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航天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业设计发布时间:2014-11-04浏览:

  【摘要】就我国航天工业发展面临的几个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涉及航天工业为什么要走军、民、商结合之路,如何选准航天产业化、商业化发展的优势,以及与之相关的一些观念变化等问题。本文选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中文版)为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主要反映航空、航天、民航特色的理工类学科的基础或应用研究成果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已被包括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在内的国内外多家权威检索系统收录。学报除主要刊载该校师生科研工作的最新研究成果外,还接收国内外学者的优秀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主办: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江苏省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国际刊号:ISSN1005-2615,国内刊号:CN32-1429/V,邮发代号: 28-140,复合影响因子: 0.679,综合影响因子: 0.407,创刊时间:195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航天工业发展也正经历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由以军品为主转向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直至逐步形成军、民、商结合的深刻变革,这场变革使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对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的认识和再认识,是我国航天人在这场变革中能否抓住机遇,对社会作出更大贡献,并寻求航天事业发展和自身生存的前提和关键。本文仅就有关问题提出个人见解,以求抛砖引玉。

  思考之一: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出路在于军、民、商有机结合,这也是航天总公司真正走向市场的关键。

  在军、民、商中,军品、民品为国家需求,由国家投资;而商业性活动,国家不再投资,主要由企业按市场规律运作。为什么我国航天工业要军、民、商结合?这是由市场经济的特点所决定的。从市场经济的观点出发,社会和市场需求的牵引是航天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前提;航天技术和系统及其发展的推动是航天总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手段。因此,航天总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拓军品、民品和商业市场,这既符合市场经济运作环境的要求,又是航天总公司走向市场、按真正的公司机制运行的关键。

  美国1996年新的航天政策中明确了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的界限和重点,对于军用和民用航天,以国家为主导,确立了军用和民用航天的重点;对于商业航天,则以市场为主导,国家在政策方面提供良好的竞争环境,从而为航天事业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值得我国借鉴。例如, 就军用航天而言,美国政府将进行“国家安全所必需的航天活动”,重点是提高支持世界范围的军事行动、监视战略性军事威胁并作出反应、以及监督军备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必须保证实现航天任务所必需的关键能力”,并在设计和规划、研制、采购、使用和支援的各个阶段予以保证;对于民用航天,美国政府重点放在空间科学、对地观测、载人航天、航天技术和应用方面,并由政府部门(如NASA等)进行任务协调和管理,除了研究发展活动需要NASA各研究中心独有的技术能力外,一般均从私营部门获取航天器和其它产品;对于商业航天,美国政府机构将尽可能地从市场上购买航天产品和服务,并将促进经营状况较好的美国商业部门方便地使用美国政府与航天有关的硬件、设备和数据。为了进一步促进美国商业航天的发展,美国航天政策中还承诺 在目前的航天发射协议期满后,即从发射服务中的谈判贸易转向以自由公开的市场经济为特征的贸易方式,同时,美国政府还将确保其电信政策对天基电信竞争性的国际环境给予支持。

  就我国航天工业的发展而言,同样存在着军用航天、民用航天和商业航天的内容和发展趋向, 在我国航天的军、民、商中,“商”是关键,之所以是关键,就是要求我们既要抓住我国航天的自身优势,又要主动、积极地开拓航天商业市场,尤其是在初期,更要积极争取和制定有利于走向商业市场的各项配套政策。可以说“商”是目前我国全体航天人面临的新课题,它的确立将带来目前我国航天战略的重大调整,它的成败决定了我国航天工业能否走向良性循环之路。

  思考之二:选准航天产业化、商业化发展的优势,从实际需要和实际所能产生的效益出发,对有重大效益的项目先上、早上。

  结合我国的国情,在通信卫星、防灾减灾卫星、资源卫星、直播卫星、空间技术育种以及卫星地面设备方面均具有巨大的国内需求市场和社会及经济效益。为此,航天总公司应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我国航天产业化、商业化的重点项目。例如,在通信卫星方面,我国需求市场远未饱和, 与之相应的卫星通信业务方兴未艾;在直播电视卫星方面,美国的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已取得成功, 致使有线电视业务面临巨大挑战。我国直播卫星及其业务尚未起步,它在我国的兴起已为期不远; 在卫星地面设备方面,其市场和经济效益潜力巨大。据国外统计,其效益仅次于卫星通信业务,远高于商业发射获得的效益,因此,应大力发展,获取并扩大市场份额;在我国防灾减灾卫星、资源卫星和空间技术育种方面,我国尚处于起步和试验阶段,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应尽快掌握卫星的研制、生产和供货的主动权,同时应注重有关空间产品(如种子、遥感图片等)、地面接收设备等的经营活动,注重参与有关配套系统的建设。为了确保航天已有优势的充分发挥,必须思考第三个问题。

  思考之三:以争取国家经费为主改变为争取有关经营政策为主的发展思路,努力争取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营政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行业垄断生产和经营不利于国有企业的自身发展 ,引入竞争机制或创造竞争环境,是国有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航天总公司欢迎其它行业企业参与航天产品的市场竞争,同时,也应允许航天企业参与其它行业的市场竞争。为此,航天总公司应努力争取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及其相关产业的经营政策,并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例如,通过获取卫星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遥感等业务的经营政策,发挥航天技术优势,形成空间技术及其相关产业的有机结合,使我国航天技术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环境,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思考之四:如何主持或参与应用卫星的经营活动。

  首先立足国内卫星应用及应用卫星的经营活动。据预测分析,仅就卫星通信而言,到2000年, 我国将有10.8亿~13.5亿美元的卫星研制和发射市场(按国际平均价格计算);我国需要C频段卫星转发器145~159个,Ku频段转发器22~26个,每年可产生1.8亿~2.5亿美元的转发器租赁市场;卫星地面设备市场将为30亿~40亿美元;卫星通信经营业务收入每年可达288亿~40 亿美元。到2010年,上述市场还将扩大3~6倍。面对这一巨大市场,航天总公司不可坐失良机。一方面需积极发展用户,另一方面应主动出击,以多种方式筹资,以最快的方式生产通信卫星(如东方红3号),并多以在轨交付的方式吸引国内广大用户,从而获得卫星生产、供货和经营的主动权。另据预测,我国卫星遥感、卫星导航定位等领域潜在需求和市场也十分巨大,也需要我们主动开发和推进。

  其次,开拓卫星应用的国际市场。

  思考之五: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如何处理好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业机会十分重要,以目前我国通信卫星的研制和生产而言,当务之急是东方红3号卫星的生产和改进,以快捷和实用的方式占领和发展国内卫星通信市场以及国际地球静止轨道位置。在此基础上,逐步改进和开发先进技术和产品。例如,首先通过多颗东方红3号中等容量通信卫星的应用,解决国内的急需,并逐步通过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在短期内使我国中等容量的通信卫星转发功率成倍提高;然后通过研制大容量东方红4号通信卫星,提高下一代通信卫星的竞争力等。总之,抓住商机,是未来我国航天工业发展的关键。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对我国航天工业发展若干问题的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yesheji/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