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司马懿的两次涕哭解读他的德行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21-02-07浏览:

  摘 要:司马懿从政后有两次涕哭,涉及他政治生涯中的两次重大事件。一次是在魏明帝曹叡病逝前受遗命辅政感动而哭,一次是他受曹爽排斥后装病,为麻痹对手的试探而痛哭。这两次涕哭,一真一假,反映出他的双重人格。本文将从司马懿两次涕哭的历史记载、原因出发,解读司马懿的德行。

  关键词:司马懿;流泪;双重人格;卑劣德行

文化论文发表

  一、引言

  据史书记载,司马懿从政后曾两次涕哭流泪,一次在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明帝曹叡病逝前急召他受遗辅政时;一次在正始九年(公元248年),他佯装重病,于曹爽的心腹来察看时。这两次涕哭,都涉及司马懿政治生涯中的重大事件;这两次涕哭,虽一真一假,却生动感人,让人看到他的才智、德行、人品,使得一个鲜活、复杂的政治家跃然纸上。本文试以这两次涕哭解读他的德行。

  二、两次流泪的史书记载

  关于司马懿从政后的这两次涕哭,《三国志》及裴松之注引分别都有记载。

  (一)关于受遗时的涕哭

  《三国志》正文曰:“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宣王顿首流涕。”

  《三国志》注引的《魏略》《魏氏春秋》,则十分详细地把司马懿入宫见明帝受遗时的场景生动再现。《魏略》曰:“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以施行。宣王得前诏,斯须复得后手笔,疑京师有变,乃驰到,入见帝。劳问讫,乃召齐、秦二王以示宣王,别指齐王谓宣王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又教齐王令前抱宣王颈。”《魏氏春秋》曰:“时太子芳年八岁,秦王九岁,在于御侧。帝执宣王手,目太子曰:‘死乃复可忍,朕忍死待君,君其与爽辅此。’宣王曰:‘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1](P114)

  曹魏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司马懿先得到去河内的诏令,后又突然得到入京的手诏,于是兼程前往;进入皇宫嘉福殿拜见明帝,明帝拉着他的手说,“吾病已重,今以后事属托于君;现得见君,无所遗恨了”,听到明帝如此说,司马懿忍不住热泪盈眶。明帝又嘱咐他与曹爽共同辅政。当时齐王曹芳8岁,秦王曹询9岁,在御床旁,明帝指着曹芳说,“此子是也,君审视之,不可误认”,说完,令曹芳上前去抱住跪地的司马懿的脖子。这一番话语,这一个动作,表达出明帝深沉的托付幼子之情,令人悲伤感怀。司马懿早已老泪横流,磕头说,“陛下不记得先帝昔日叮嘱臣辅佐陛下的事吗”,表态说他过去作为辅政大臣是尽心尽责的,以后也会如此,要明帝放心。

  司马懿受遗之事在若干年后人们还提及,“明皇帝临崩,把太傅臂,以后事付之,此言犹在朝士之

  耳”[2](P700),可见其影响之深远。

  (二)关于装病时的涕哭

  《三国志》正文记载司马懿装病一事极简略:“李胜出为荆州刺史,往诣宣王。宣王称疾困笃,示以羸形。胜不能觉,谓之信然。”可能是因为回护,没有涕哭的情节。而在注引《魏末传》中,则把装病的司马懿哄骗前来探视的李胜流泪,而自己也悲伤流泪的情景十分详细、生动地记录下来。

  《魏末传》曰:“爽等令胜辞宣王,并伺察焉。宣王见胜,胜自陈无他功劳,横蒙特恩,当为本州,诣閤拜辞,不悟加恩,得蒙引见。宣王令两婢侍边,持衣,衣落;复上指口,言渴求饮,婢进粥,宣王持盃饮粥,粥皆流出沾胸。胜愍然,为之涕泣,谓宣王曰:‘今主上尚幼,天下恃赖明公。然众情谓明公方旧风疾发,何意尊体乃尔!’宣王徐更宽言,才令气息相属,说:‘年老沈疾,死在旦夕。君当屈并州,并州近胡,好善为之,恐不复相见,如何?’胜曰:‘当还忝本州,非并州也。’宣王乃复阳为昏谬,曰:‘君方到并州,努力自爱!’错乱其辞,状如荒语。胜复曰:‘当忝荆州,非并州也。’宣王乃若微悟者,谓胜曰:‘懿年老,意荒忽,不解君言。今还为本州刺史,盛德壮烈,好建功勋。今当与君别,自顾气力转微,后必不更会,因欲自力,设薄主人,生死共别。令师、昭兄弟结君为友,不可相舍去,副懿区区之心。’因流涕哽咽。胜亦长叹,答曰:‘辄当承教,须待敕命。’胜辞出,与爽等相见,说:‘太傅语言错误,口不摄杯,指南为北。又云吾当作并州,吾答言当还为荆州,非并州也,徐徐与语,有识人时,乃知当还为荆州耳。又欲设主人祖送;不可舍去,宜须待之。’更向爽等垂泪云:‘太傅患不可复济,令人怆然。’”[3](P285)

  曹爽令任命为荆州刺史的李胜以拜访为借口去察看司马懿生病的虚实。李胜见到卧榻上的司马懿,说了一番客气话后,见司马懿缓慢起身令榻旁的两婢女侍衣,而因动作不便无法穿上衣服;司马懿又指着口,意思是口渴想喝点什么,一婢女去进来一杯粥,他接过想自己喝,结果没法喝进去,多半都流在胸前的衣服上。李胜在一旁看到如此情景,伤感不已,禁不住流泪说,“想不到明公尊体病重竟然到如此地步”。司马懿休息了一阵才缓过气来,然后佯装昏聩。李胜是荆州南阳人,告诉他将任“本州”刺史,而司马懿故意在“本州”“并州”“荆州”这几个地名上混淆纠缠,弄得李胜几次大声纠正,才好像听明白。司马懿说自己年老神志恍惚,所以一直没有弄明白原来是李胜要回荆州任刺史。他告诉李胜:“今日与君一别,恐怕以后难再相会,待病体稍好一点,便设宴为君送行,作生死之别。届时令儿子师、昭兄弟与君结为友,托付于君,请不可舍去他们,以满足懿区区之心。”司马懿边说边流泪。李胜也伤感叹气回答,遵命等候安排。拜访结束,李胜便去向曹爽等人详细禀告察看的情况,然后流着眼泪说,司马懿的病是不可能治愈了,现他已成为只剩下一口气的死活人。于是,曹爽等人信以为真,完全放松了对司马懿的戒备。

  三、两次流泪的原因

  司马懿的这两次流泪,原因是什么呢?

  (一)受遗时涕哭流泪是因被感动

  司马懿凭才能功绩一生两次受遗辅政。第一次是在曹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文帝曹丕病重时,与曹真、曹休、陈群等“并受顾命辅政”。他初次位列辅臣,进入王朝最高权力核心,当时可能也很興奋、激动,却没有动情而哭泣。

  推荐阅读:文化研究相关的核心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从司马懿的两次涕哭解读他的德行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5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