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14-09-19浏览:次
摘要:西部地区的文化资源存在着近似之处,例如不少地方的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高度雷同,其产业化开发面临着同质化的弊端,但经过不同创意人才的塑造,其产生的文化产品与服务在品质、模式上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形成具有独特性,乃至唯一性的文化商品,能够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一、资源禀赋对西部文化产业的引领
简而言之,文化产业发展就是将文化生产所必需的各种要素加以整合,产出社会需要的文化商品,实现其高附加价值,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的过程。从这一点来看,资源禀赋对于形成文化产业发展的比较优势有着很显著的影响,利用自己独特资源、条件和这些生产要素的组合,创造出别人没有的文化产品或服务的类型、质量以及形式,对区域性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非常重要。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分类标准执行的是国家统计局2012年修订后发布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这一分类标准是在2004年产业分类标准基础上确立的,它首先将文化产业区分为文化服务、相关文化服务两大部分,进一步细分为十大类,具体而言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活动、文化产品生产的辅助生产活动、文化用品的生产活动和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活动等四个方面,以此取代了2004年产业分类中的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文化产业层的划分标准。这个产业目录相当宽泛,使得文化产业横跨了当今社会公认的三大产业类型,它主要包含在第三产业中,但也涵盖了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的部分行业,例如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行业可以纳入农业范畴,而工艺美术品、文化用品以及文化专用设备的生产等则应当纳入工业范畴。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发展路径选择中,资源禀赋的影响、制约作用体现得相当明显,因为这是发掘比较优势,进而发现竞争优势,最终形成综合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
有学者曾对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与要素禀赋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显示,要素禀赋(包括劳动、资本和自然资源)是影响我国制造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劳动和资本的地区禀赋差异对大部分制造业空间分布有显著影响,而自然资源是影响资源密集型产业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文化产业竞争同样表现为很突出的资源竞争,因为文化产业中有一大类别就是资源型文化产业,这些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有赖于当地的历史沉淀、地理环境、民族风俗等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无机层面的地理资源、有机层面的生物资源,以及历史传承的民俗资源、文化创造的信息资源等,这些文化资源是本地开发旅游业、文物博览业、民俗文化、节庆文化等文化产业的基础性依托。为此,区域文化产业的布局者在发展规划制定、项目选择时都不可能回避资源问题,要把资源的独特性和资源利用的专属性作为优先考虑的因素。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布局中,大多数西部省区仍属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同样不如东部地区;但是,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异常丰富,依托这些宝贵资源,以文化资源开发为先导,着力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是降低产业开发成本、切实提高效益的现实选择,多年的经济发展实践也已证明,开发当地文化生产力、迅速发展和壮大本地文化产业的一大可行之举,就是将本地文化资源的比较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依托资源优势形成产业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云南省已确定重点发展10类文化产业:新闻出版、影视动漫、民族演艺、文化旅游、休闲娱乐、节庆会展、珠宝宝石、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体育等,从这份目录中可以看出,其中相当部分如民族民间工艺、茶文化、民族演艺、文化旅游、珠宝宝石等都是在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四川省的思路与云南有不少共通之处,四川省规划要着力打造一系列文化产业带,包括以红军长征路线、川陕革命根据地、伟人故里、将帅纪念园等为主要内容的红色文化产业带,以古巴蜀文化和三国文化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产业带,以“藏羌彝文化走廊”为核心区域的民族文化产业带,以汶川地震恢复重建区为依托的重建文化产业带等,这一发展战略的确定同样充分考虑了本省的文化资源特色。而2010年成都市提出精心打造大熊猫文化、金沙文化、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三大文化品牌,深入塑造“三国文化”、“诗歌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如此产业规划也是与本地文化资源优势充分结合的产物。
二、超越资源禀赋:以人才为中心
西部地区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产业却相对落后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西部文化产业发展起点低,基础差,支撑文化产业发展软硬件系统跟不上,市场化程度严重滞后,没有形成特大型的文化产业企业与国际文化产业集团抗衡。这一现状提醒人们,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业优势,资源优势要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还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确,在西部经济发展进程中,曾经过度依赖资源等初级生产要素,并且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西部经济增长对资源和生产要素依赖较高,教育和科技的支出较低,企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和管理创新也较落后。由于其他现代生产要素没有得到应有的运用,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失,西部许多产业发展过程中必须依赖资源的高消耗,在“拼资源”的前提下求得产业的进展,产业附加值却较低,往往产业发展效果不佳,这一局面不应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再度出现,否则西部文化产业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很可能失去宝贵的战略机遇期。