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新进展及其他相关功能性检测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化工生产发布时间:2021-07-29浏览:

  摘 要:抗菌纺织品的主要功能是抗菌防霉,因此这也是对其进行功能性检测时的主要内容。随着我国检测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抗菌纺织品检测中已经有多种技术方法。而通过对检测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借鉴,近年来在抗菌纺织品检测中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进一步提高了检测的水平和能力,同时在纺织品其他相关功能性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快的进步。

  关键词:抗菌纺织品 检测方法 新进展 功能性检测

棉纺织技术

  抗菌纺织品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功能性纺织品,其在保护人体健康以及改善卫生条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抗菌纺织品的抗菌防霉功能主要是通过抗菌整理而实现的,而要对纺织品进行快速准确的抗菌性能评价则需要通过抗菌纺织品的相关检测。我国近年来加大了对抗菌纺织品检测技术的研发力度,在不断总结前期技术应用经验的基础上,检测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改进,有效提高了检测的质量和效率,从而为抗菌纺织品性能的准确判断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此外,其他相关的纺织品功能性检测技术也逐渐发展成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功能性纺织品的健康发展。

  1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新进展

  1.1 抗菌纺织品检测的主要方法

  所谓抗菌纺织品也就是具备抑制以及杀灭病毒、细菌或者真菌等各种微生物功能的纺织品,其对于保护人体健康和改善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而纺织品主要是通过抗菌整理而获得抗菌功能的。为了判断抗菌纺织品的抗菌防霉性能以及抗菌剂的残留等,必须要采用有效的检测方法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目前在抗菌纺织品的检测中主要是对其抗菌性能以及防霉性能的检测,这两类检测在检测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1.1.1 我国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主要检测方法分析

  目前在对纺织品进行抗菌性能检测时采用的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振荡法以及琼脂平皿扩散法这三类(见参考文献)。其中的振荡法和吸收法是对抗菌纺织品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而琼脂平皿扩散法则只能进行定性检测,但其操作較为简单。而吸收法虽然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能够广泛适应非溶出以及溶出性抗菌剂的检测要求,且其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也比较高,不过其操作方法比较为复杂。振荡法主要是对非溶出性抗菌剂进行检测。

  1.1.2 国际上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的主要检测方法分析

  抗菌纺织品抗菌性能检测是纺织品功能性检测中的技术难点,国际上在抗菌纺织品抗真菌防霉性的检测中主要采用的是土埋法、琼脂平板法、温室培养法以及振荡法等。而我国目前在抗菌纺织品的防霉性能检测中的检测方法仍比较简单,一般采用的是悬挂法以及平皿培养法等检测方法。

  1.2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新进展分析

  随着抗菌纺织品检测技术的发展,ATP发光法等新型检测方法(参考文献号)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与传统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相比,新型检测方法在检测时效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以抗菌纺织品的防霉性能检测为例,采用ATP发光法后,霉菌培养时间从传统的2~4周缩短到了42h左右,并可以在完成培养后的5s内获得检测结果,极大的提高了抗菌纺织品的检测效率[2]。

  同时在定性以及定量检测方面也有效突破了传统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的局限性,可以利用新型检测设备进行更加准确的定量检测,从而为抑菌率的计算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参考数据。此外,新型检测方法在重现性、测定范围、可操作性以及自动化水平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提高,可以实现对细菌浓度在1000个/mL样品进行有效检测。同时新方法还简化了检测操作流程,降低了检测技术难度,并能够自动完成各项指标参数的检测分析。

  但是ATP发光法等检测方法还存在在低浓度条件下的检测灵敏度仍未满足卫生学的部分要求以及检测结果比较容易受到体细胞以及游离性ATP干扰等问题,而且在微生物种类的测定、对特定微生物检测以及检测试剂成本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仍有较大的改进完善空间。

  1.2.1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在灵敏度方面的新进展

  以ATP发光法为例,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了生物的发光肌理来对细胞内所含的ATP进行提取并通过测定其含量来确定活细胞数量以及细胞活性。这种检测方法在纺织品抗菌性检测中已经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而为了进一步实现对微量细菌的有效检出,在原有检测方法的基础上研发出了ATP循环系统,该系统能够通过酶的使用来促使低浓度ATP扩大,从而达到对26pm浓度水平的ATP进行有效检测的目的。与传统的检测方法不同,这种新型检测方法没有采用最大发光输出来表示,而是将最大发光输出达到一般时的时间作为表示方式,其在关联ATP后可以为清洁度的确定值。同时也可以采用以腺苷酸激酶为基础的扩大体系来进行从ADP到ATP的转化,其通过各种细菌内已经存在的腺苷酸激酶促使酶底物转化后,在荧光素酶的作用下ATP产生发光效应,这样可以对低浓度ATP进行检测,并对细菌数量进行准确的测定。此外,还研发出了利用PPK进行转化的其他发光检测技术,发光敏感度能够达到传统检测方法的10000倍以上,能够实现对1个菌落CFU的有效检出,极大的提高了抗菌纺织品检测的灵敏度。这种检测方法的原理也是利用腺苷酸激酶促使1分子的ATP以及AMP转化,并生成2分子的ADP,之后再利用PPK来实现ADP向ATP的重新转化,以实现扩大ATP的目的。

