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13-12-10浏览:次
【摘要】人们追求时尚、新鲜的心理因素。改革开放后,外来事物和概念源源不断涌入,人们的视野也渐渐变得开阔,在使用外来词的过程中追求时尚和新鲜,希望使用一些别人听不懂的“小众词汇”以显得更加时髦,而一些音译词正符合这种心理。比如在西餐厅里用餐,你说要一份罗宋汤就比要一份酸辣汤显得有格调;你说要一份培根披萨就比说要一份咸肉大饼要来得雅致。
【关键词】外来语;音译外来语;规范化
一、引言
关于外来语,向来是学术界热点话题。对于它的利弊存亡,一直让语言学家们争论不休。
南京大学中文系的王希杰教授曾发表了文章《语言的纯洁性和言语的纯洁性》,提到了古今中外都有语言的纯洁情结。1951年《人民日报》就有社论《正确的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早在1924年,列宁就写了《论纯洁俄罗斯语言》来反对外来语对本民族文字的入侵。
前段时间,国家广电总局向央视等主流媒体下发通知,要求在电视节目中进一步规范用语,主持人口播、记者采访和字幕中,不要使用外语及缩略词,如NBA等,如遇特殊情况必须使用,要在外语及外语缩略词后加中文解释。通知一下达,立刻引起了广大群众的热议。
二、外来语的定义及分类
外来语的定义
关于外来语的定义有很多种。每种解释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
黄伯荣、廖序东的《现代汉语》对外来语的定义是:“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外来词是不同民族在交往过程中,把对方语言的词吸收到本族语言中来的结果。”
三、音译外来语与规范化
在《新民晚报》上曾有:《两会代表委员热议中文教育:英语词汇污染汉语》一文。报道提到著名作家王安忆在两会中指出:“优美的中文现正在受‘损失’:肤浅的网络语言流行,直白的缩写,英语词汇在污染中文”。
面对这样的声音,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是不是音译外来语对汉语真的构成了影响,让汉语受到了“污染”呢?对音译外来语我们是否真的要采取一些规范措施?
1、音译外来词现状
还有一点我们应该注意,有些外来词语已经意译过来,但过段时间却音译再次回流。如:bus,本来我们将其意译成公共汽车,但是在合肥的公共汽车身上我们却依然看到了“白马巴士”“星辰巴士”这样的字眼,而不是白马公共汽车,星辰公共汽车。又如chess、bacon,本来已译为奶酪、熏肉,可是我们在很多餐厅目录、广告和食品本身上都能看到芝士、培根这样的字眼。
2、音译外来词存在的原因
汉语讲求简短。汉语大多为双音节的词语。而往往直接音译过来的词语多为多音节词语。如:美台斐辑metaphysics(玄学)、开麦拉camera(照相机)、士多啤梨strawberry(草莓)。在语言交际过程中,这类直接音译词使用麻烦,不好记忆,容易给人造成误会。所以这样的直接音译词就被渐渐的淘汰了。同样的道理,如果意译词比音译词要长,那意译也会渐渐减少使用,音译占了上风。如:巴士bus(公共汽车)、爵士jazz(爵士乐)、保龄bowling(保龄球)。字母词就更是这样,因为KTV、IMAX、3G远比自娱自乐音乐电视、图像最大化技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要简省很多。
四、结语
对外来语的规范是否必要?个人认为是什么用语简省用什么。一个外来词,其音译简省就用音译,其意译简省就用意译。对于外来语的规范,不能做硬性的法律法规条文式的规定,而是要通过大众的筛选与考量。总之,对外来词的吸收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我们对外来词不能一棒子打死,也不能全盘的接受,应该正确的对待它。只有这样,才能够是我们的汉语更加的生动,富有活力。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音译外来语的规范有没有这个必要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1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