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层面探析英汉语言中词汇差异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14-06-04浏览:

  亲属关系词汇常常在理解双方意思上造成一些麻烦。 汉语里的伯母、姨妈、舅妈、姑姑等词在英语里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 英语只用只用“aunt” 一词来称呼。 而英语的“uncle” 一词可以表示汉语里的伯父、叔父、姨夫、舅父、姑父等多个词义。

  导言:

  文化是整个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积淀下来的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的总和。它包括抽象的语言、思维等等。 语言是人类用于交际的文字符号系统。它的基本成份是词汇和语法结构。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体现了它的内涵。英语和汉语存在着显着的文化差异, 这种差异自然也体现在语言的词义语法及文体等方面下面以几个典型词的词义就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进行一些比较。

  词汇是语言的根本要素,是语言得以存在的因素。 语言学家对语言的研究已有悠久历史。然而长期以来, 他们关心的是语言的形式和结构, 研究的是语言的内在体系,而对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其它外在因素的探讨则是最近三十年才开始的。 现在他们中很多认识到, 在语言中至少有两套规则, 其中一个是结构规则, 即语音、词汇、语法等; 文化的差异在词汇层次上体现比较突出,涉及的面也很广。(胡文仲,1994)

  1、英汉文化各自特点

  汉文化具有强烈的人文特性。 从整体上来看,中国文化无论诸子百家、 礼乐刑政都是建立承认人的认识能力、 调动人的心理功能, 规范人的道德情操和维系人的相互关系这种人本主义基础上的。中国文化的侧重于把握“生命”但其并非对生命科学的把握,而是道德上的“把握”,重点是如何调养、 安顿生命。 中国人运用心灵是内敛的,追求的是至高的“人天合一”。(申丽珊,2007)

  然而英文化或西方文化的形成是建立在古罗马和古希腊文化的基础上的,它的重心在于把握自然。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学术思潮和哲学思维开源而起,始终注意人与自然的关系,始终把探索自然的奥妙作为重大的课题,具有自然主义和客观主义的色彩。人们运用心灵是外向的,即在把握自然宇宙所以形成之理。西方在追寻探索自然奥秘,征服自然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根本的文化价值观念:对人的价值的根本宠信。 这也决定了西方人与此相关的其他价值观念,如勤奋努力工作、个人成功、开创进取、注重实际。

  2. 英汉词汇比较

  2.1英汉亲属关系词汇比较

  在这个句子中Tang is a young parent with no experience, but he alwys asks for suggestions from his parents. 唐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新科父亲, 但是他总是向自己的父母汲取经验。 前面一个“parent”可根据说话人的性别指父亲或母亲,而后面的“parents”则指父母二人。 而在Tom’s sister married Mike’s brother这样的短语中人们难以搞清楚是汤姆的姐姐还是妹妹与麦克的哥哥还是弟弟结了婚。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英语词汇普遍存在着一词多义的现象, 英语词义较为灵活而且使用范围较广。 而汉语表示亲属关系的词义大都意义严谨, 意思明确, 要求严格地加以区分。 同时这也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之下人们价值观的不同。 在中国, 从古代至现代都要求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内外有分。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倾向使中国人形成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是对年轻人的一句忠告。 在传统中国文化的熏陶下, 大多数中国人具有强烈的家庭观念, 光宗耀祖便是最好的佐证; 而西方,人们大多崇尚自我,追求平等,注重独立奋斗与个人成就。 在西方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晚辈通常不用亲属关系词汇来称呼长辈, 而是直呼其名。 这可能与西方人比较尊重年龄上的隐私有一定关系。

  2.2英汉潜义词汇对比

  潜义词是指一个词除基本意义以外又含有明确指称或描写的事物的暗示意义词, 有时是由附加于理性意义上的色彩引起的。在此处试举两个例子:

  “龙”(dragon)一词的英汉意义来进行比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龙一词解释为:

  1、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能兴云降雨;

