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云浮市某磨浮车间厂房检测调查及加固补强工程为例,针对粘钢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进行了总结,以供在同类工程施工时参考。
关键词:调查;检测;补强;粘钢;固化;施工技术;控制管理
Abstract : Taking the inspection and reinforcement engineering of some grinding workshop in the city of Yunfu for example, we summarize the steel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in order to offer reference in the similar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Key words: survey; detection; strengthen; steel; solidific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 工程概况
1.1该磨浮车间位于云浮市高峰大降坪,建于1980年,为一栋单层的排架结构建筑,上部主体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柱、桁架梁及预应力板承重,180mm厚砖墙围护、间隔。
1.2该厂房平面为矩型,轴线总长度为120m,总宽度为18m,单层,总建筑面积约2200 m2。建筑总高度约为13.6m,详见下平面布置图。
2、 房屋损坏情况调查
2.1地基基础:未发现房屋有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而引起上部结构构件的损坏现象。
2.2上部承重结构构件:
2.2.1钢筋混凝土柱:未发现钢筋混凝土柱因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或承载力不足而引起的变形、开裂现象;13×B轴柱与梁交接处有侵蚀现象。
2.2.2钢筋混凝土梁:
1)、12轴混凝土桁架梁上弦与B轴梁交接处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11~12×B轴梁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2)、11~13×B轴梁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3)、13轴混凝土桁架梁上弦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4)、15~16×B轴梁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5)、12~13×B轴梁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6)、13~14×B轴梁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7)、14~15×B轴梁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
8)、12~13×B吊车梁钢筋混凝土有侵蚀现象。
2.2.3钢筋混凝土板:
1)、11~12×B~C轴板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面积约为1.5m2;
2)、12~13×B~C轴板混凝土侵蚀、脱落,钢筋外露、锈蚀,且有穿孔现象;
3)、13~14×B~C轴板混凝土侵蚀、脱落。
2.3围护构件检查情况:
1)、10~11×B轴天面排水沟有含乙基钠黄药及已丁基钠黄药的油、泥;
2)、11~12×B轴天面排水沟有含乙基钠黄药及已丁基钠黄药的油、泥;
3)、12~13×B轴天面排水沟有含乙基钠黄药及已丁基钠黄药的油、泥;
4)、13~14×B轴天面排水沟有含乙基钠黄药及已丁基钠黄药的油、泥;
5)、14~15×B轴天面排水沟有含乙基钠黄药及已丁基钠黄药的油、泥;
6)、1~10×B轴天面排水沟未发现有油、淤泥等;
7)、15~21×B轴天面排水沟未发现有油、淤泥等;
8)、1~21×A轴天面排水沟未发现有油、淤泥等。
3、 结构检测及结果分析
3.1建筑物结构承重构件截面尺寸检测:
现场对部分承重构件进行了截面尺寸测量,检测结果见表1、2所示:
表1 排架柱截面尺寸抽检结果
楼层 |
检测位置 |
实测尺寸(mm) |
首层 |
1×A |
400×800 |
3×A |
400×800 |
7×A |
400×800 |
15×A |
400×800 |
11×A |
400×800 |
表2 框架梁截面尺寸抽检结果
结构平面 |
检测位置 |
实测尺寸(mm) |
二层结构 |
2~3×B |
600×650 |
二层结构 |
15~16×B |
600×650 |
3.2检测结果
采用钻芯法对承重构件柱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见表3所示:
表3 柱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楼层 |
检测位置 |
实测强度(Mpa) |
一层柱 |
A×1 |
20.0 |
一层柱 |
A×3 |
30.6 |
一层柱 |
A×7 |
26.5 |
一层柱 |
A×11 |
27.0 |
一层柱 |
A×15 |
26.5 |
一层柱 |
A×17 |
22.2 |
采用回弹法对承重构件梁的混凝土强度进行现场检测,检测结果见表4所示:
表4 梁混凝土强度检测结果
结构平面 |
编号 |
测点位置 |
回弹平均值(Mpa) |
强度推定值(Mpa) |
二层 |
1 |
B×2~3 |
33.1 |
24.4 |
二层 |
2 |
B×15~16 |
29.0 |
18.7 |
二层 |
3 |
1/A×14~15 |
33 |
24.3 |
3.3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最小值为18.7Mpa,满足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的第4.1.2条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的规定,同时满足设计强度(#200)C18的要求。
3.4构件配筋检测:
本次检测中采用钢筋探测仪对该厂房主要混凝土承重构件的配筋情况进行了检测,具体检测结果见表5、6、7。检测结果表明,钢筋数量、直径符合规范要求,保护层厚度满足规范要求。
