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2-09-13浏览:次
摘要:残疾人、老年人是人类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建设一个能使他们行动自由、积极参与社会活动的无障碍环境是十分必要的。笔者对南京市无障碍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提出了建设合理规范无障碍环境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无障碍环境 现状调查 思考
一、引言
无障碍环境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需要群体在生产和生活以及社会活动中能够像一般人那样顺利实现交通安全、信息交流等各种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个基本保障和条件。它是适应人道主义的呼唤,旨在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环境,为广大残疾人提供方便、安全、平等活动空间的一种全新理念。1989年4月我国第一部保障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建筑设计法规《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出台。199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无障碍建设作了规定:“国家和社会逐步实行方便残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采取无障碍措施”。1994年南京市政府审议通过了《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管理办法》,几年来《办法》的实施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达到了方便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目标;南京市在影视作品,电视手语,盲人有声读物等使得听力言语残疾和视力残疾者能够无障碍地获得信息,与健全人共享社会物质和文化的成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无障碍环境的现状:
南京市现在总人口为800万,现有残疾人近30万,占人口总数的3.75%。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标志着一个城市现代化水平和文明程度,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了人权与平等和以人为本的现代理念。南京市已建成盲道1000多公里,市区新建道路中人行道的缘石坡道设置率达100%,市区道路扩建或改建90条,道路坡道总计7860处、市区主干道盲道59条、过街音响信号装置742处、 残疾人专用电话亭1350个、残疾人电梯约百部、无障碍标志牌1480块、无障碍公厕等合理分布在各城区,南京市无障碍道路长度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了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成就,江苏卫视就无障碍设施进行专题采访。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体现了现代社会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南京市的城市形象。
2005年南京等12个城市获得“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市”称号。南京是江苏省经济、文化发展的龙头,国际交流频繁,逐步向国际化城市的模式迈进,2014年青奥会在宁召开,届时吸引着数以万计的国内外体育爱好者(其中一部分是残疾人),因此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理应代表我省乃至我国的最高水平。2010年3、4、5月份笔者对南京市40处公共设施、二十条主干道及玄武湖公园、红山动物园、新街口、湖南路等场所以及火车站、禄口国际机场、新街口地铁站、河西新城区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等的无障碍建设情况作了调查,这几年来南京无障碍建设已有了很大进步,但是距残疾人的实际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从调查结果来看,最为普及的无障碍设施是坡道。坡道设计有三种情况:一是人行道与非机动车道交叉处的道口缘石坡道,在笔者调查的二十条主干道上,中央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中山东路、江东路、湖南路等都有道口缘石坡道;二是大型商场、写字楼等公共设施人口处的坡道,此次所调查的40处公共设施中,只有新街口百货商场、金鹰国际购物中心、中央商场、金陵饭店、中央门长途汽车站、地铁站等建筑有较为规范的入室坡道;三是调查过街天桥与地下通道的坡道,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没有达到《规范》所定的1:12标准设计或没有设计坡道。
南京市现有的1000多公里盲道及盲道线路分布,还不足以构成一个完整的盲道体系,经常出现盲道时断时续的尴尬局面。在二十条主干道上都有盲道,但有的地方不规范,那些原本为盲人提供便利的盲道,其本职功能正在被这样那样的因素削弱,部分盲道可以说是形同虚设。老城区的改建也导致了部分盲道暂时性的功能瘫痪。笔者在新街口、湖南路上看到,马路两旁的盲道上密密麻麻的摆放着自行车、摩托车,而原有的标志性黄线也早已磨损不清了,盲道的功能基本废除。盲道建完后如何管理使用,为残疾人提供到位的服务,这是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调查中发现,残疾人“绿色通道”上还存在着更多的障碍:电视节目中有的缺少字幕或手语,令许多聋人只好“观其像,猜其意”;在很多大型书店里,盲文图书却难觅踪影。只有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都树立起助残意识,才能真正使残疾人沐浴在爱的阳光中。
笔者在南京市建委了解到,随着近年《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规程》的出台,城市新建项目必须无条件地配备无障碍设施;已建项目也需逐年排出重点单位,进行无障碍“补课”,无障碍建筑不仅给残疾人的生活与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给老年人、幼儿以及全社会成员带来了使用上的方便,“无障碍”概念正在光大和延伸。
