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15-05-12浏览:次
摘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专门人才。与汉语言文学相对应的专科专业为语文教育,其培养对象是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等。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语言管理,汉语言论文范文
该专业培养具备文艺理论素养和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能在新闻文艺出版部门、高校、科研机构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评论、汉语言文学教学与研究工作,以及文化、宣传方面的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一、当前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定位不准。随着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本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各高校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仍不能准确定位,很多高校仍以传统的专业知识为主,没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也没能和市场就业需要相联系,导致毕业生和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
(二)课程结构不合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将重点放在专业课程上,如中外文学、古代汉语等,而对符合时下潮流并且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如公关礼仪、现代办公技术、网络编辑学等则没有开设,这种课程设置虽然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有好处,但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就业方向的选择则形成了很大的障碍。
(三)教学方式滞后。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学科建设当中,但是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来说,由于学科内容的原因,课堂上很难形成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味的理论灌输使课堂变得沉闷乏味,造成教师积极授课,而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了很大的约束。
(四)评价标准单一。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以学生的成绩为主,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汉语言文学专业也不例外,党员录取、优秀学生评选以及奖学金的评定等都是依据学习成绩,而对于交际能力、职业规划能力等非专业能力则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
二、就业导向下汉语言文学专业改革教学方法的措施
学生就业能力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明确的就业方向,为学生就业指明方向,在教学方法上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力争使汉语言文学这一传统专业在新形势下发挥新的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焕发新的活力,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行。
(一)鼓励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让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对就业有导向作用,可贯穿于整个大学过程中,以讲座、宣讲等形式丰富学生对就业的认识,使他们的就业能力更专业化、系统化,教师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指正,帮助学生把自身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帮助他们调整就业心态和误区,从而实现顺利就业。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将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教学范畴,从就业和创业两方面突破传统教育模式,丰富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在丰富理论内容的前提下扩展学生的就业渠道。课堂是就业能力培养的主渠道,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辩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同时要做到对学生的充分尊重,使他们的个性和潜质都能得到挖掘和展现。
(三)营造校园文化就业氛围。校园就业文化的构建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可以以校园文化活动为平台,将就业内容融入到活动当中,如开展就业宣讲、职业规划畅想、模拟职场环境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起来。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汉语言专业素质,还可以通过成立学习小组,如编写小组、采编小组、讨论小组等,既活跃了学习氛围,又提高了专业能力。还可以充分动员社团的力量,提高对未来职场的适应能力。
(四)发挥社会实践的导向作用。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最直接途径,为此,高校要加强对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大力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首先,学校可以建立稳定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基地,和与该专业对接的文化传播机构和企业单位建立沟通,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其次,要鼓励学生利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既让学生提前预知就业的环境,又锻炼了他们的交际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顺利就业打好基础。最后,要充分利用毕业实习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到新闻媒体等企业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不仅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而且有助于增进学生对单位的认识,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工作。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汉语言论文范文正确认识汉语言的管理应用新模式及意义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3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