西部地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固然要充分发挥利用的文化资源优势,推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但切不可把文化资源当成本地发展文化产业的“天然边界”,仅仅在当地具有比较文化资源优势的范畴内开发文化产业,却不敢大胆涉足其他类型的文化产业,如此很容易落入“资源决定论”的窠臼,宝贵的文化资源反而成为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包袱,禁锢了产业决策者的思路,限制了各级各类文化产业从业者的创新精神。相比其他的一些传统产业,文化产业表现为一种软驱动的产业:钢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通常表现为硬驱动的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必须以自然资源、土地、资金等为主导驱动,当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发生约束,出现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不利情形时,这些产业的竞争力就会大大下降,甚至完全丧失比较优势。而文化产业在总体上则是一种“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高”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它对于资源和区位等要素的依赖程度较低,因而资源、区位等因素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明显降低,而智力、知识和技术等软性投入对于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则可能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从动态角度考量“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不难发现资源禀赋对经济比较优势的影响固然很大,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要素禀赋对某一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是可以改变的,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并在短时期内重新集聚,为某一有活力的区域所利用。人才、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完全变更了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的要素禀赋组合,使得文化产业发展可以实现对传统资源禀赋的超越,进而借助其他要素获取有价值的资源。当前,世界各国文化交融的速度越来越快,因此,各地、特别是西部地区不能只盯住自己的文化资源,本地有什么就开发什么,这种惰性很容易陷入资源主导型的粗放式开发的窠臼,尤其让那些缺乏文化资源的地方陷入心安理得、无所作为的境地。在开发文化资源时,必须树立“两条腿走路”的意识,即本土资源、外来资源均可为我所用,本身具有资源的地方可立足于自主开发,而缺乏资源的则要大胆地借鉴和引进。当前,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在人才、资本、市场等方面均处于稀缺的状况,有必要迅速加强。有人鉴于西部地区资金普遍短缺的现状,提出应当着力优化西部文化产业的投资环境,具体而言要放宽市场准入条件,以鼓励多元资本迅速进入西部文化产业,尽快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投入主体,以市场融资为主力的文化投入机制。但是,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整合各种要素禀赋,使之协同转化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资金在其中固然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但人才在其中无疑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人才的集聚和储备是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人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整个区域提供产品、服务的力度和精度。特别文化产业是一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智慧型”产业,其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都与人才密不可分,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极大,包括创意和设计人才、生产制作技术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等。拥有充足的高素质的文化产业人才,尤其是善于经营文化产业的企业家人才,将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这些人才可以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吸引资本、开拓市场,缓解这些产业发展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中的人才问题,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准确区分人才与劳动力资源。西部地区缺乏高精尖的策划、创意人才,但拥有大量的平凡的,又充满激情和创作的歌舞演出人才、民族民间艺术人才等,大量的民间艺人、技术工人等,是从事实践活动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可以参与本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但只能在其过程中担当劳动者、生产者的角色,无法担当领军人物的角色,积极推动当地的文化产业发展,换言之,他们只能被动地跟随着文化产业而动,却不能主动地引领当地文化产业向前发展。如果满足于这样的劳动力资源群体,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很可能再度延续其他产业已经走过的发展路径:由于人才队伍的匮乏,无法占据产业的高端地位,始终只能扮演“追赶者”的角色,时时跟随东部地区、国际上的发展潮流,甚至是亦步亦趋地跟进,跨越式发展无从谈起。实际上,西部地区的许多人士已经清醒地看到了这一点:要突破文化产业人才瓶颈,必须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开展高层次文化产业专门人才的教育、培训和资助,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加快建设高素质的民间文化经营人才、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真正要提升、优化西部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禀赋,使之达到最佳的组合与配备,最大限度推进西部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把高端人才,尤其是策划、创意人才和经营人才等队伍的建设、引进作为重点,文化产业提升期待着人才,要使文化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离不开高素质、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对高端人才的培养,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决定因素。现阶段,西部自身的文化产业高端人才队伍培育能力存在较大的欠缺,但并非没有解决的途径,一个便捷可行的举措是借助外部的教育资源和平台,合作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如有学者提议,我国西南地区可以与东盟国家全面开展文化产业战略合作,并将共同储备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等作为重要合作领域,其运作路线是发挥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教育资源方面业已存在的互补优势,广泛开展各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的交换培养与交流学习等,构建其较为完善、系统的多层次人才培养机制,造就一大批适合当地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