  2、封建帝王的象征如龙床真龙天子;

  3、活跃喜庆吉祥如龙腾虎跃生龙活虎。

  而dragon一词在牛津现代英语词典中的解释则是:

  1神话中似鳄鱼或蛇的一种动物常生有翅及爪能吐火;

  2指凶狠残暴之人如the old dragon魔鬼。

  显而易见“龙” 这个字在不同的地域文化中被赋予了不同的感情色彩因而具有了不同的内涵意义。 在汉语中“龙” 是集力量智慧权力于一身的神圣之物,代表着吉祥富贵; 而英语语言中的“dragon” 却是一种满口喷着火焰的长着翅膀的怪物是恶魔的化身, 为人们所痛恨。为了填补这种文化差异,西方提到中国的“龙”时候,很多都不约而同的翻译成“Chinese dragon”。

  “狗” (dog) 在东西方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又是刚好相反。 在英美社会 “dog” 作为人的宠物,人们通常把狗当作家庭成员。狗是忠实的象征。 吃狗肉被当作是禁忌。 因此有“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 而狗在很多中国人心中却是一个奴性十足的象征,“狗屁不通” “狗急跳墙” “狗血喷头” 等成语也正是这样一种感情色彩。 用狗来形容人时也有“走狗” “狗腿子” “狗东西” 等带贬义的词语。 而在英语里却是用“a lucky dog” 来形容人走运。

  由此可见“龙” 和“狗” 这两个词由于不同的地理历史渊源造就了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被人们加上某种感情色彩后其内涵意义也就有了区别。

  3.英汉词汇文化的构成比较

  汉字来源于象形文字, 这就决定汉语言文字形意的特点。在汉字赠、财、贡、货等字中, 它们的词义都由“贝”而来。 “贝” 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货币,是古代代表信誉的工具。许慎在《说文解字》说:“古者货贝而宝龟, 周而有泉,至秦废贝行钱。” 是说中国秦朝以前的货币是“贝”, 秦以后才开始改用金属钱币。

  所以汉字中有很多与钱币有关的字部首都是“贝”。 例如“贡” 字, 义随贝, 音随工(拼音为gong), 形左上音下; “财” 字, 义也随贝, 音随从才, 形右音左(拼音为cai)。 上面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汉语系统很大程度上是形、义相异的语言体系。英语则有很大不同,英语是音、义基本相一致的语言体系, 字母拼写和发音和词义之间没有什么大的差异, 它属于拼音文字体系, 拼得出, 写得出。例如mother, father, brother, 只是通过26个字母不同的顺序变化组合成不同的词而已。

  4.英汉词义方面的比较

  汉语不隶属于印欧语系, 所以在词义组合上没有形态变化, 不受形态成份的约束, 然而主要受制于语义因素。 中国人语言思维习惯和文字起源因素决定了汉语是意合性很强的语言,例如:“东”和“西”两个表示方向名词,我们把它们合成双音词“东西”,如果我们说“东西方来了个和尚”,它仍是表示方向。

  但如果我们换个说法,“他去买东西”,这句话里的“东西”就不是指方向了。从例子中可以看出,汉语是极依赖于语义意合的语言,用词、短语、句子、分句和复句,把它们搭配起来,就可以连在一起,构成一个句子。英语就不能像汉语那样联系了,如果我们拿英文“east”和“west”来合成搭配,不管你怎样配搭,它还是表示方向,不可能变成“something”。(高永晨,1985)

  5.结语

  我们对英汉语言中大致的文化、词汇、以及词汇语义等方面作了粗略的描述分析,并揭示了蕴涵其中的英汉文化差异所导致的不同的用词习惯。应当说明的是:语言中的文化因素既繁杂又举足轻重, 所以从文化层面来分析英汉词汇的对比是可取的,也是必须的。不了解民族语言的文化因素,就不能掌握词汇的正确使用,更无法了解使用该语言的真谛。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从文化层面探析英汉语言中词汇差异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133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