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期刊VIP网,使用学术咨询服务
期刊VIP网20年服务积淀,需要发表支持服务就来期刊VIP网
快捷导航
自动化
机电一体化
机械
工业设计
化工生产
电力
水利
土木工程
能源

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4-29 11:38所属分类:化工生产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成为我国近年来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以重庆市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分析该矿山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以露天采矿形成的边坡和采空区为生态

  摘 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成为我国近年来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以重庆市某废弃露天矿山为例,分析该矿山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以露天采矿形成的边坡和采空区为生态修复对象,提出修复治理设计方案,为全国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基础论据,并提供指引方向。

  关键词: 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设计方案

  2019年4月25日,自然資源部印发《关于开展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通知》,随后,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办公厅又联合下发《关于加快推进全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意见的函》,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统筹推进全国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工作,保证整治工作在2020年顺利完成。

  由此,根据《重庆市露天矿山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0年)》,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加快推进市区周边废弃矿山环境进行修复治理。

  本文以重庆市云阳县恒顺废弃采石场为例[1],详细介绍该矿山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生态修复方案,为类似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可靠的基础论据,并提供指引方向。

  1 矿山概况

  1.1 矿山开采历史及现状

  恒顺采石场主要开采石灰石矿,2008年12月建矿,2016年4月被认定位于自然保护区内而关闭。生产碎石和建筑用砂,为私营矿山,露天开采,治理责任人灭失。采矿形成的废弃开采平台及边坡基岩裸露,严重破坏自然保护区环境景观,矿区水土流失严重,矿山遗留废弃建(构)筑物,视觉污染严重。

  1.2 矿山交通位置

  矿山位于重庆市云阳县外郎乡五峰村,云阳县南东160°方位,直距22km,交通较为不便。

  1.3 矿山地质概况

  (1)地形地貌

  矿山所在的区域地貌特征为溶蚀剥蚀的低山地貌,山脉展布与构造线基本吻合。调查区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山体自然坡度较陡,主要坡度在20°~40°,经过长期采石,采石面形成多个高陡边坡,基本无台阶,坡角40°~65°,部分近乎垂直,边坡高约5~30m。

  (2)地层岩性

  地层由老到新分布如下地层:

  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主要为灰色石灰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矿区主要岩性,厚层状,强~中风化岩层,裂隙发育。

  第四系残坡积层(Q4el+dl):黄褐色红粘土层,可塑,干强度中等。

  第四系人工填土层(Q4ml):主要成分为采矿废渣(石),黄褐色,碎石粒径5~90cm,人工杂乱松散堆积于采矿平台内。

  (3)地质构造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该区处于方斗山冲断背斜南翼近轴部位置,岩层呈单斜产出,地层产状165°∠88°,地层近直立,区内无次级褶皱、断层等发育,地质构造简单。

  (4)气象水文

  矿区属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7℃,最高年平均气温19.4℃,最低年平均气温18.3℃,年内各月变化大,多年平均无霜日304天,由于云阳地形复杂,高差悬殊,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不同而各有差异,呈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云阳县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145.1毫米。矿区地处低山地区,地形坡度较大,接受大气降水后,地表排泄较通畅,分布季节性冲沟,径流条件好,大部分降水经地表冲沟排出。

  (5)土壤特征

  项目区土壤质地以壤土为主,土壤pH值呈中性反映,其值在7.2左右。该地区土壤矿质养分丰富,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含量在1.2g/kg左右,全磷含量在0.5g/kg,全氮含量0.65g/kg。项目区土壤通气性较好,适合于作物种植。

  2 矿山环境问题及成因分析

  2.1矿山环境问题

  矿山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2],分别是地质环境问题、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问题。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露天采矿遗留高陡边坡,易形成地质灾害隐患,容易引发危岩崩塌、边坡失稳、泥石流等问题。露采矿山也容易造成石漠化发展的地质环境问题。

  (2)生态环境问题

  露天采矿改变地形地貌景观、占压破坏土地、砍伐林木植被、增加水土流失、消耗水资源生态环境等。由于早期多年的石灰岩矿无序开采活动,在治理区内形成多处裸露的采坑、岩质边坡和开采平台,无植被覆盖,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3)环境污染问题

  露天采矿造成了大气环境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采矿极易扬尘,造成植物枯萎死亡,水土流失及工业废水严重破坏了区内原有土壤层,几乎无植物生长,采矿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2.2破坏环境的成因分析

  矿山在进行开采的的过程中,其破坏生态环境的主要原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的因素两种。

  (1)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就是通过对环境条件的不利影响从而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同程度。一是由于山体被人为开挖,遗留的多为岩质边坡,其水土流失程度十分严重,几乎没有土地生产力,植被极难恢复,地质环境自我修复能力基本全无。二是地层岩性以石灰岩为主,石灰石矿的开采为露天开采,地形陡,易形成危岩崩塌隐患;三是受降雨影响,降水主要发生于5~10月份,且多发生暴雨,加剧生态环境破坏,四是治理区季节温差及昼夜温差大,这些均是增强风化作用的不利因素,裸露岩质边坡在强烈的风化作用下,节理裂隙极其发育,边坡整体受节理裂隙控制也会产生不同规模的危石块体等,形成灾害隐患。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主要是矿山开采技术落后,采矿人地质环境保护意识淡薄,只是一味的追求短期效益,未能按照要求做好矿山周边环境影响的评价工作,甚至没有环境影响报告及开采方案,无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导致违法开采,私挖乱采现象严重。而且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制管理不健全,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根本原因。

  推荐阅读:矿山越界开采刑事风险防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qikanvip.com/huagongshengchan/62184.html

上一篇:大数据环境下化工设计企业会计核算方法的选择
下一篇:没有了

国际学术专区

高端学术服务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