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汉语言发布时间:2013-12-02浏览:次
摘要: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章发表在《图书馆》上,是汉语言论文发表范文,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消费文化,汉语言期刊投稿
大话文学的语体特征与快感类型
无论在汉语还是其他语言中,“经典”都有规范、法则的意思, 它不但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符号形式存在的文本, 更包含此类文本所或明或隐地体现的制约、规范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文化2道德与政治力量, 由此决定了单纯的审美本质主义视角恰恰不能解释经典的本质。
我们固然不能认为文学艺术经典不完全是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等“ 外部”力量肆意打造的权力产品, 特别是从长远的历史角度看, 能够经得起时间淘洗的经典作品常常体现出某种程度的“超历史”的稳定性, 但是, 我们却也无法逻辑地列举和分析这种稳定性的固定要素(比如, 对象应该为何, 技巧应该怎样等等)。何况在历史尚未终结的情况下, 我们又如何说经典的“超”历史性呢。我更倾向于综合的视角, 即把经典看做各种社会力量和社会因素介入其中的复杂建构, 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 经典一直在被建构、解构与重构。
正因为这样, 经典的命运、对经典的态度, 常常能够折射出特定时代、特定民族与群体的特定文化态度与政治立场。比如, 历史上所谓文化守成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的分歧就常常集中表现为对于经典的不同态度。守成主义者总是维护统治阶级所确立的文化经典, 他们深知要保守传统就不能不维护经典, 经典是储存传统、维护规范的仓库。
在以维护传统为主导的中国古代社会, 士大夫阶层对于经典、尤其是儒家经典的主导态度就是尊奉。从接受的角度看, 这种尊奉常常体现为一种绝对忠实于原文的接受方式——背诵; 而这种接受方式反过来又成为作家创作的基础(由此中国古代的创作论历来强调背诵先贤经典的重要性)。背诵实际上一直是中国古代文学教育乃至整个人文教育的基本途径, 当然也是文化规训的重要方式(它与下文要说的“戏说”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大话文学的流行与政治文化功能
关于大话文学的流行原因, 它的文化、道德、政治功能, 无论是评论家、学生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 都是见仁见智。有人认为它完全是糟粕, 是对传统文化与优秀的人类文化遗产的亵渎, 应该加以禁止(这种观点无法也不想深入解释大话文学流行的深层社会文化原因, 除了表达论者的道德义愤似乎没有更大的意义);
有人充分肯定大话文学给大众带来的快感, 并认为它具有颠覆正统意识形态和解放思想的作用(这种观点似乎过分夸大了大话文化的进步政治意义, 而且对于不同的颠覆方式没有做出令人信服的说明); 当然也有人试图对大话文学的流行原因与政治文化功能进行分析。
三、大话文学与犬儒主义
但是应该看到, 大话文学与大话文化是思想解放的一枚畸形的果实。一味的游戏、戏说态度是一把双刃剑: 它一方面消解了人为树立偶像、权威之类的现代迷信、现代愚民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 这种叛逆精神或怀疑精神由于采取了后现代式的自我解构方式, 由于没有正面的价值与理想的支撑, 因而很容易转向批判与颠覆的反面, 一种虚无主义与犬儒主义式的人生态度。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大话文化还是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的中国式文化亚文化形式15。从年龄上说, “大话一代”多为80 年代以后的大学生, 他们生长于“文革”后的政治冷漠、犬儒主义生活态度流行、消费主义盛行的环境中, 对“民族国家”、“人文关怀”之类的“大词”有先天的隔阂, 他们热衷于生活方式的消费, 历史记忆与社会责任感缺失。
就其非建设性的怀疑精神而言, 他们比那些经过了“文革”的一代更为激进(无选择、非理性), 但是同时也更为现实。他们是反叛的, 但是为了现实利益, 批判、怀疑与反叛都可以搁置一边。在无奈中趋于现实和妥协, 是“大话”一代典型的生活策略和文化姿态。
文学期刊征稿启事:《图书馆》创刊于1973年,本刊为双月刊,主编:穆荣平。国内统一刊号:CN43-1031/G2,国际刊号:ISSN1002-1558。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议大话文学消费文化语境经典命运汉语言期刊发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hanyuyan/1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