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进展分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化工生产发布时间:2021-06-02浏览:

  摘要:化学药物合成的整体工艺流程相对负载,合成的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各方面的影响而导致后续工作或者药物质量无法得到较为有效的保障,并且发生分离过程、顺序过程、置换工作以及兼容性这四大方面的问题,而想要加强工艺连接则需要采用连续流微反应技术,通过这一技术能够对整个化学药物合成工作起到相应的优化与提升作用,而对于我国化学制药领域而言,这种新型的反应技术要远远优于传统的合成技巧,通过使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化学药物合成过程中的热传导性与连续性,同时还能够降低重复次数,以及提升产品质量与稳定性的目的,也正是因为连续流微反应技术自身所具备的优点较多,被我国各界学者广泛关注并研究。正因如此,本文就当前我国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对药物合成工作中连续流微反应技术所能够起到的作用进行表达与论述,并针对当前化学药物合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化学药物;合成工作;连续流微反应技术

化学合成论文

  前言

  药物是我国国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从本质上来讲,药物本身应当归属于特殊商品,其本身的特性与生产工艺导致其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足够严密的专利保护与技术应用,以此来为相关化工生产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很多化学制药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所使用的生产工艺过于老旧,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对材料进行处理,同时还会导致材料使用率无法满足相关标准。而连续流微反应技术的出现极大程度上缓解了由药物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不仅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工作强度,同时还能够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较为有效的自主操控,提升热传导效率,以此来确保在进行药物生产中,产品浓度及质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保障。不仅如此,在进行高温处理的过程中,传统的药物生产模式更偏向于药物生产效率与质量的管控,但由于其本身技术上的影响导致后续工作很难进行较为有效的控制与开展,反观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其本身所涉及的设备体积相对较小,无论是在质量控制还是热量管理方面都能够对其进行较为有效的把控操作,以此来确保整个药物生产质量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与提升。

  1布洛芬合成

  布洛芬是当前人们常见的药物之一,其主要功效是用来对人体的炎症结构进行消炎去热处理,比如说关节炎、神经炎等等。而在传统布洛芬合成过程中一般需要遵守散步工艺,首先是要进行相应的催化作用,通过三氟甲磺酸的特性来对进行催化。使用异丁基苯与和丙酸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异丁基苯丙酮的生成反应,在此之后,异丁基苯丙酮便会和原酸三甲酯以及乙酸垫本进行相应的迁移反应,从而生成布洛芬合成作为重要的中间体结构[1]。这种结构放在甲醇水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相关人员便能够回收布洛芬的初步产品,这时的布洛芬回收率大约在69%左右。而在此后可以進行重结晶工作,从而获得高纯度的布洛芬物质,这时它的收率便到达整体的一半,而这个合成工艺本身所使用的的反应器占地面积相对较少,并且在产量方面能够满足那时人们的生活需求[2]。

  而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则是将整个反应看做一个连续的整体,不再有步骤之分。在这一过程中,传统合成工艺中所使用的三氟甲磺酸被转换成了AlCl3,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物质的比例调节,以此来确保这些物质在进行化合作用的过程中能够产生稳定性较高的化合物,避免通道堵塞的现象发生。为了降低传统合成工艺的高风险性,相关人员在进行反应器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微尺度进行液量的调节,以此来确保整个反应过程的精度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控制,这样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合成过程中所会产生的安全风险,同时还会对最终的产品二段质量起到极为有效的促进作用。而在进行分离的过程中,原本由DMF所产生的化合物能够得到较为有效的迁移反应,所产生的中间体在水溶解中转变为甲酯,并为后续工作提供较高质量的基础[3]。最后,将ICl加入到乙醇之中,能够得到初步的布洛芬,并在此后通过萃取工作来获得布洛芬钠盐,以此来用作对药品的生产与使用。

  2伊马替尼

  苯胺嘧啶的衍生物,伊马替尼是治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胃肠间质肿瘤和其他癌症的第一代靶向药物,其中对费城染色体易位的慢性骨髓性白血病疗效最为显著。伊马替尼的合成涉及到固对应物和固相催化剂,在传统的药物合成工艺中,单位体积的相界面积较小,在液-固两相或气-液-固三相反应等传质限制条件下,特别是在气-液-固三相反应过程中,反应速率较低,传质受限[4]。微反应器相界区较大,传热效率较高,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3氟西汀

  氟离子是一种选择性的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抗抑郁药。用于临床治疗成年重性抑郁障碍,强迫症,神经性食欲减退,也用于治疗有或无广场恐惧症的惊恐症[5]。中间体胺化过程中,连续流式微反应器具有高背压、有机溶剂在高温条件下不易挥发、安全可控的特点,采用甲基氰作为溶剂,在10min的高温条件下,中间体可高达95%的收率直接转化胺醇。在流动反应器每小时可以连续合成胺醇。甲基氰沸点在80.1℃左右,在常压条件下,甲基氰会沸腾气化,在常压条件下,甲基胺会在高温下挥发。

  4结论

  综上所述,药物合成工作关系到我国国民的日常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安全,而连续流微反应技术本身有着极为有效的高效作用,能够提升药物合成的效率,降低合成风险,以此来满足我国国民对于药物质量的各方面需求。

  参考文献:

  [1]程荡,陈芬儿.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38(01):556-575.

  [2]刘全,张钊,邵先钊,等.连续流反应技术在药物分子合成中的研究进展[J].安徽化工,2020(5):11-13.

  [3]聂光辉,蔡中文,樊洋,等.一种连续流微反应器中合成哌喹中间体的方法:,CN109970639A[P].2019.

  [4]张逢,高丹,梁琼麟.微流控技术在生命分析化学中的应用进展[J].分析化学,2016(12).

  [5]刘建武,郭成,严生虎,等.连续流微通道反应器中二氯丙醇合成环氧氯丙烷的浓度分布及动力学分析[J].精细石油化工,2015,32(06):68-71.

  推荐阅读:化学核心期刊有哪些容易投稿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连续流微反应技术在药物合成中的进展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gongshengchan/577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