三、以创意支撑西部文化产业发展
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内容永远是根本,是其核心竞争力。过去的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具备创新性特点的创意才能被用于规模化、产业化开发,形成原创性文化产品,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和源泉,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为此,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在充分整合各种现代生产要素、促进要素禀赋合理聚合时,应始终牢固树立“内容为王”的观念,把内容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利用各种要素禀赋,着力提升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内涵和质量,以内容优势赢得产业发展优势。在此过程中,创意是最为重要的支点,承担着提升资源、塑造内容、拓展市场等职能。
1.创意是西部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得以充分发掘的根本,有效提升了文化资源的附加值。
西部地区是我国多民族聚居区,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普遍比较丰富,这些民族民间文化资源作为产业发展要素的作用不言而喻,它们是构成文化产业开发的重要原材料,但如何真正使之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商品与服务,仍有赖于优质的创意,高质量的创意可以增强文化商品、服务的思想震撼力和艺术感染力,使人们司空见惯的文化资源转换成不同凡响的文化消费品,以此赢得市场份额和产业发展空间。
2.创意为文化产品、服务塑造了唯一性与独特性。
有人曾以河南为例,分析该省境内具有相同“古都”文化特质的安阳、洛阳等城市如何开展差异化的文化产业发展:安阳着力突出本地的殷商文化特色,依托当地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殷墟大遗址公园和中国文字博物馆,以此为资源基础,并整合羑里城、曹操高陵等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文化产业;洛阳则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主流文化源泉之一的河洛文化,以当地已形成规模的牡丹花会、河洛文化节等文化活动为载体,积极发展旅游、节会、影视、演艺、会展等相关文化产业。西部地区文化产业也应借鉴“错位发展”的思路,在创意阶段即构造出个性化的特色,使自己的产业优势在相当程度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3.创意是促使文化产品或服务赢得市场的关键因素。
先前人们经常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仅仅道出了民族文化资源具有走向世界的基本潜质,并不表示它们必然能占领国际市场,赢得外界消费者的青睐。在西部文化产业开发中,如果创造出的文化商品、服务过分强调民族性、特色性、地域性,它就不能有效占据市场,即使能够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也因其只能满足小众化的消费需求,难以在广阔的市场空间里扩展,要真正占领大市场,就必须具备现代元素,与现代主流文化结合,使这些文化产品或服务具有人类共享文化价值的内涵。换言之,地域性的文化资源开发应切实把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元素结合起来,使民族特色与世界潮流在产业发展进程中有机结合,达到用符合时刊发展要求的思想表达传统文化精神的目标,使之符合广大消费者内心的情感抒发,在此基础上推出大量具有原创价值的文化产品与服务,而这同样离不开高质量的创意。有学者分析英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数据后认为:创意产业特别擅长转换思想,改良产品并使之成为市场畅销产品。
4.创意的价值还体现在文化产业集群的建设过程中。
文化产业集群对于提升区域文化产业层次、形成区域整体力量和整体优势,强化对外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之一是打造文化产业园,但部分文化产业园区仍在沿用传统的工业园区或商贸物流园区的建设模式,只关注入园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关心园区GDP总值的快速增长,在吸引企业时一味强调“来的都是客”,大量引进产值较高、体量较大的非文化、非创意类产业,少数文化产业园区甚至借文化发展之名,低价圈地,大力开发房地产等,在很大程度上背离了国家大力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初衷。其实,忽视文化资源及其文化创意要素的开发,必然导致文化产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文化驱动、创意驱动等特征被屏蔽,最终致使文化产业园区被虚置,沦为一般的工业园区。要从根本上破解这一难题,仍需要创意先行,这种创意是园区规划层面上的创新性思维,其核心使命是萃取并开发当地最为独特的文化资源、文化传统等,并与现代产业紧密对接,锻造成具有不可复制的竞争优势的文化产业门类,再将这些文化企业合理配置在适当的园区内,有机组合成区域文化内涵鲜明、核心竞争力突出的文化产业园区,才是发展的正途。此外,由于有价值的创意充分考虑了产品、服务对消费者的独特价值,前瞻性地估量了其市场前景,往往容易获得资本的青睐,包括风险投资在内,许多投资者都愿意为这些具有潜在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资金,缓解其资金短缺难题。因此,高质量的创意可以有效支撑文化产业的各个生产要素,使要素禀赋之间实现良性整合互动,全面提升西部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其跨越式发展。
四、结语
归根到底,创意活动是由人来完成的,因此强调创意的重要性,最终仍回归到人才是西部文化产业发展各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各地应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作为本地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关键的要素,加强建设与引进力度,使之最大限度服务于当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谈西部文化发展管理的措施制度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16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