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解释技术在欢23块构造特征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业设计发布时间:2021-12-29浏览:

  摘要:本文介绍了欢23块古潜山构造特征以及地震资料的处理过程,并通过地质分析与三维地震资料相结合,提高对区块的认识与精细解释。

  关键词:欢23;构造;地震;解释

  欢23块构造属于裂谷型盆地的剖面形态,属于裂谷期构造层的中段,研究区被夹持于两条北东向断层之中,上盘F1、下盘F5,南北长约3.0km,东西宽为1.2km,在西南角围成了三面的断层边界。构造轴线由18-11井附近开始,经19-11井和20-511井延至20-211井附近,然后略向西偏,并向西南方向倾没。总体上北高南低,但受两条东西向断层的影响,构造最高点位于19-11垒块上(2300m), 构造幅度达400m,构造总面积3.56 km2 本区是古潜山的分布,除处最高的19-511山头外,还包括20-510、18-512、16-312等较低位的潜山,这种群山模式,它们和19-511一起约束了是研究区沉积,近而控制物性与含油气性。古地貌是欢23构造主要成分与关键因素。

  在剖面上断层类型为同生断层的正断层,断块属鼻型构造的属性相同,都属披覆型断裂鼻状构造。而且杜油顶构造高点都相应与下部古潜山山头高点相吻合。结构特征出现地形下凹,在下凹地形中地形厚度明显大于两侧,为上超充填构造。断裂的产生和演化、断裂在平面上的组合关系,剖面上的形态特征,无不对本区各层系储层的分布、圈闭的形成和油气的运移聚焦产生重大影响。

  1三维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利用LandMark解释系统,在对井资料进行编辑处理的基础上,对研究区进行了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和精细层位标定。此过程中,利用合成地震记录进行层位标定时,通过单井及连井剖面的综合分析对比,完成了目的层界面地震层位标定。在地震地质精确标定的基础上,在研究区内分别对断层以及目的层等进行了精細解释。

  2层位精细标定

  在层位精细标定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包括井资料分析、子波的选取和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

  2.1.1井资料分析

  (1)一致性问题

  测井曲线深度与幅度的准确性是保证综合解释结果可靠的前提。由于野外测井作业和测井环境的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即使采用数控测井及严格的技术措施,同一井各测井曲线之间深度的一致性也往往难以实现,各测井曲线幅度也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许多非地层的测量因素的影响。因此,测井资料一致性预处理是测井、地震综合解释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它是保证综合解释精度的重要前提。

  (2)滤波处理

  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使某些测井曲线上会出现许多与地层性质无关的毛刺干扰。如声波测井中,由于声波探头与井壁的随机碰撞干扰,或在缝洞空隙和裂缝发育的地层中声波经过多次反射折射,使测出的声波曲线上出现许多毛刺干扰。显然,用这些具有统计起伏或毛刺干扰的测井曲线做数字处理,会给计算的地质参数带来很大的误差。必须设法把这些与地层性质无关的统计起伏和毛刺干扰滤掉,只保留曲线上反映地层特性的有用成分。

  2.1.2子波选取

  在对井旁地震道进行频谱分析和子波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不同相位子波进行试验,从而选出最佳子波。

  (1)频谱分析

  由于大地对地震波的滤波作用,使实际地震记录从浅到深主频成分逐步衰减。因此采用了频谱分析和滤波模块,计算井旁地震道主频范围,对比分析取合适的频率值。

  (2)子波选取

  确定合成记录的极性,关键在于确定地震资料的极性。经过对合成记录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确定为正极性。

  (3)子波选取

  在参考研究区已有层位标定结果的基础上,首先利用理论雷克子波进行层位的大致标定。然后再利用井旁道地震资料提取零相位子波,为了保证所选子波的适应性,在每口井附近进行多条井旁道零相位子波的提取,然后取其平均零相位子波作为该井用于合成地震记录的零相位子波。

  2.1.3合成地震记录制作

  利用LandMark地震解释系统,对研究区进行了合成地震记录的制作。在制作合成记录时,对LandMark地震解释软件提供的各种子波进行试用比较。为了更真实地反映井附近的地质情况,最后确定了最佳子波类型为井旁道提取的子波,以井旁道提取的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图3-2 H629井地震合成记录)。

  2.1.4合成记录层位标定

  合成地震记录在地震资料解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可以用于精确层位标定,而且还广泛用于储层预测中的参数外推、地震资料带宽约束反演、时深转换等。

  3层位精细解释

  剖面的解释首先是在20×20测线网格基础上进行的,接着进行8×8、4×4测线网格的解释工作,最后进行内插。层位解释采用层位自动追踪技术,保证相干处理及属性分析的可靠性。断层解释利用了相干体分析技术、等T0切片技术以及Inline、Crossline和连井线等多方向断层识别技术。

  3. 1.1层位解释

  在地震地质标定的基础上,借助于LandMark解释系统,在本区内对目的层进行了追踪解释。本研究区在其对应的地震剖面上分别对杜家台顶界面、杜家台底界面进行了精细解释。

  (1)解释方法

  根据井上已经标定的地震地质层位,在过井的地震剖面上先在各井点周围对所标定的层位进行追踪,以获得井点附近的层位信息(图3-3 过2-17-10井地震解释剖面、 图3-4 过629井地震解释剖面 图3-5过2-17-9、2-17-10、629连井地震解释剖面)。然后,利用这些局部信息,在整个剖面内对层位进行横向追踪,从而得到整个过井剖面的层位信息。之后,在连井剖面上进行对比、追踪,沿井旁道地震资料向外延伸。最后,从Inline、Crossline上,在全区内对所标定的层位进行追踪解释。

  在层位解释的过程中,由于研究区存在不同规模的断块,从而导致某些地震剖面上对应层位的反射波同相轴难以识别。为解决这些难题,在对层位具体进行追踪解释时,采取先易后难的方法,先解释出同相轴清晰且较易识别的剖面,再在其对应的不易识别的十字交叉剖面上进行层位点投影的追踪识别。最后,经过反复的对比并修改,在全区内达到层位的闭合。

  (2)地震反射特征

  杜家台顶界T:为一组连续性好的强反射底界。与上覆和下伏地层反射成平行接触,反射波频率为中-高频,在研究区内可连续对比追踪。杜家台底界B:为一较连续-断续反射波,反射波频率为中-低频。在研究区内可根据上覆和下伏地层波组特征在研究区内进行对比追踪,同时在局部存在不整合特征(图3-6杜家台顶底界反射波组特征)。

  根据上述地震反射特征,利用研究区内已知井的深度信息,从合成地震记录上读出每口井上目标层所对应的时间信息,从而得到各目的层在已知井处的速度信息,结合所提供的时深关系,将两个目标层的时间域转化为深度域。输出目的层深度数据,利用双狐软件绘制目的层顶界面的深度构造图。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地震解释技术在欢23块构造特征中的应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yesheji/6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