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业设计发布时间:2021-03-30浏览:次
关键词:依恋理论;儿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
商品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可能会引起其对该商品的关注,继而产生是否决定购买该商品的意愿,这就是美国营销界总结的“七秒定律”。在这七秒钟里,颜色因素起的作用为67%。对于儿童来说,他们主要靠观察来获取信息,相对形态而言,儿童对事物的色彩更为敏感。汽车儿童安全座椅对于婴幼儿来说是陌生的产品,座椅用来保障安全要建立在儿童对其依恋的基础之上。而依恋理论是解释依恋、亲密关系的最优理论框架。因此从依恋理论的角度出发探究儿童安全座椅的色彩设计,尤其当孩子有了色彩意识后,自己参与到安全座椅的选购时,座椅的色彩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
1 相关理论概述
1.1 依恋理论
早在1969 年,英国的精神病学家鲍尔比(John Bowlby)就创立了依恋学说。随着发展,在习性学、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学习学派等领域中形成了不同的依恋理论。依恋是存在于婴幼儿和抚养者之间的,是一种特殊的感情联结,在婴幼儿与其抚养者之间的互动中产生[1]。婴幼儿时期是成长的关键期,也是依恋研究的重要时间段。婴儿在 6 ~ 7 个月逐步开始与母亲建立依恋关系,一直到 24 个月之前是依恋关系形成的关键期[2]。随着依恋逐渐加深,婴幼儿就会形成对自身的安全感,进而形成对周围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安全依恋质量的好坏与母亲的养育敏感性成正比[3]。
1.2 儿童色彩感知
心理学的观点提出:“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度远远超过对形的感知度”[4]。不同年齡阶段的儿童对色彩有不同的认知,颜色偏好在婴儿期就已经出现。从一出生宝宝就可以看到颜色,却很难分辨深浅,所以他们更喜欢黑白或对比度较高的颜色。2 个月左右时他们倾向于明亮的原色或是更加具体复杂的物体。4 ~ 5 月是宝宝辨识色彩深浅的分水岭。11 个月以后,在视力上宝宝基本就与成人一样了。幼儿期(1 ~ 3 岁)的孩子,渴望接受更多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的信息,他们对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明亮和强对比的颜色[5]。等到了学前期(3 ~ 6 岁),孩子就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认知和审美[6]。
1.3 依恋理论与儿童色彩感知的关系
自出生以来,孩子们会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并尝试与周围的环境进行交流。由于新生儿的生活环境充满了明亮而快乐的色彩,孩子们自然会熟悉、喜欢较浅和更快乐的色彩,而不喜欢较暗和较悲伤的色彩[7]。婴儿期到成年期依恋类型可能在某一时间段保持稳定,但在依恋发展过程中并没有本质的稳定性,那么早期的依恋特征就可以被更新[8]。于是对于依恋就会建立在对色彩的感知之上,某一稳定期的依恋特征会影响这一时期的色彩感知,不同时期的色彩感知就会产生不同的依恋特征。
2 儿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现状
2.1 色彩服务对象模糊
由于儿童的认知和判断有限,所以座椅的色彩设计更多的是为了迎合家长。例如设计师一般会运用深色去满足汽车内饰或者耐脏的需求。如表1 所示,是现有座椅的色彩分类。目前的儿童安全座椅极大多数都是纯色和多色的搭配,只有极少数会采用彩色搭配。座椅的真正使用者是儿童自己,无论是设计师还是家长本身都更多的从成年人的角度去分析。因此座椅的色彩服务对象还存在模糊不明确的问题。
2.2 色彩关联意象缺乏熟悉性
当前座椅以纯色为极大多数,除了单一色彩,表面图案意象也是影响色彩的关键。安全座椅还可以按照表面图案分类为:无图案、有简单图案和有复杂图案,如表2 所示。有复杂图案的座椅仅占一小部分,这部分座椅关联的图案意象复杂、多样、色彩丰富。当座椅的色彩关联到图案意象时其特点突出,颜色更加丰富、多样化、选择更广,尤其是与卡通图案意象的结合。然而卡通图案意象作为设计元素在儿童安全座椅的色彩设计中还并不多见,仅国外少数品牌的座椅有所涉及。但是,其卡通意象和多数国内儿童的接触范围不同,这就导致座椅的图案意象多为抽象,缺乏一定的熟悉性。
