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闻热词的英译看中英语言的异质性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20-08-28浏览:

  【摘要】新闻热词是使用度高且“言简意赅”的一种语言形式。对新闻热词的英译要求译者关注中英两种语言的异质性特征。本文简要分析了部分新闻热词及其英文翻译,希望带给译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关键词】新闻热词;异质性

  作者:王丹

  新闻热词是人们生活中关注度、使用度较高的词汇,比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全球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都离不开新冠肺炎(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novel coronavirus)等热点词汇。对这些词汇及其英译的研究,有助于发现中英两种语言的异质性特征。

  一、语序中的前端重量原则(英语)与末端重量原则(汉语)

  西方人说话多理性,喜欢开门见山,故句子中的重点内容常放在前端的位置;中国人说话内敛婉转,多铺垫,故句子中的重点内容常放在末端的位置。以China Daily 2020年2-4月的新闻热词为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译为response to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其中处于表达末端的“响应”是汉语中的中心词,而对应的翻译response则在英语表达前端位置,后面的介词短语做后置定语,与汉语表达不同。再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其中“建设”是汉语表达的中心词,处于表达的末端位置,前面内容是定语结构;其对应的英文是construction of digital infrastructure,处于前端位置的construction正是“建设”一词的对应翻译,其他内容采用of后置定语的表达。因此,在英汉互译中,一定要调整好句内语序,使之更符合译入语的习惯。

  二、词汇中静态(英语)和动态(汉语)的选择

  从英汉两种语言的比较中发现,汉语中动词使用比较多,英语中使用名词比较多。英语句子常见只有一个谓语动词或者并列谓语使用,多谓语即为病句,但是汉语中却可以几个动词或者动词结构连用。因此,汉语中很多动词在英译时都会改变词性为名词。如下列新闻热词:收费公路 toll roads,付费测试 paywall trial,拖欠工资 wage arrears。其中“收费”“付费”“拖欠”都是动词性表达(动态),但是英文皆译为名词性表达(静态),分别对应为“toll”“paywall”“arrears”。再如“偷井盖”,在汉语中是动宾表达,英文译为“theft of manhole covers”,同樣将动词“偷”处理为名词“theft”。将动词转化为名词的翻译方法,不仅省去了英文中选用动词时态或者非谓语动词的麻烦,也使得结构更加紧凑,主题词更加清晰。

  三、表达结构上,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非常注重外在形式上的逻辑,从词法、句法到篇章都强调演绎和推理。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注重意合,缺少形态上的变化,强调句子内部的隐形连贯。因此,在英汉互译中,常常会出现表达形式的不对等。比如2019年的新闻热词“断舍离”,它源自日本人提出的一种现代居家的整理方法,提倡人们丢掉不需要的物质和感情,珍惜当下的生活,后在中国迅速成为都市年轻人的一种居家理念。这个表达颇具哲学意味,其中断、舍、离从词汇本质上看都是动词,都含有“抛弃”“丢掉”的意思,意义上达成统一。英文翻译为simplifying life,采用动词-ing+宾语的形式,在译出内涵义的同时,更注重句法和形态上的要求。再如2019年的新闻热词“是个狼人”,通常用来调侃某人做事不按常理出牌,却又能取得奇效,给人一种出乎意料很厉害的感觉。这个表达在汉语中是无主句,重点就是突出比“狠人”还狠“一点”的意思,结构上较为松散。英文翻译为Someone is a badass/crackerjack,句子结构完整,但却看不出原有的意味。

  综上,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同的地理位置、历史传统、思维习惯都会带来语言上的差异。了解和掌握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特征,将有助于进行更地道、更合乎译入语的翻译。

  参考文献:

  [1]陈福康.中国译学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2]李颜伟.汉英语言的形合意合差异比较与互译策略探讨[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3]刘霞.英汉语言六大差别及其翻译策略[J].海外英语,2015.

  推荐阅读:国际汉语教育(中英文)外语论文发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从新闻热词的英译看中英语言的异质性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530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