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要素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2-06-05浏览: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类高层建筑物拔地而起,从而给防雷审核工作提出许多新的问题和更高的要求。笔者在两年多的防雷装置设计审核中积累了一些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设计审核经验和方法,下面加以介绍,以飨读者。

  防雷装置施工图审核的依据是:《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本)、《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IEC1024-1《建筑物防雷》、IEC1024-1《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防雷与接地安装》D501-1~4以及相关行业防雷技术标准。

  建设单位依照《防雷装置设计审核和竣工验收规定》提交各种材料后,防雷装置审核人员按照以下程序进行审核。

  1高层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的要求

  1.1 建筑设计总平面图。通过总平面图,掌握建筑物的位置、地理环境,从而可以查找该地雷暴日数和雷击的灾害记录。

  1.2 建筑设计总说明。掌握工程概况、设计依据、水位、土壤电阻率、标高、消防等情况。

  1.3 结构设计总说明。了解钢筋的锚固和连接,了解构造柱、圈梁的详细位置及防雷结构措施,掌握避雷引下线钢筋的规格、数量及焊接技术要求。

  1.4 综合布线。是否按照《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标准设计。

  1.5 基础防雷接地平面图

  1.5.1 桩(承台)的利用系数a≥0.25 。

  1.5.2 桩筋利用数:每根用作引下线的柱子至少有两根主筋连接且φ≥20。

  1.5.3 利用基础内钢筋作接地体,在周围地面以下距地面不小于0.5米,每根避雷引下线连接的钢筋表面积总和,二类防雷建筑物应满足S≥4.24KC2,三类防雷建筑物应满足S≥1.89KC2。

  1.6 避雷引下线

  1.6.1 避雷引下线的位置、间距(二类防雷:间距≤18m,三类防雷:间距≤25m)、用材规格(圆钢直径φ≥10mm,扁钢截面≥48mm2)。

  1.6.2 框架结构应利用外墙柱子主筋作避雷引下线(且利用所有围墙柱筋,建筑物阳角位的柱子必须利用)。

  1.6.3 避雷引下线应是柱内对角且至少有两根主钢筋,要求从上到下连通,上接至避雷带,下接至承台、桩。

  1.6.4 避雷引下线主筋每层应加箍筋连接或通过点焊的方法把所有的主筋相连接。

  1.7 屋顶防雷平面图

  1.7.1 避雷网格(二类防雷建筑物:10m×10m或8m×12m,三类防雷建筑物:20m×20m或16m×24m)、带、针(保护范围的估算)的布置、高度、材料(圆钢直径φ≥8mm)、焊接质量、连接处(搭接)、转弯处。

  1.7.2女儿墙上的避雷网带:墙宽为20cm,带高至少15cm,墙宽为30cm,带高至少20cm,避雷带支架采用φ10的圆钢。

  1.7.3突出天面的金属物与防雷装置连接不少于两处;如通风机、中央空调、电机机房、天线杆、旗杆、水箱等。

  1.7.4 保护范围的计算。

  2.高层建筑物审核的要求

  2.1 电气设计说明、均压环、等电位连接的审核。

  2.2.1 判定防雷类别是否正确,说明是否合理、漏项。

  2.2.2 低压配电系统的PE干线,接地干线与专用接地线,穿线钢管及接地装置连接在一起,构成接地保护网。所有电器设备、不带电的金属外壳、配线用的钢管、电器安装的构件、电缆桥架、电缆支架、金属接线盒均与PE线连接,沿电缆桥架外侧敷设4×40镀锌扁钢与桥架连接。

  2.2.3 防雷区LPZ0A、LPZ0B和LPZ1交界处,所有进出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体都应做等电位连接。

  2.2.4在后续防雷区间交界处的等电位连接,可采用LPZ0A、LPZ0B和LPZ1交界处的等电位连接的一般原则。

  2.2.5 电梯轨道首尾端与防雷接地连接且每间隔20米等电位连接一次,设计时应预留。

  2.2.6设总等电位端子MEB,对各类进出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和管件进行等电位连;卫生间作局部等电位连接。

  2.2.7 玻璃幕墙、金属工艺装饰作等电位连接。

  2.2.8配电系统:供电的形式、电气竖井内的线路布置、电涌保护器配置情况。

  2.2.9 侧击雷的防护措施

  从距地面30m开始,每隔一层设置均压环并且与相同高度的梁、柱或楼板钢筋及金属窗框作良好的电气连接。

  2.2.10 接地电阻≤1欧姆。

  2.2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审核

  2.2.1将N和NC比较,确定电子系统设备是否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2.2.2 当N≤NC时,可不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2.2.3当N>NC时,应安装雷电防护装置。

  2.2.4 按防雷装置拦截效率E的计算公式E=1-NC/N及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的重要性、适用性确定雷电防护等级,共分为A、B、C、D四级。

  2.2.5 网络中心选择的位置,及信息系统的设备等电位连接。

  2.2.6 供电形式应采用TN-S或TN-C-S。

  2.2.7 电涌保护器的选型、配置是否正确。

  2.2.8 防雷、防静电接地。

  2.3 消防控制系统.、有线电视系统、安全防护系统、程控数字用户交换机线路的审核

  2.3.1 电涌保护器的选型、配置。

  2.3.2 等电位及防雷、防静电接地。

  2.4 防雷审核中经常出现的几种错误

  2.4.1不注明防雷设计依据和防雷类别或防雷类别分类错误。

  2.4.2 接地电阻设计错误,设计的过小(小于0.5Ω),过大(大于30Ω)。

  2.4.3避雷引下线间距超过规定的要求(引下线间距应计算转弯处的长度)。

  2.4.4 屋顶防雷平面不同高度未标注标高。

  2.4.5 避雷带遇伸缩缝、温度缝、沉降缝时未设计补偿措施。

  2.4.6 电气说明没有供电系统采取的接线方式。

  2.4.7供电接地与防雷接地没有共用接地系统。

  2.4.8 未设计玻璃幕墙、铁件工艺等电位连接。

  2.4.9 配电室、消防控制柜只有一处与接地系统连接。

  2.4.10 没有设计电涌保护器或只设计一级电涌保护器。

  3总结

  在高层建筑物防雷装置施工图设计审核中,掌握防雷审核要点,能够快捷、高效、准确无误的审核防雷施工图,同时要求防雷审核人员要具有识别图纸能力,正确施图;熟练掌握防雷技术规范及行业防雷技术规范,就能快速准确无误的作出防雷审核意见。

  参考文献:

  1、苏邦理等《雷电与避雷工程》1997.

  2、《河南省防御雷电灾害工作手册》2001.7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高层建筑物防雷装置设计审核要素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