三、建设无障碍环境的思考
无障碍环境是一个既可通行无阻而又易于接近的理想环境,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初步形成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无障碍道路系统,减少了残疾人、老年人出行困难的问题。因城市建设或重大社会公益活动,确实需要临时占用无障碍设施的,征得有关单位同意,并设置警示标志或信号设施,临时占用期满,占用单位应及时恢复原状,通过调查笔者对南京市的无障碍环境建设有几点思考。
1.建立无障碍环境必须争取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
无障碍环境建设应纳入政府的职责,进入政府议事日程,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负起领导和监督责任,才能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为了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服务全社会的事业,是功及社会、利及百年的大事,因此政府的重视是执行、贯彻《规范》的关键。
2.加强城市规划、工程设计的审批、验收的监督力度
南京正处在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在建、待建工程中加入无障碍元素不但投资少,主要是收益大。如何确保《规范》的实施,不出现日后改造现象,关键是工程建设全过的审查制度,特别是要把好验收关。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注意无障碍建设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对发现的问题,可根据职责分工向各部门反映,以便职能部门及时进行调查处理,无障碍环境的建设必须通过“技术立法”才能有效规范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才能使无障碍环境建设保质保量。
3.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亟待改进
当前,无障碍设施损坏比较严重,如新建的坡道被挖,新建的盲道被车辆压坏,电话停、过街音响信号装置人为破坏,常常无人问津。因此,南京应成立专门的机构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护,划区、划片包干到人,也可以招募志愿者进行巡查,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另外占道现象比较普遍,有的盲道成为停车场地,甚至被破坏;有的已建无障碍设施被摊位侵占。加强无障碍设施管理是当务之急,在行政执法的同时,加强对“无障碍”的宣传,使社会了解“无障碍”,理解残疾人,才能自觉爱护无障碍设施。
4.无障碍设计要规范
目前,南京市相继出台了《南京市人民政府令》和《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规划》,使无障碍设施建设事业有法可依,有规可循。无障碍设计不仅仅是修建一个入口坡道的简单概念,关键是做到系统化、体系化。应加强专用产品的研发,抓好室内外盲道、专用卫生设备、安全扶杆、音响信号和标志等的定型生产,促进无障碍设计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在升降式电梯中添加盲文按钮和楼层语音提示,在医院、商场等公共场合添加多媒体视频方便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者接受信息,使得这些大众传媒更好地为特殊需要者服务。
5.人行横道应当设置盲道及过街音响装置
城市主要道路的人行道上应当设置盲道,这样盲人根据盲道提供的信息更有效通过路口,虽然南京市部分路段有过街音响装置,但盲人过街仍然较困难。南京市新城区主干道江东路路幅宽达80米,虽然安全岛上有盲道,但无过街音响装置,盲人很难找到安全岛,人行横道设盲道及过街音响装置非常重要。当然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遇盲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减速让行。另外多一点地下通道,车站应设有盲文站牌,让盲人出行更有信心。
6.在普通学校及特殊学校增加无障碍环境的学习内容,提高全社会无障碍环境的意识。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相对较多,在校学生有几个亿,作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在学校课程中增加无障碍设施的学习内容,使同学们了解无障碍环境,增强为残疾人、老年人服务观念。在学生中建立志愿者工作组进行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无障碍设施及使用的方法,从而能有效提高全社会无障碍环境的意识。同时应增设专门的培训基地加强城建管理、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管理及设计水平,技术人员应持有“无障碍”设施建设资格证,确保施工质量。我们应在全社会中营造无障碍环境,为残疾人服务。
总之,无障碍环境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需要政府部门的重视和协调组织,需要专业人员的知识技术和不懈努力,尽管我国的无障碍环境建设起步较晚,人们在此方面的观念还比较淡薄,但是在回归社会主流和老龄化社会的冲击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将其作为为民办实事和关心困难群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展望未来的无障碍环境,将是一个人人享有平等权利,充满团结、友爱、互助的人性化空间。
参考文献
【1】朱慧 ,黄志刚 北京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观察思考 ,2006(4)
【2】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网站:http :/ / www. cdpf . org. cn
【3】刘虹.关爱弱势群体,构筑无障碍城市[J ] .北京规划建设,2001(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无障碍环境建设现状与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