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业设计发布时间:2019-10-28浏览: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一国实体经济的核心部分。因此,制造业的高质量发展无疑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工业期刊投稿

  推荐阅读:《重型汽车》(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重汽技术中心主办的国家级期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国内重型汽车行业唯一一份公开发行的权威刊物,集技术性与综合性、理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在汽车类期刊中占具重要地位。

  一、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工业发展的认知误区。①“去工业化”思潮尘嚣甚上。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在经济实力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在科技创新上已经拥有多项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技术。然而,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不少国内外学者开始为中国的未来发展勾画了一幅“去工业化”蓝图。撇开意识形态的巨大鸿沟和阻隔不谈,单从美国企图守成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现实以及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超大型国家的国情来说,“去工业化”思潮无法为中国未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何况“经济增长最恒久的动力来自于技术创新,制造业是现代社会技术创新的第一源泉,制造业始终是实现独立发明和技术改进的核心领域”。 中国“去工业化”的结果只能导致制造业发展不充分,从而代之以低价值、低效率的低端服务业,我国经济无法确保可持续增长和发展。

  ②“第三次产业发展至上”的认识误区。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通过测算60多个国家GDP中三次产业所占比重以及劳动力在各产业中所占比重后认为,由于三次产业生产率的相对变化以及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断提高,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下降,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将持续上升;当农业所占比重小于20%、工业所占比重高于服务业所占比重时,该国便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当农业所占比重小于10%、服务业所占比重大于工业所占比重时,该国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根据库兹涅茨工业化进程划分标准,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因而不少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已经实现了产业结构高级化,应该逐步“去工业化”、重点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事实上,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高度发展,均离不开现代工业对其支撑和改造。当前,我国部分劳动力从一、二产业逐渐转移到第三产业,三产增值比重也超过50%,但我们不能迷信第三次产业至上化,因为三产占比的提高和就业人口的增加并不一定表明生产效率的提高。

  ③“绿水青山”就是“去工业化”误区。事实上,工业化产生的环境问题从根本上来看,并不在于工业化本身,而主要是因为传统工业化的技术水平低、治理能力差所致。解决传统工业化问题的根本之道在于通过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促进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治理能力的提高,而不是“去工业化”。持续推进工业化不仅可以积累资金和创造财富,还可以促进科学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习近平同志于2005年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2017年他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治国理政国策。然而,地方政府在督察环评工作时,个别工作人员无视行业与企业的差别,无视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的不同,无视工业技术变迁的客观规律,片面强调环评的指标达标要求,实行“一票”否决制,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简单等同于“去工业化”。

  2.工业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矛盾。①关键环节或领域的技术创新尚未获得革命性突破。集成电路。同美、日、韩、欧及台湾地区的国际芯片巨头相比,我国集成电路企业关于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以及专利布局等技术创新还非常落后,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就是惨痛的教训。工业机器人。虽然已经掌握关于机器人的本体设计、制造、软硬件系统开发、运动规划等技术,但其核心零部件引进率依然高达70%以上。数控机床。数控机床是现代工业的核心装备,我国自主开发的数控机床在精度上还远无法同德、日相比。工业软件。如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E(计算机辅助仿真)等工业计算机软件的开发设计能力还严重滞后。关键零部件。轴承等关键零部件性能、精度、使用寿命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动机一直是我国航空等工业发展的短板。

  ②生产要素成本上升压缩企业盈利空间。近年来,劳动力成本轮番上涨,低工资时代一去不复返,加之《劳动法》的颁布,致使我国制造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已不明显。为完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硬任务,工业企业环境治理成本大幅上升。城镇化发展加剧土地供需矛盾,传统低价供给模式不可持续,工业用地成本增加。金融资本脱实向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税制改革滞后,企业税赋负担较重、经营成本较高。

  ③落后产能的过剩问题依然严重。经历2004年-2008年的高速发展和危机后的“四万亿”救市,我国产能严重过剩。为去除产能过剩、化解金融风险、降低企业成本、扩大有效供给,中央政府推出了“去產能 、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政策和举措,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当前我国在电力、煤炭、炼铁、炼钢、建材、造纸、家电、水泥、化肥等10个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仍然严峻。加之受国际形势影响,部分过剩产能的商品价格不降反升,这进一步增加了化解产能过剩的难度。

  ④粗放型工业增长方式无实质变化。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还是依靠要素的数量投入和规模扩张来推动和实现,这必然导致资源消耗水平高、有效利用率偏低。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我国工业制造依然处于“微笑曲线”底部,即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制造-加工-组装”的生产环节,而在品牌、设计、研发、营销等附加值较高环节我们的话语权较少,缺乏竞争力。 这表明我国虽然已经是名副其实的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具有相当话语权的制造业强国。

  ⑤“双重挤压”的国际竞争态势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贸易国。为阻止中国的崛起势头,美国特朗普政府以逆转中美贸易现时格局为借口,想方设法制造经贸摩擦甚至发动贸易战。自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战态势加剧,这给中国制造业发展带来严重挑战。特别是,美国屡次挥舞关税大棒对我国出口美国商品进行打压,把华为等中国企业纳入美国实体清单,禁止美国供应商向华为提供商品和服务,多次要挟其他国家禁止使用华为5G产品和服务,等等。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我国工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yesheji/49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