表5 钢筋探测仪检测柱配筋的结果
构件名称及位置 |
检测结果主筋箍筋 |
保护层厚度(mm) |
第一层柱 |
1×A |
16226@200/210 |
35 |
第一层柱 |
3×A |
16226@180/220 |
37 |
第一层柱 |
7×A |
16228@180/220 |
32 |
表6 钢筋探测仪检测梁配筋的结果
构件名称及位置 |
检测结果主筋箍筋 |
保护层厚度(mm) |
第二层梁 |
12×A~B上弦 |
3206@150/200 |
23 |
第二层梁 |
12×A~B腹杆 |
3206@170/200 |
25 |
第二层梁 |
B×12~13 |
5226@100/110 |
26 |
表7 钢筋探测仪检测板配筋的结果
构件名称及位置 |
检测结果纵向钢筋横向钢筋 |
保护层厚度(mm) |
二结板 |
11~12×B~C |
8@70/110
8@80/110 |
20 |
二结板 |
12~13×B~C |
8@80/120
8@90/130 |
18 |
3.5垂直度检测
采用精密经纬仪对排架柱垂直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测点中,整体侧向变位最大值为15mm,小于《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中规定的不适于继续承载的侧向位移允许值(H/250和90mm的小者,H为结构顶点高度);建筑整体垂直度满足《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规定的要求。
表8 垂直度检测结果
编号 |
检测位置 |
检测高(m) |
方向 |
位移分量(mm) |
位移比值 |
倾斜率(%) |
1 |
18×B |
13 |
X |
15 |
H/867 |
0.12 |
13 |
Y |
6 |
H/2167 |
2 |
14×B |
13 |
X |
6 |
H/2167 |
0.08 |
13 |
Y |
9 |
H/1444 |
3 |
13×A |
13 |
X |
0 |
----- |
0.11 |
13 |
Y |
15 |
H/867 |
4 |
6×B |
13 |
X |
-8 |
H/1625 |
0.11 |
13 |
Y |
-12 |
H/1083 |
5 |
6×A |
13 |
X |
-6 |
H/2167 |
0.08 |
13 |
Y |
9 |
H/1444 |
6 |
1×A |
13 |
X |
15 |
H/867 |
0.12 |
根据主体结构整体倾斜和不均匀沉降观测结果以及地面以上结构的反应,该建筑没有发现因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导致超过《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1999)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所规定的裂缝、倾斜、滑移痕迹及其他异常情况。
3.6挠度检测
采用精密经纬仪对梁挠度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见表9,检测结果表明,梁的挠度满足规范要求。
表9 挠度检测结果
结构平面 |
测点位置 |
跨度 |
位移 |
挠度 |
挠度允许值 |
二层 |
B×10~11 |
6000 |
10 |
L/600 |
L/250 |
二层 |
B×11~12 |
6000 |
6 |
L/1000 |
L/250 |
二层 |
B×12~13 |
6000 |
7 |
L/857 |
L/250 |
4、 原因分析
3.1天面排水沟长期排水不畅,防水、防渗措施不当;
3.2 顶层输油箱、输油管渗漏,已丁基钠黄药、乙基钠黄药有强腐蚀性;
3.3强腐蚀性的液体从天面排水沟进入到混凝土构件表面;
3.4强腐蚀性液体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发生化学反应。
5、加固补强处理施工技术控制管理
5.1 疏畅屋面排水沟及排水管,并做防水处理等;
5.2对12~13×B轴吊车梁凿除已腐蚀混凝土后修复;
5.3 对11~12×B~C轴板先凿除已腐蚀、酥松的混凝土,再对钢筋除锈后修复;
5.4 对12~13×B~C轴板采用碳纤维布进行加固处理。
5.5 对12轴桁架梁上弦、腹杆,13轴桁架梁上弦及B×10~16轴屋面梁先凿除已腐蚀、酥松的混凝土,并对钢筋进行除锈处理,最后进行粘钢处理;
5.6粘钢施工技术控制管理
5.6.1粘钢施工流程:砼和钢板表面处理及埋膨胀螺栓→卸荷→涂TN胶→粘贴并压紧钢板固化后→卸支撑→批砂浆保护层。
5.6.2砼构件表面处理
5.6.2.1对有油垢污物的构件结合面,需用洗涤剂和硬毛刷刷除油污,再用清水洗干净。
5.6.2.2对龄期较长的构件结合面,需进行打磨,除去1~3mm 表面层,然后用吹风、吸尘、水洗等方法除去粉粒。
5.6.2.3对龄期较短的构件表面,需用钢丝刷除去表面浮渣,然后用吹风、吸尘、水洗等方法除去粉粒。
5.6.2.4涂胶前处理过的砼表面必须是干燥干净的。
5.6.3对钢板表面需进行除锈和粗糙处理,用打磨工具打磨,直至出现金属光泽,打磨粗糙度越大越好,打磨纹路应与钢板受力方向垂直。最后用脱脂棉沾丙酮擦试干净。
5.6.4设计规定须卸荷的构件应在粘贴钢板前进行卸荷。
5.6.5钢板上开孔Φ10@350~500,在砼构件面相应位置上埋Φ8膨胀螺栓。
5.6.6TN胶需进行试配,试配合格后方可粘贴钢板。
5.6.7TN胶配好后用抹刀同时涂在已处理好的砼表面和钢板表面上,厚度为1~3mm,中间厚边缘薄,然后将钢板贴于预定位置,将膨胀螺栓收紧,以使TN胶从钢板边缝挤出为度。
5.6.8加固后钢板表面应批不低于M15水泥砂浆保护层,对于板保护层厚度不少于15mm,其它构件不少于20mm。若钢板表面积较大,为利于砂浆粘结,可挂一层钢丝网后再批保护层。
5.6.9钢板粘贴后应尽量避免烧焊或先焊后粘,若无法避免则在焊接时及焊接后浇水降温。
6、结语
6.1通过本工程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有施工方便,在经济和技术上也是可行的,它不失为一种用粘钢加固补强的有效手段。
6.2为今后同类施工工程积累施工经验。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某磨浮车间厂房检测调查及粘钢加固补强施工技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uagongshengchan/3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