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幸福感受提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4-06-16浏览:

  在中国文化之中,因为集体主义与家族主义的影响,个体倾向追求众人的幸福,所谓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正是中国人幸福观的最佳写照(李清茵,民92)。另外,中国哲学在幸福层面上,所强调的是“和谐”的观念,不仅是在人际上要和谐,亦要顺着宇宙万物运行,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陆洛,民87)。而西方的幸福则较针对个人主观的感受,注重自身需求的满足,即是国外研究中所谓的“快乐”感受。

  每个人都在说︰幸福似乎离我们愈来愈远了,而生活的忧郁指数也年年增高?为什么时代进步给了我们“好的”生活享受,却又让我们如此“不快乐”呢?难道过好日子错了吗?还是其实幸福,也可以很简单?

  随着时代进步,物质生活不断的提升,可是人们的幸福感受似乎并未随着增加;人们所拥有的物质环境,胜过从前年代,可是他们的幸福感受却不见得高于早期年代的人们。李雪萍(民93)于天下杂志“幸福城巿大调查”的报告中提到︰“变化急速的时代,压力、彷徨、焦虑、不安如影随形,安定满足的生活彷佛离人们愈来愈远,追求幸福已成为一种迫切的渴望。但愈来愈多人也发现,即使拥有更多的物质与金钱,并不能保证能因此获得更多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远远超越于金钱之上,是一种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

  那么,支撑起“幸福”生活的因子是什么呢?在此调查中发现,幸福来自八大面向,主要含括:未来潜力、人民富足、妇女友善、年轻活力、生活安全、环境美感、老年赡养与财政稳健。这些发现如同陆洛(民87)所提出的︰“幸福是一种持续性的正面力量,是一种对生活的整体满意感”。

  现在的人们,物质的选择性多了,却反而变得不容易满足。Schwartz与Barry等人(2002)曾研究发现,物质的选择性多与快乐、乐观、自尊及生活满意之间呈现负相关,却与沮丧、完美主义和后悔之间呈现正相关。这显示目前人们的生活,虽然在物质层面的需求似乎获得了充分的滋养,然而在精神层面却无相对的提升。如此矛盾点应如何面对与改善呢?

  再者,教育绝非只限于“知识”或“技能”的教导,近年来却因政策与社会发展强调“知识经济”,使得教育的目的更趋向于“知识”的追求,而造成人们在知识与情意发展上严重失衡。在这样的社会价值影响下,人们在课业或工作上虽有优异的表现,但因情绪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反而直接或间接铸成了许多无法挽回的悲剧。这是否说明,人生是痛苦的;还是,其实人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

  有鉴于上述全球性的普遍现象,美国心理学界近几年开始出现重大的学术转向。原本一百多年来心理学谈“疾病”治疗,而今全球阅读人口最多的心理学刊物《AmericanPsychology》却宣示,心理学将从疾病治疗─坏的力量(Ill-Being)转向推动幸福─好的力量(Well-Being)。心理学家相信追求幸福的动力,让人与社会更有意义与价值(李雪萍,民93)。这表示过去的研究多从“补救”的层面着手,现在则开始引领心理学研究朝“预防”的方向前进。

  到底什么是“幸福”?中、西方的幸福有不同吗?幸福是命中注定,还是自己可以决定?幸福感受是否有提升的方法?以下将分别说明之:

  一、中、西幸福大不同?

  普世的价值下,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西方人比较快乐,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在哲学层面上,西方哲人则认为幸福即是善,因此若想得到幸福,则必须知觉善及实践善行,让自身理性能超越感性,以达到幸福的至高境界(黄资惠,民90),这与中国人追求集体幸福的价值观是相当不同的。综上所述,西方哲学上的思维,影响国外所谓的“幸福”,而中国人则似乎永远把“和谐”摆在幸福感受追求的第一位。

  在中国思想的影响下,从小受其熏陶的人们,似乎习惯了团体“和谐”甚于个人的舒适感受。难道,身为东方人的我们就得听天由命,没有追求自我幸福感受的权利?还是东方人的悲剧性格是不可能改变的?上述问题的答案,似乎随着西风东渐而改变,而个人“幸福”感受也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

  二、幸福是命定?还是自定?﹝研究趋势的转变﹞

  早期的幸福感研究,都是以人格、基因为研究的基本变项,因而产生了一批所谓“幸福感”的悲观主义者,他们认为幸福感受是不可能改变的,幸福是命定的(遗传、特质的不可变),其研究结论如下︰

  (一)基因上的快乐定点─每个人的快乐有一定范围,无法加以提升或改变。

  (二)享乐的适应-快乐感受随着时间习惯化而最后回复至原有程度。

  (三)舒适感人格特质的长期稳定─不会因事件而有太大改变。

  前一个主张全归诸于天生基因的决定;而后两个主张则认为快乐会回到自身的原来的状态(Lyubomirsky,Sheldon,&Schkade,2005)。若从此种观点来看,莫非提升快乐是不可能的吗?

  事实上,幸福感并不全然如悲观主义者的所揭示的如此牢不可破,因为,后来寻求增进长期快乐感受方法的学者,他们认为︰“幸福是可以提升”。理由是,现在一些研究都证明,快乐的是可以提升的。就如同美国在独立宣言中宣示的︰“每个人都可以为追求和获得新的快乐而采取行动。”以下则是该派学生对快乐提升的论述︰

  (一)部分研究已成功藉由介入策略增加快乐,例如:鼓励参与者追求有意义的个人目标、在日常生活中细数个人的幸福…等。

  (二)认知与行为策略长期且有效地减少负向情绪和沮丧,这也暗指了提升长期快乐的可能性。

  (三)研究指出,基因只是间接影响快乐罢了。因此,Lykken在2000年研究指出,减少基因影响可藉由“主动努力远离问题的情境”或“避免不适应的行为”等方法来达成。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分析幸福感受提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13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