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4-09-18浏览:次
摘要:西藏地处地缘政治热点地区,其自然资源的破坏和生态与环境的退化、恶化可能成为国际反华势力特别是达赖分裂集团从事分裂祖国活动的借口。可见,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考虑到西藏推进高原生态安全屏障的保护与建设时需要大量的生态学专业人员,在此背景下,西藏农牧学院于2008年开设了生态学专业。笔者根据近年来教学科研实践经验,围绕生态学基本理论的掌握和运用,探讨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可行途径,提出了我院生态学专业发展的应对策略,旨在为西藏农牧学院生态学专业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革新以及该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一、生态学的发展
生态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它的发展大致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生态学,主要研究自然条件下的生态现象,分散在动物生态、植物生态、海洋生态、湖沼生态等不同领域,从个体生态、种群生态、群落生态、生态系统生态的不同层次描述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现象和规律,分析它们的成因并预测它们的变化。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成果是提出了生态位、食物网、能量金字塔、生态系统、演替等重要概念和理论。生态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被用于自然保护和环境管理等少量实际事务。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人口、粮食、资源、环境、能源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生态学才开始被看作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有效工具。生态学家最早认识到全球环境危机问题并发出警告,但并未引起广泛重视。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后,广大公众甚至政治领导人开始意识到“生态危机”、“环境危机”。这时,生态学才开始出现于公众舞台,成为公共政策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而,生态学的现代阶段,不仅继续深入研究自然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而且还进入了对“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研究阶段[2]。
二、目前西藏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草地退化严重
1、退化草地特征
(1)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破坏严重,建群种和优势种大为减少,呈现单层化;(2)毒、害草种类增多,大量的棘豆、黄芪类毒草出现,而优质牧草显著减少;(3)产草量下降;(4)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变差,退化草地区土壤出现沙质化现象。
2、草地退化面积在加大
西藏草地超载过牧,特别是冬春草场过载的问题非常突出。
3、草地退化带来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减弱
草地生态系统作为西藏高原主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其服务功能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与地位。随着草地退化加剧,西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屏障功能作用正在减弱。
(二)土地沙化加剧
西藏风沙活动历史悠久,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压力下,土地沙化已成为影响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突出生态问题之一。其特征有: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多呈斑块状分布,且地域差异明显;雅江中游河谷区沙化问题严重;具有高原干寒型特点和脆弱的生态学属性。
(三)水土流失加重
雅江中游、藏东南和藏东“三江”流域区,广大农牧民由于生活能源短缺导致森林、灌丛植被破坏的态势迄今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致使这些地区水土流失有增无减。
(四)生物多样性损失日趋突出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相辅相成。西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损失主要体现在:高原特有生态系统类型受到严重的破坏、高原特有物种和高原特有遗传基因损失面临严重的威胁。
(五)自然灾害严重
西藏自然灾害类型多,分布广,是我国自然灾害类型最多的省(区)之一。主要灾害类型有:气象灾害、生物灾害、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发生多与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有关。但是由于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经济建设布局不合理而带来灾害发生频率加大和灾害损失加重等问题日趋突出,特别表现在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地质灾害,以旱灾、沙尘、洪水为主的气象灾害以及以鼠害为主的生物灾害等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尤为严重。
三、开设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学专业
(一)更新和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更新生态学教学内容,既是社会实践需求的推动和学科发展价值取向的完善,同时也是教学过程延续的必然结果[3]。在教学过程中,在讲授生态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应适当拓展理论视野,密切关注国内外以及西藏生态学领域科学研究前沿动态,将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保持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当前,应加强全球气候变化对西藏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响应等前沿研究成果的介绍。
在本科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基本理论知识以外,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意识。在生态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辩证思维意识的培养,树立过犹不及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理论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例如,群落演替理论与西藏植被恢复工程、退化湿地恢复等生产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该理论,通过了解生态系统退化的破坏性以及恢复时间的漫长性,深刻理解保护西藏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二)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1、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
仅仅依赖教材,这既影响未来生态学本科人才的素质,又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生态学自身的魅力。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以教师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由于西藏农牧学院的多数学生来自西藏,他们对区外的生态状况了解很少。加之这些学生毕业后几乎全在西藏参加工作,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多举西藏的实际例子说明生态学的原理、应用等。如谈到全球变化下的生态研究热点问题时,不妨多讲讲西藏的生态现状,如草地退化严重、土地沙化加剧、水土流失加重、生物多样性损失日趋突出、自然灾害严重等,从而提升学生对保护西藏生态的敏感性。在讲群落演替理论时,就应与西藏拉萨半干旱河谷地带植被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结合起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提问,可以增强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对教学的互动性。
2、加强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森林生态学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应用多媒体、网络精品课程等现代教学手段和媒介辅助课堂教学,增加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如讲到西藏的草地退化时就要用大量的图片来说明、草地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破坏严重,建群种和优势种大为减少,呈现单层化;毒、害草种类增多,大量的棘豆、黄芪类毒草出现;产草量下降;草地土壤理化特性变差,退化草地区土壤出现沙质化现象。谈到西藏土地沙化加剧时,用图片说明其特点是类型多样、分布面积大;多呈斑块状分布,且地域差异明显;雅江中游河谷区沙化问题严重;具有高原干寒型特点和脆弱的生态学属性。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具有要点突出、针对性强、信息量大等优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图片、示意图的应用,可直观地表达学生对抽象的生态学理论的理解。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教学效果的提高
实践教学是生态学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有利于学生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会应用生态学基本理论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锻炼学生的野外调查和观测能力,增加感性认识,使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达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培养目标。例如,西藏林芝作为我国第一大原始森林区、我国第三大林区所在地,对于开展森林生态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另外,西藏农牧学院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拥有“西藏林芝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内设很多观测仪器,通过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径流场、树干茎流和穿透雨、自动气象站等测定设施的观察,有利于学生清晰掌握森林对降水再分配的影响过程。另外,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从学生技能培养、创新训练的角度科学设计生态学实验课程,利用学科优势和野外森林生态定位站等平台,建立实验教学体系,完善野外实习条件。带学生到色季拉山现场讲解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增加生态学先进仪器的原理及使用方法的介绍,如LI-6400、土壤呼吸等,这有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对生态学最新研究方法的了解。
4、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师的科研成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具有巨大的激励和推动作用。教师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一些研究成果和进展融入教学,拉近了抽象理论和实践的距离;通过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对课程理论的理解,增强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西藏农牧学院的教师承担着“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和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的3个项目、数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很多区院合作项目,教师可以把这些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课堂的讲授中,提升学生对生态学的趣味性。另外,笔者经常让学生参与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让学生亲自动手采集标本、操作仪器、实地调查等,从而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四、结语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竞争日益激烈,培育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不但是大学生就业的需要,也是实现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课程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实践。何况西藏农牧学的生态学专业开设不足三年,有很多问题学要在实践中逐步探讨,既要借鉴内地高校生态学开设的经验,又要建立具有西藏特色的生态学专业。相信通过本项教学改革的实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使西藏农牧学院的学生刻苦钻研生态学的专业知识,关心国内外以及西藏的生态学问题。同时积极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开阔眼界,锻炼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升整体素质,为西藏的生态事业发展奉贤自己的力量。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西藏农牧学院生态教学管理模式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1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