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70年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经验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国际贸易发布时间:2019-11-13浏览:

  摘 要: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历史节点上,回顾和总结新中国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历史经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历程,分析了当前正在推动的改革进程和由此取得的伟大成就,提炼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贸发展的成功经验,指出体制机制改革对中国外贸实现历史性转变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关键在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以开放倒逼国内改革、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等。同时总结了外贸体制机制改革过程中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突破性制度创新推进阻力大、政策碎片化、法制建设滞后、要素流动不足、市场主体待遇存在差异和国际经贸规则引领能力不强等。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今后进一步进行深化改革、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对外贸易

  关键词:新中国70年;外贸体制机制改革;对外开放

  新中国经过70年的经济发展,40年的改革开放,外贸体制机制不断创新,有效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也推动了国内相关体制机制的改革,成为中国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梳理中国外贸体制机制改革历程,总结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找出当前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未来迈向改革开放新征程、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新中国70年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

  外贸领域既连接生产和消费,又连接国内和国际市场,是中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市场化程度最高的领域之一。外贸体制机制改革始终走在全国前列,成为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引擎。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可以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改革的核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中国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经历了一个从政府完全管控的计划经济到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其实是从政府直接进行资源配置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转变的过程。

  中国外贸体制机制改革,伴随着市场力量的壮大,实现了政府职能从“直接管理型”向“因势利导型”[1]转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外贸实行国家直接管控。1949年11月,成立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对外贸易政府机制。1953年,成立了15家国家级专业外贸公司,受外贸部统一领导管理[2]。外贸的统一领导和指令性任务是为了满足当时国内的生产需求,更是为了探索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此时中国国内没有进行对外贸易的基础,政府的直接管理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1978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并将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府开始引导建立本国的外贸企业,调动企业发展的积极性,逐步降低政府直接进行资源配置的作用。1984年9月,经济贸易部发出《关于外贸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的报告》的通知,强调了加强对外贸易的行政管理、充分调动外贸企业的经营积极性和加强经济调节手段等内容。

  开始推动简政放权策略,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逐步将外贸经营权下放至部委和企业,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會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时的政府行为已经从直接管控改为间接管理,建立经济调节体系,引导本国产业发展。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遵照入世承诺,对管理体制进行深化改革,以国际规则为标准逐步理顺政府管理制度;同时随着中国外贸、外资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不断增强,面对外贸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进行制度性清理和改革。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机制改革”,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此时,中国向着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不断迈进,发挥政府在外贸发展中的引导作用,打造服务型政府,让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中国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是一个政府与市场力量不断转变的过程,市场在政府的干预和引导下不断壮大,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弱化;是一个政府管理体制不断升级的过程,从简单的行政指令、统一管理向建立起现代化经济体系迈进的过程;是一个从政府把控要素流动向市场力量决定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升级的过程。

  (二)不断扩大开放力度,以开放倒逼国内改革

  在新中国70年的制度探索中,改革开放成为一条行之有效的国家方略,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谋发展,增强经济的综合国际竞争力。对外开放是中国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成为推动中国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因素[3]。

  中国加入WTO后,履行入世承诺,中央集中清理了2 300多部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政府共清理地方性法规和政策19万件[4],彻底清除了与世界融合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进口商品关税总水平从2001年的15.3%降至2012年的9.8%。其中,工业品平均税率降至8.9%,农产品平均税率降至15.2%。同时,在其他非关税措施方面,中国仅保留依据国际公约及WTO规则下为了保证生命安全和环境等实施进口管理产品许可证之外,自2005年1月起,对424个税号产品的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和特定招标等非关税措施全部取消。

  在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方面,在世界贸易组织服务贸易分类的160个分部门中,中国开放了100个部门,在金融、电信、建筑、分销、物流、旅游和教育等众多领域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市场准入机会,开放范围已经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5]。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在上海等地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在海南探索建立自由贸易港,在北京作为服务业开放试点,集中对现有体制机制进行突破,尤其是在服务业领域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

  推荐阅读:《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CCPIT)、中国国际商会(CCOIC)主办,于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支持领导下创刊,是新中国创刊最早的权威性经贸类英文杂志,读者遍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中国70年外贸体制机制改革经验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uojimaoyi/493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