3 基于依恋理论的儿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意义
基于依恋理论的座椅色彩设计从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色彩依恋特征出发,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会使得儿童与安全座椅的依恋关系得到提升。结合依恋理论进行儿童座椅的色彩设计,从单一色彩到与色彩相关的图案意象,满足依恋特征关系的同时又可以实现儿童的审美需求。在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儿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的多元化会使得真正的色彩服务对象――儿童的审美需求得到满足。这种基于依恋理论的儿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将有效改善座椅的色彩设计,最终实现座椅实际使用率的提升,为未来的儿童座椅色彩设计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4 基于依恋理论的儿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思路
4.1 依据依恋特征明确色彩服务对象
依恋理论的背景及核心是安全基地行为,而安全座椅正是要为使用者提供这样一个安全的环境。明确安全座椅的使用对象和色彩的服务对象――儿童。在不同的年龄段,儿童其生理、心理、思维方式等特征都有所不同,这也就导致了儿童对色彩的需求有所区别[9]。对于婴幼儿期间的孩子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偏向浅色、温暖的色彩,所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时要选择浅色、或暖色。对于学龄前有了认知和选择意识的儿童,则要偏向于结合孩子熟知的卡通意象并关联到色彩,进行相应地色彩设计。设计时要避免选择雅致或灰暗的色彩,且还要避免一味地追求配合汽车内饰的深色搭配去迎合家长的喜好,明确真正的色彩服务对象即儿童。因此区分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色彩依恋特征,匹配与之相应的座椅色彩设计。
4.2 依据熟知图案意象关联色彩设计
结合熟悉的意象关联座椅色彩设计,加深孩子们对于座椅的依恋。儿童的社会经历有限,很容易对安全座椅这种陌生的物体做出直观的情感反应,加之安全带的束缚很快就会对安全座椅产生厌恶的心理。帕尔默和施洛斯(Palmer & Schloss)的生态效价理论提到,个人喜欢的颜色会不自觉地与之喜欢的物体相关联;反之不喜欢的颜色,也会与之厌恶的物体联系[10]。例如,有人喜欢海洋,那么自然就会喜欢与蓝色相关联的事物,于是可以与熟悉的图案意象结合并关联到座椅色彩设计。
图案的意象选择是影响色彩依恋特性的关键,而卡通形象可以为之注入了新的活力。卡通形象的应用打破了儿童安全座椅单一、呆板的现状,极大地丰富了表现形式和色彩的设计内容。当下在孩子中间流行的一部动画电影《冰雪奇缘》,里面的冰雪皇后艾莎是很多小女孩所喜欢的形象。当一款产品是艾莎形象的经典配色时,并印有相应的图样,那么这款产品在孩子们中间会很受欢迎。因为一个人物而喜欢一种颜色,或者因为一种水果、一种自然界的生物等等而喜欢其色彩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通过熟知的意象关联到座椅色彩的设计,来强化儿童与座椅的依恋关系,同时也更加符合儿童消费者的喜好和审美需求。
5 结语
依恋关系的重要性得到了心理学家的反复论证,但其在色彩设计上的应用并不多见。本文通过结合依恋理论进行儿童安全座椅的色彩分析,得出依据依恋理论明确色彩服务对象和依据熟知图案意象关联色彩设计两方面来综合提升座椅的色彩设计,并对座椅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推荐阅读:车载式地铁轨道缺陷巡检系统设计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基于依恋理论的儿童安全座椅色彩设计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yesheji/56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