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国际贸易发布时间:2021-08-10浏览:次
[摘要] 本文总结了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阶段,分析了“十三五”以来中国技术贸易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选取2017—2019年中国技术进口前十大行业的发明专利数据论证技术引进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作用,同时选取技术引进前十大行业中8类制造业的出口交货值及高技术产品出口数据,分析了技术引进对提升产品出口竞争力的作用。我国技术贸易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与产业升级将促进技术贸易量质齐升,“市场换技术”与“技术换技术”将扩大技术进口空间,开放合作创新将促进技术引进方式更趋多元化,科技全球化格局变化将促进技术市场来源多元化,“一带一路”将成为技术出口的新兴市场,并就进一步提升我国技术贸易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技术贸易 自主创新 服务贸易 技术引进
作者:王晓红
技术贸易可以有效组合利用全球先进技术提高创新效率,降低自主研发成本和创新风险,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也始终贯穿在我国对外开放、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以技术引进战略为核心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化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尤其是通过大规模技术引进及消化吸收,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并获得了部分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显著提升了产业竞争力和贸易竞争力,实现了从技术落后国家进入世界创新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技术贸易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扩大企业技术积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经济新动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器和加速器。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技术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核心关键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实施技术贸易战略仍然十分重要。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日新月异,开放创新合作已经成为全球技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继续发挥技术贸易对于自主创新的促进作用,不断提高技术引进质量和扩大技术出口规模,对于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产业升级和服务贸易发展,从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一、我国技术贸易发展的主要阶段
从我国技术贸易的实践看,技术贸易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新中国以技术引进为主导的起步发展时期(1949—1978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在大规模引进成套技术设备的基础上建立起完整的工业化体系和技术体系。这一阶段的技术引进经历了“高潮—低潮—高潮”波澜起伏的发展历程。第一个高潮期是1949—195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西方国家的全方位封锁,我国技术引进渠道主要来自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其中“一五”时期引进“156项工程”遍布工业部门特别是重工业①。1950—1959年期间我国共进口415项成套设备,其中304项来自苏联②,引进的成套设备主要集中于机电、电力、冶金和煤炭等领域。1960—1971年中苏关系恶化之后技术引进进入低潮,1962—1966年我国仅与日、英、法、意、德及部分东欧国家签订技术引进合同80多项,用汇3亿美元。引进的成套设备约占外汇额的90%,涉及石油、化工、冶金、矿山、电子、精密机械、纺织机械等。1966—1971年受“文革”影响我国基本停止了技术引进。1972—1978年技术引进迎来了新一轮高潮。我国开始主要从西方国家引进技术,1973年确定了26个大型项目约43亿美元③,即“四三方案”引进计划,技术引进范围扩大到冶金、钢铁、煤炭、石油、化工、机械、水利、轻工等领域,其中化肥、化纤和烷基苯项目占全部投资额的63.84%。这一时期,世界先进技术、工艺、设备和先进管理理念、方法一起引入国内市场和产业体系,对我国建立自主完备的工业化体系发挥了基础性作用。
(二)“以市场换技术”战略为主导的大规模技术引进时期(1978—2000年)
改革开放改变了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技术引进路线和格局,为组合全球技术资源提供了广阔天地。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形成的“以市场换技术”战略④使我国技术引进进入一个由利用外资驱动的历史新阶段。通过大规模、多方式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创新要素,实现了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并为形成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奠定了基础。此外,国内企业层面开展“技工貿”“贸工技”结合等战略也取得了积极成效。这一阶段的技术引进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技术引进规模快速扩大,且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这一时期的技术引进规模从1979年的24.85亿美元增长至2000年的181.76亿美元,扩大6.3倍。技术引进来源国主要集中于美日欧发达经济体。早期以引进日本技术为主,1979年自日本的技术引进额约占60%。1990年日本“一股独大”的局面被打破,排名前5位的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和意大利分别占引进额的25.33%、10.43%、8.1%、7.21%和4.82%,合计占55.89%,到2000年前5位来源地日本、美国、德国、瑞典和中国香港合计占65.64%。技术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最高年份1996年达105.6亿美元,相当于1985年的3.3倍,其中设备是逆差的主要来源(图1、表1)。
二是技术引进由以硬件设备为主,逐步向软性化发展。这一时期我国主要依靠进口国外生产线和设备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占比基本保持在70%以上,最高年份1979年达97.65%,且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根据原国家计委相关单位对4302项主要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技术引进合同分析,1979—1990年以技术为主的合同项目数占比由36.2%提高至43.1%,合同金额占比由1.5%提高至39.6%⑤。1995年之前的成套设备引进规模大大高于关键设备,到1999年关键设备引进额超过了成套设备,说明引进技术的资金效率提升,也反映出我国设备国产化水平提高对一般设备进口需求下降(表2)。此外,技术引进开始由“硬”向“软”转变,1979年技术许可、技术咨询与技术服务占技术引进的比重仅为2.26%,到1999年两项合计已经达到26.5%,加上技术转让三项合计占比高达45.18%①。
推荐阅读:发表服务贸易论文的核心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我国技术贸易的发展创新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uojimaoyi/58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