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业设计发布时间:2021-06-07浏览:次
【摘 要】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驱动工程人才培养改革面临新要求和新挑战,作为行业优势高校,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深入剖析“大土木”特色工程人才成长规律和培养瓶颈,将多学科交叉的思想与创新思维融入工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创新创业、工程师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关键词】大土木工程 多学科交叉融合 创新创业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突出土木特色,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卓越工程人才是学院的必然选择。在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针对土木类工程人才培养存在的“工程教育缺乏系统性与整体性”“建筑企业生产要求高,企业接受学生生产实践压力大”“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逐渐脱节”等问题,学院树立“大土木”工程教育理念,把真实的工程体验和创新精神融入到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将理论学习和工程实践有机结合,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进行大土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和实践。
一、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构建“大土木”特色课程体系
2016年“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未来职业》报告对2020年人类关键的十大能力进行了预测并排名,其中解决复杂问题、批判性思维、创造力位列前三。由此可见,当时预测未来社会的新工程师面临的不再是“知道什么”,而是“解决什么”。因此,学院牢牢把握产业需求,深入剖析“大土木”卓越工程人才的成长规律,依托学科优势与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出“1+1+1”特色课程体系,通过“大工程理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知识储备、创新意识,通过“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进而支撑卓越工程人才培养。
在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立德树人”理念,着力加强思政教育、数理思维训练、科学人文素养形成等方面的基础教育,通过思政综合实践、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实践,贯通了学生走进产业领域、深入社会的通道。立足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效衔接,在第一课堂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参加学科竞赛、参与成果转化成为能力阶次提升的过程,以项目制为先导,跨学科、跨专业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对企业提出的理论课题、仿真研究、技术问题、工程难题进行真刀真枪的实战攻关,从而把企业创新体系的元素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新工科人才培养育人体系,提高新工科卓越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于多学科交叉融合,探索“大土木”新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新工科背景下,应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抓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积极探索和实践专本贯通的工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新模式,努力造就符合新时代和未来需求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学院自2018年启动“1+1+1”人才培养新模式及“卓越人才培养100”计划,设立辅修专业,开设素质拓展选修课程,截至目前,在全国及省市各类比赛中获奖21项。在“1+1+1”人才培养新模式及“卓越人才培养100”计划的施行成效与辐射下,通过整合全校优势资源,搭建学科交叉实践平台,并将“交叉、创新、实践”等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核心元素贯穿其中,涵盖了创客空间、悦创空间、大学生创新就业孵化园等,支撑学生的创新实践、工程训练、学科竞赛、创业启蒙与成果孵化等,重点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实践证明,多学科交叉融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跨界整合能力,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一次成功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依托学院“大土木”的学科背景,积极推广“1+1+1”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以培养土木行业精英为抓手,建立中渝名威工程学院、华联世纪工程造价学院,并将其作为改革试验田,打破专业设置屏障,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手段,以培养工程型综合人才为目标,重构建筑各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通过学科交叉与专业互通,强力打造具备“大土木”特色的“卓越计划”升级版,建设具有土木特色的专业群,建设工程管理专业群。
以“大学生双创项目”、学科竞赛、“挑战杯”项目为载体,将来自企业的复杂工程问题转化为跨学科的项目模块,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科竞赛”题目、横向合作科研项目,以兴趣为驱动,将跨学科、跨专业的学生组成团队,在富有产业经验的教师、企业导师指导下,让学生在对接企业的创新实践锻炼中,培育跨学科整合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三、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学院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动力为重要抓手,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产学研共赢为原则,整合各方优势资源,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真正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整合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将多学科交叉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有机融合,构建“课程体系、导师团队、学科竞赛、成果孵化”四位一体的双创教学体系。邀请企业资深专家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强化各类学科竞赛与创新创業大赛的执行和孵化,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空间,搭建科技成果转化与创新创业的桥梁,有效推动“双创”教育改革。
依托“大土木”办学特色和学科优势,将基于工程实际的全周期实践教学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推进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的开展与落实,使“校内实体比例模型教学中心—校内工程实训基地—校外工程实践基地”三大实践教学平台优势互补,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深化多主体协同育人。持续推进产学融合、校企体制机制改革,与重庆建工集团等大型企业在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跨界合作,推动教育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有效整合,实现互为依存、深度融合。
推荐阅读:辽宁省土木工程评副高职称条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新工科背景下大土木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yesheji/5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