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国际贸易发布时间:2019-09-05浏览:次
摘要:为科学评价我国贸易综合发展水平并提高建议合理性,本文结合“十八大”提出的“新发展理念”,选择25个指标建立我国贸易宏观质量评价体系,并运用基于TOPSIS的灰色关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我国的贸易宏观质量呈一定的波动趋势,且仍有较大改善空间。评价结果肯定了我国在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优化外贸经营主体、优化贸易方式以及推动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工作,也指出了应重视进口依赖性上升的突出问题。
关键词:贸易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新发展理念,灰色关联法
海关总署在“2017年全年进出口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一段时期以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复苏与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推动我国外贸进出口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779万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1533万亿元,进口1246万亿元,2018年一季度以来进出口总值675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94%,展现了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我国已经成为经贸大国的背景下,提高对外贸易质量,把我国建设成贸易强国成为了新时期的一大战略举措。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通过拓展对外贸易、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和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来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7年全国商务工作会议上,商务部提出了建设经贸强国的时间表,而“十三五”规划纲要第十一篇第四十九章中提出,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要做到实施优进优出战略,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在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切实提高对外贸易质量,对于发挥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无疑有很大的帮助。在商务部综合司和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聯合发布的《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18年春季)》中,对于推动外贸由高速增长转向质量发展,提出了包括“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优化国内区域布局”“优化外贸经营主体”“优化商品结构”“优化贸易方式”在内的“五个优化”具体要求。
一、贸易宏观质量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一些学者围绕我国的贸易宏观质量做了诸多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对于贸易质量的现状、不足和发展建议等进行定性分析,定量研究成果较少,抑或是进行其他相关概念的量化评价研究,如贸易竞争力、贸易可持续发展、贸易强国、贸易业绩等。这些概念也许能反映我国贸易宏观质量的某一个方面,却不能全面概括贸易宏观质量的内涵。
基于宏观角度的贸易质量综合评价研究,是一个较为新颖的研究方向。目前中文文献仅有三篇。一是何莉(2011)构建了对外贸易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对1990-2009年的中国对外贸易质量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这一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质量不高,且1997年之后贸易质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二是朱启荣、言英杰(2012)从“外贸增长速度”“外贸国际竞争力”“外贸经济效益”“外贸社会效益”“外贸资源利用水平”和“外贸绿色发展能力”等六个方面,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的贸易增长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从1990年以来,我国外贸增长质量总体上呈现不断提升趋势,其中制度创新、技术进步、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变化对这一结论产生了主要的积极影响。三是贾怀勤、吴珍倩(2017)从贸易增长、结构的转型与优化、贸易的生态可持续和国际地位的提升等四个角度,将主成分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得到2003-2014年我国贸易质量是在波动中提高的结论,并认为我国应通过发展服务贸易、推进国际市场多元化、国内区域均衡发展、贸易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来提高我国的贸易质量。
国外学者在贸易质量综合评价中更侧重于微观角度,即对贸易产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例如Khandelwal(2010)将进出口国家的汇率、油价和地理距离作为工具变量,并结合美国贸易进口数据,计算了不同国家向美国出口的HS10位产品码产品质量;Khandelwal、Schott和Wei(2013)使用中国海关贸易出口数据衡量中国企业向美国、欧盟和加拿大出口的纺织类HS6位码产品质量。对于贸易宏观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国外学者少有涉及。
综上所述,由于在概念界定、方法运用和指标选择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所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统一,说明了我国目前的贸易宏观质量综合评价研究还没有在学术上达成完全一致的结论,也缺少一个统一的、科学的研究体系。主要原因便是宏观角度的贸易质量概念尚没有界定清楚,影响了评价指标选择与体系的建立。概念上的模糊不清,还导致了指标选择的差异,也使得评价结果莫衷一是。因此,在采用科学的综合评价方法进行研究前,界定出一个具有较高认同度的贸易宏观质量概念,是至关重要的。
二、贸易宏观质量的概念界定
宏观质量,指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或一个行业的总体质量状况。我国贸易宏观质量的概念内涵即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总体质量水平。而界定贸易宏观质量的概念外延,首先应认清国际贸易存在的意义。假设世界上所有国家的资源禀赋等各种条件同一化,那么国际贸易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这是因为所有国家生产每一种商品的生产率都是一样的。正是因为这一极端条件无法实现,各国才可能利用彼此之间的差异,借助国际贸易谋求自身发展,从国际贸易中获利,便形成了国际贸易存在的价值之一。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贸易是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利用国际贸易,不仅能够提高本国公民的生活福利,也有利于优化国内资源配置、增强经济实力以及提高劳动生产率等。
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国际贸易的效益已经不仅局限在上述的经济范畴,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样不可忽视。例如国际贸易活动可能对生态环境有负的外部性,但若应对得当,也会因推动了先进的环保技术和设备的扩散而扭负为正;国际贸易活动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对社会发展的总体质量的影响等,则是其社会效益的一种体现。
因此,研究一个国家的贸易宏观质量,不能仅仅着眼于其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而应将一个国家的外贸活动与本国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
推荐阅读:《协商论坛》(月刊)创刊于1996年,是由政协河南省委员会办公厅主办的面向全省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和统战工作者的社科类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贸易宏观质量综合评价探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uojimaoyi/485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