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革命的新发展及其趋势预期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业设计发布时间:2021-05-08浏览:

  [摘 要]工业革命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由“多次”革命组成的集合。把工业革命看成一个不断发展的演化过程,从而以动态的视角观察工业革命的新发展,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现实中工业革命新发展的现象,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其中的规律,进而能够更好地把握工业革命新发展的走势。即:“工业4.0”是推动工业革命新发展的技术革命,“智能制造——工业结构转型——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是工业革命新发展的基本演进路径,完整的工业革命新发展周期的完成需要很长时间。

  [关键词]工业革命;新发展;线索;预期

工业建筑

  近现代以来,人类展开了现代化的画卷,其中的主线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事实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不是一个个断续的阶段。因此要以演化的视角观察工业革命,特别是对于当前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更应如此。

  一、研究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线索

  (一)线索一: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的定义在《辞海》中包括两个条目:(1)亦称“工业革命”,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到采用机器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过程。(2)产业革命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广泛采用新技术,以及由此引起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根本变革。这一定义实际上是工业组织学派、技术学派、宏观经济学派观点综合的产物。关于产业革命一般意義上的定义,1984年钱学森理解为:生产体系组织结构以及经济结构的飞跃变化就是产业革命。[1]对比上述两个概念可以看出,《辞海》中关于工业革命的定义,描述的变革的链条、基础动力、最终结果都比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革命更为全面、深入和透彻。其中的差异并不代表“产业革命”变革的相关链条及最终结果等不够丰富和不具颠覆性,而是更多地反馈了学者在研究这“两种”革命时关注的重点和目标不同。其中,对工业革命的研究,更加关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在推动变革中的重大价值,以及历次变革的根本标志是什么。对产业革命关注的学者,则对引起产业革命的基础动力、标志等给予默认(等价于假定无论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还是服务业革命的发生,已经得到基本清晰的确认)。在此基础上,相关学者更加关注的是:假定无论哪个产业(哪怕是国标中细分的中类、小类行业)产生了具有实质性的变革后,产业革命变迁的模式、表现,乃至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

  根据以上研究,工业革命和产业革命至少在三个层面可以进行区分:第一,产业革命包括了工业革命。产业革命是三次产业及其细分行业革命的统称,包括工业革命、农业革命和服务业革命等。第二,产业革命和工业革命关注的重点不同。工业革命侧重关注如何促进引起变革的技术进步以及工业内部相关行业生产范式(制造范式和标准化范式)的优化,根本目标在于推行“再工业化”或“新型工业化”。而产业革命关注的重点是,一旦某个细分的行业或产业发生了质的改变所引起的整个社会生产组织体系、产业结构体系甚至是经济结构体系的变化和进展。第三,产业革命与工业革命是相互促进的螺旋式发展进程。这一点在以大数据、智能制造等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新发展背景下,将表现得更为突出。产业间的融合发展,促使工业革命与产业革命之间相互促进的螺旋式发展进程更加顺畅,从而使得单一的工业革命上升到整个产业革命的历程在时间上大大缩短。

  因此,我们在预测未来工业革命新发展的趋势以及分析工业革命新发展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影响时,都应尽量避免就工业革命而论工业革命,而应在产业革命这一个更为广阔的背景下,科学审慎地看待和研究工业革命新发展。

  (二)线索二:技术革命

  钱学森指出,人改造客观世界的飞跃,就是技术革命。[1]据此,结合目前学者对技术革命的研究,可以将一般意义上的技术革命理解为:在技术上带根本性的、有广泛影响的、能引起客观世界发生飞跃变化的技术创新及进步,可称之为技术革命。这一定义,与工业革命研究中技术学派的观点有异曲同工的意义,也代表了对工业革命内涵中技术层面的强调和关注。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技术革命是工业革命的技术层面的特征,单次技术革命的发生并不一定会引发工业革命,只有相关技术革命累积或进展到一定深度,进而引起工业内部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后,真正意义的工业革命才会发生,并最终引起全部产业的变革和革新(见表1)。在研究新产业革命的产生、历程及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时,也需要结合技术革命的进程综合加以研判。

  二、工业革命新发展的两大展现

  (一)新发展之“再工业化”

  1.“去工业化”之后的“再工业化”。“再工业化”是相对于“去工业化”的概念。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成本不断提高,自然资源渐趋枯竭,因此,这些国家不得不开始将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主要是加工装配),向外转移到人工成本低廉和资源丰富的国家、地区,本国则专攻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产业链环节,主要向国外出口先进技术以及资本密集型的产品和服务,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进程。在这期间,世界制造业格局发生了系统性变化:一方面,发达国家制造业不断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制造业占本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劳动力迅速从农业、工业向服务业转移。另一方面,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制造业快速崛起,传统发达国家在汽车、钢铁、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产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

  客观而言,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战略,一定程度上优化了本国内资源衰竭地区(特别是传统产业衰退相对集中的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升级的路径,有利于这些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其更加广义的价值在于,发达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资源成本,通过扩张产品市场占有,获取了巨额收益。与此同时,在这种普遍的“去工业化”进程中,虽然欧美国家仍在工业领域占据技术高位,但以转移低端产业为主的结构调整,却引发了发达国家产业的加速“空心化”和“全球竞争力”的下降,产业结构失衡、失业率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也进一步凸显。近年来,美国爆发金融危机,老牌发达国家聚集的欧洲紧随其后陷入主权债务危机之中,其中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更是失业率高企,经济发展缺少动力,境遇艰难,所有这些都是过度“去工业化”负面效应的直观表现。而一些发展中国家,以及韩国等新兴市场国家,有效利用了发达国家“去工业化”产生的机遇,快速推进本国“工业化”进程,与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推荐阅读:工业建筑杂志是网络首发期刊吗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工业革命的新发展及其趋势预期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yesheji/57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