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环境科学发布时间:2014-01-10浏览: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在园林景观环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植物种植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发展趋势对未来将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1、植物种植设计特点及现状

  1.1植物种植设计特点

  植物种植设计作为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革。到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人们对植物景观重要性的逐渐认识,特别是生态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后,植物种植开始更多的应用于保护和改善环境,植物种植设计更加注重科学与艺术的结合。随着文人园林的兴起,植物种植更加注重按照其文化生态环境意蕴进行种植,呈现出自然式、象征性等特点。随着社会的发展,植物种植设计先后经历了“绿化”、“植物配置”、“种植设计”、植物造景等发展历程。此后,80年代后期提出了生态园林的概念,到20世纪90年代末,北京市开始了园林绿化生态效益的研究,从绿量的角度分析了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且对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的种植结构进行了定量研究,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种植设计在科学性方面的发展。

  1.2植物种植设计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大发展浪潮带来的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等负面效应的凸出,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强,植物景观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等方面的功效日益突显,其重要性被提上议事日程。然而受急功近利、形式上的感官享受等“城市形象”、“政绩工程”等影响,植物种植设计背离了科学的发展规律,在繁华的城市现代园林建设背后出现了不科学、不理性的现象,甚至盲目的“跟风”、“模仿”,使得植物景观的民族性、地域性、独创性缺失,人为割裂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对植物种植设计的科学认识,还只停留在概念上的重视,而植物景观所固有的科学属性,为追随时尚或理想化的景观形式,盲目放大了植物的观赏功能,忽视了植物本身的环境适应性、种类多样性。

  2、现代植物种植设计趋势

  2.1适地适树,从结构上提高植物种植设计科学内涵

  植物种植设计,建设部颁布的行业标准《园林基本术语标准》(CJJ/T91-2002)将其定义为:按照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规划设计要求,合理配置各种植物,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的设计活动。可见,植物种植设计应遵循植物自身的生长规律,从生物科学、生态科学的角度,完善植物种植设计的结构与形式。

  2.2确立绿量指标,优化植物种植结构

  植物具有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阻滞尘埃,调节小气候环境温度、湿度,降低噪音,防风固沙、涵养水源,吸收有毒有害气体等多种生态功能,且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生理活动的,因此园林绿地中物质及能量流动大小主要取决于植物叶片面积的大小,从而决定其产生生态效益的总量大小。因此以叶面积为主要标志的绿量,是决定园林绿化生态效益大小最具实质性的因素。将绿量作为衡量园林绿化建设水平的指标,重视绿化结构,改善现有绿地种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提高绿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科学性。改善人们生活环境,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是园林植物种植目的之一。一直以来,我国沿用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平面指标对园林绿地建设水平进行定量评估,2008年2月国土资源部提出要进一步增加绿地率的比率,即绿化用地占总规划用地的百分比。然而,绿地中不同植物种类、不同种植结构,其生态效益差异很大:相同绿地面积的群落绿化绿地与纯草坪绿地的生态效益相差几十倍;即使同一树种,由于受不同树龄,不同生长环境等自身及外界因素影响,其生态效益也很不同。仅仅依赖原有的平面绿化水平衡量指标,不能量化其实际生态效益,绿量作为立体评价指标则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种类植物、不同种植结构绿地、同一植物不同生长时期、不同生长环境的实际生态效益。因此,确立绿量指标,结合生物科学、生态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原理和方法,优化植物种植结构,促进植物生态效益的发挥。

  2.3优化整合,实现植物景观功能多样性

  园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建筑营建、叠山、理水和植物种植等四大部分,植物作为其中具有生命力的要素,不仅具有美学、生态及经济等功能,且还能从系统的角度,优化整合园林各组分优势,充分实现园林景观的现代意义。

  2.3.1体现整体性

  植物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没有形成整体景观结构,更多的是作为配景,通过孤植、对植、丛植等表现形式与建筑、山石、水体等配合形成局部景观,这于大尺度的现代园林景观建设是相悖的。作为构成现代园林景观的重要组分,植物种植设计必须在尊重地域、尊重基址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构建园林景观整体性,将整个景观作为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进行分析研究。同时,现代园林植物景观要实现多样性,应由形态、功能不同的绿地类型组成,这种思想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植物种植设计方法,主张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指导植物种植设计。如在系统研究园林景观其他组成的特点、优势的基础上,依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应用植物的形态、功能、物种多样性,通过版块、廊道、基底等形式,将建筑、地形、水体等有机整合,实现园林景观的整体性。

  2.3.2体现地域性

  不同地域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不同生长着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植物种类以其特有的形态、质感、色彩,在竖向上所表现出来空间范围和围合感是不同的,不但具有丰富和分割园林环境空间的作用,还能营造场所精神,体现地方文化、民族风格。在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植物种类选择应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应性强的外来树种为辅,形成稳定的近自然植物群落,建立起具有地方特色的、体现地方风貌的植物群落,从而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园林绿地景观,成为地域特征识别的重要标志。

  3、结语

  现代城市运动也影响到园林景观设计,使其遵循的原则和表现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表现在植物种植设计中,产生了多元化倾向。英国风景园林师科鲁斯顿指出植物种植设计应体现四个方面:保存性、观赏性、多样性和经济性。保存性即对基地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完善;观赏性是园林建设中植物种植设计有别于其他绿化的显著性特征,构建优美的植物景观供人们观赏是植物种植设计的基本任务;多样性是要形成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多样的景观形式;经济性体现在对于人工绿化的后期维护与管理上。因此,植物种植设计不仅要遵循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更要从系统的角度,综合应用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促进植物种放权有偿分配和交易机制;建立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政府问责制和企业责任制,推行环境维护和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现代园林植物种植设计发展的文献综述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njingkexue/11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