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检测技术及应对策略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化工生产发布时间:2021-04-30浏览:

  通过对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现状的阐述,以及对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的检测技术从常规方法和新技术两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了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同时提出了减少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应对策略:针对微生物污染的来源,从产品生产过程和日常使用过程进行控制;产品配方中加入适量的防腐剂,构建良好的防腐体系,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化学论文发表

  对化妆品微生物检测的要求不仅要快速而且要准确,可以应用一些化妆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例如ATP生物荧光增幅法、Petrifilm菌落总数测试方法、多重PCR技术等。减少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研究:加强预防化妆品污染措施和微生物检验能力的研究以及完善化妆品微生物阳关法规;加强防腐剂对于微生物的抑菌l作用效果以及含抗菌剂化妆品的抗菌作用研究。

  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他类似方法,施用于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人体表面,以清洁、保护、美化、修饰为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化妆品已基本成为生活必需品,而大部分化妆品(尤其是护肤品)含有比较丰富的营养成分,如植物蛋白、海藻提取物、动物蛋白等,可成为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培养基[2-3],造成微生物污染。2017年,某医学院校研究得出,化妆品中滋生的致病微生物主要有粪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霉菌和酵母菌。粪大肠菌群是人体肠道和体表重要的正常菌群,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诱发胃肠炎和各种肠道外感染,严重者可致败血症。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各种理化因素均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并且近年来临床耐药现象严重,可引起感染,导致各种器官化脓性炎症甚至菌血症和败血症[4]。霉菌毒素很多对人体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也可以引起腹泻、呕吐等症状。真菌污染,是诱发皮肤疾病和过敏反应性疾病的关键因素,尤其是对免疫功能低下及过敏性体质者危害更为突出。当今社会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状况越发受到重视,所以对于其检测技术的总结以及应对策略的探讨等方面是值得关注的。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现状

  微生物污染来源

  一般化妆品的微生物污染途径包括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5]。一次污染指化妆品生产过程中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包括原料、仪器、设备、生产、包装过程及储存条件等引起的微生物污染。化妆品中的成分,多半属于富合营养的有机物质,原料污染是一次污染的最大原因。人体在正常状态下带有无数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以从生产人员体表带到产品中,还有仪器设备清洗、消毒不完全或是未能按相关储存要求储存,通风不畅、潮湿的环境以及内容物密封不严等,也会导致产品的污染与变质[6]。

  二次污染主要是指化妆品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包括手部接触化妆品后将微生物带入,或空气中的微生物落入使化妆品被污染。近年来,有很多探讨影响化妆品二次污染因素的研究,可得出化妆品的种类、剂型、包装方式、使用日期、保存方法以及个人卫生习惯均可能引起化妆品二次污染[7-11]。

  微生物污染现状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的常见污染菌包括国标中提到的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从2011年张丹、闵红对市场中化妆品进行随机抽检[12]到2020年曹婷婷、江艳芳等对508批化妆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研究[13],可看出未开封化妆品的合格率总体都在90%以上且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近几年,关于化妆品二次污染检测的研究较多[14-16],研究结果显示已使用过的化妆品的合格率低于未开封化妆品,且使用时间越长受污染程度越高。

  就真菌而言,由于其具有分布范围广、易传播等特点,易使化妆品受到污染。目前有关于化妆品真菌污染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和发展中,然而多限于对真菌数量的测定,而缺乏对致病种类的关注。

  2013年,李萌等对受污染面膜进行了菌株分离培养,通过形态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其中真菌的种类进行了精细分类,分离到的菌株有Scopu[ariopsis brevicaulis(短帚霉)、Penici[[ium chrysogenum(青霉菌)、A ernaria(链格孢霉)、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枝状枝孢霉),明确了化妆品易污染真菌的种类。上述这些真菌的污染,对化妆品的质量和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会造成巨大威胁[17]。

  评估化妆品微生物污染除了检测常见污染菌外,其他的特殊污染菌也有着重要的检测意义。

  韶关学院医学院的几个学生选取了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韶关学院医学院在校大学生使用的化妆品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了139份在校大学生使用中的化妆品进行微生物卫生学检验,结果在抽取样品中共检出粪大肠菌群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各2株,铜绿假单胞菌、变异库克菌、黏质沙雷菌和产碱菌属各1株[18]。

  2020年江西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成药质量评价重点实验室等在化妆品样品中检出菌落总数超标,并经VITEK2COM PACT自动微生物快速检测分析系统鉴定出污染菌有豕链球菌(Streptococcusporcinus)、玫瑰色考克氏菌(Kocuria rosea)、成团泛菌(Pantoea agg[omerans)[19]。豕链球菌为链球菌属,在肺炎病例中偶尔会检测出此菌,近年来,国外有报道该菌有可能是早產胎膜破裂和宫颈功能不全的发病机制[20];玫瑰色考克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球菌、考克氏菌属、耐辐射微生物,可作为化妆品质量评定的指标菌株;成团泛菌是革兰氏阴性的有氧芽孢杆菌,该病原菌的报道很少,国外有报道称其可能引起儿童脑膜炎及血液相关性疾病[21]。

  化妆品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探讨

  《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以下简称“《规范》”)中明确规定,在进行样品前处理后,即针对菌落总数、粪大肠菌群、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和酵母菌这五个微生物检测指标进行相应的检测。

  推荐阅读:无机化学专业论文发sci怎么选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化妆品微生物污染检测技术及应对策略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gongshengchan/57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