  1.2.2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在特定微生物检测方面的新进展

  为了实现对抗菌纺织品中特定微生物的有效检测,目前主要是通过对噬菌体的基因改造途径来希望获得突破[4]。其主要技术原理是利用一些具有特异性的噬菌体来感染某一特定细菌,使噬菌体在获得细菌的荧光素酶基因后产生发光现象,这样就可以通过ATP荧光素酶以及免疫磁性捕捉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来达到对特定微生物及其含量进行检测的目的。目前新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荧光素酶-荧光素技术结合磁性免疫捕捉技术来捕捉特定细菌,并通过ATP提取剂来促使其将细胞中所含的ATP释放,之后就可以利用ATP检测法来对ATP含量进行测定分析。

  1.2.3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在微生物种类数量测定方面的新进展

  为了实现抗菌纺织品中所含微生物种类以及数量的准确测定,可以在ATP发光检测技术的基础上结合RMDS显微探测技术的应用。在检测时应首先合理选择滤膜,目前主要采用的是盐酸盐多聚滤膜,并在滤膜上固定微生物,然后通过对比荧光显微镜以及RDMS技术所获取像点信息来测定微生物的种类以及数量。该检测方法能够对含有20~30个左右特定细菌细胞的菌落进行有效检测。

  1.3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为了进一步完善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还可以通过综合利用生物发光检测技术以及革兰氏染色技术等来检测细菌,也可以结合DNA识别技术来对细菌种类以及菌落总数等进行检测分析。同时还应利用SAS软件等进一步优化发光体系中样品提取液、缓冲液、荧光素以及荧光素酶等的分配量,以改善试验检测条件,提高检测的质量[5]。在抗菌纺织品检测中还应加强对发光抑制剂、增强剂以及检测设备的电压和波长等因素等对检测结果的影响,以提高检测仪器的可重复性以及灵敏度。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对检测试剂的研究,使检测试剂的选择更加科学合理。

  2 纺织品其他相关功能性检测方法

  随着纺织品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的功能性也在不断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很多功能性纺织品在抗菌防霉功能的基础上往往还具有防紫外线以及阻燃等性能,因此在纺织品检测中也要加强对其他相关功能性的检测。本文重点分析防紫外线以及阻燃功能性的检测方法。

  2.1 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检测方法分析

  紫外线照射过量时会对人体的免疫系统以及皮肤造成伤害,近年来具有防紫外线功能的纺织品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纺织品的防紫外线功能主要是通过对纺织品进行紫外线整理,增强其吸收紫外线能力来实现的。现阶段纺织品主要对在280~400mm波段范围内的紫外线具有较好的屏蔽以及吸收能力,从而为人体提供有效的防护[3]。在检测纺织品防紫外线功能时,通常采用的是分光光度计检测方法。在该检测方法中的辐射源采用的是将紫外分光光度计,并将纺织品置于280~400mm波段的紫外线照射下,之后再通过积分球对不同方向上纺织品所产生的辐射通量进行采集,并以此为依据来进行紫外线透射比的计算分析[6]。纺织品的防紫外线功效与紫外线透射比成反比例关系。在检测中应严格遵守我国的纺织品检测要求进行取样检测。取样时对非均质纺织品应按照其结构以及颜色的不同各取2块样品,而均质样本的数量应达到4块,然后再根据光谱透射比的检测数据对其UVB、UVA以及UPF值进行计算分析,以判断纺织品的防紫外线性能是否达到了技术标准要求。

  2.2 纺织品阻燃性能的检测方法分析

  为了减少纺织品引发的火灾问题,目前很多纺织品都增加了阻燃功能,因此对纺织品阻燃功能的检测也成为了纺织品功能性检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7]。在检测纺织品的阻燃性能时应首选按照試验检测要求来选择燃烧器,并合理确定样品的尺寸规格,然后在燃烧器下点燃试验,且应准确控制点燃时间,这样才能对样品的损毁度、续燃以及阴燃时间进行准确的测定,从而为纺织品阻燃性能的判断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3 结语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健康卫生意识的增强,抗菌纺织品的使用范围还将进一步扩大,而为了保证抗菌纺织品的抗菌防霉性能以及其他相关功能性指标能够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必须要高度重视抗菌纺织品的检测工作。在抗菌纺织品检测中要积极借鉴并应用国内外的先进检测技术,并要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大胆进行技术创新和改进,从而进一步提高功能性纺织品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更加全面客观地反映纺织品的实际功能特征。

  参考文献

  [1] 叶远丽,李飞,冯志忠,等.纺织品抗菌整理研究进展[J].服装学报,2018,3(1):1-8.

  [2] 郭壮.纺织品中磷酸酯类阻燃剂检测方法[D].长春:吉林大学,2015.

  [3] 莫月香,罗峻,杨欣卉.纺织品抗菌整理剂及其检测研究进展[J].广东化工,2018, 45(11):150-151.

  [4] 唐棣.对我国纺织品环保检测标准化的几点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6):128,134.

  [5] 周苏祥.纺织品纤维含量检测中的常见误判分折[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12):89,91.

  [6] 肖琦.纺织品环保检测标准化的探讨[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0,49(8):186-187.

  [7] 于茜.质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检测方面的运用探究[J].化工管理,2020(14):42-43.

  [8] 张小琪.形状记忆纺织品和遮热纺织品检测方法的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18.

  推荐阅读:级别高的纺织服装类刊物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抗菌纺织品检测方法新进展及其他相关功能性检测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gongshengchan/58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