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商企业管理发布时间:2018-07-21浏览:

  摘 要: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作为国内开设时间较短的新专业,具有较为突出的跨学科属性,其人才培养存在较多问题。打破院系壁垒、建立协作型跨学科组织机制,建设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立足文化产业园区、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等,是该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跨学科;人才培养

  文化产业是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被公认为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甚至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十五大以来,我国政府多次强调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并逐步将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文化产业近年来虽然发展迅猛,但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一系

  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由于每个企业所处的环境、行业和面临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因而其企业战略、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也各不相同,员工的素质也有很大差异,企业要从这些实际出发,以战略和发展的眼光,以统筹全局的思想,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政策,形成符合企业发展理念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力资本的增值。以此来增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在国际舞台的地位,使企业保持长远发展的优势,这也是建立科学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最终目标。

  列问题,这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专业人才的匮乏。如何应对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为国家输送产业急需的专业人才,成为摆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1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文化产业领域的人才,既要具备较好的文化艺术修养,又需懂得经济运作规律,还需兼有一定的管理能力。2004年,我国文化产业管理本科专业应运而生,该专业具有显著的跨学科性,其所包含的知识范畴涉及到文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当前,该专业学科定位并不是特别明晰,各开办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的院校背景不一,所在二级学院更是五花八门,各高校的文产专业分布在文学院、管理学院、新闻传播学院、历史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学院。由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牵涉面广,专业结构复杂,人才培养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既符合我国国情又能适应行业需要的较为成熟的人才培养体系。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国以学院为基本教学单位,学院之间的沟通存在一定的障碍,导致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诸多环节脱节,学科之间不能有效的融合;大多数教师虽然熟悉某一专业领域的知识,却无法适应跨学教育的教学和研究;课程设置多学科混搭,未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多沿用一些传统专业的教材,往往不能适应该专业的需要,教材建设严重滞 后;人才培养脱离实际需要,学生适应性不强等。

  2 打破院系壁垒,建立协作型跨学科组织机制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所面临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复杂,单靠一个学科或靠一个人的知识已经解决不了这些复杂的问题。通过实施跨学科教育,实现多学科知识的组合、整合乃至融合,让学生形成独特的知识结构、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跨学科人才的培养需多学科、多学院之间共同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以学科为基础以学院为基本单位的组织构架,是阻碍跨学科教育发展的一大障碍。如何促进院系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有效提高跨学科教育质量和水平,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从实践来看, 大学内部更容易形成三种主要跨学科合作网络模式, 即新兴学科聚导网络模式、主导学科衍生网络模式和多学科联合网络模式。当前对普通高校而言,多学科联合网络模式是可行性较强。多学科联合网络的核心就在于不同学科的资源向其它学科成员开放,建立具有一定管理协调作用的组织机构,使其对网络内的学科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以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例,学院可尝试建立由文学院、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学科领导成员共同参与的联合小组, 共同建设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小组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协调各学科资源,使之在文产专业的建设发展过程中实现共享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3 建设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领域的知识包含了文化、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知识,这要求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还需熟悉基本的经济运作规律和管理知识。而该专业现有的教师队伍,绝大部分都是从文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传统专业转型而来,还无法完全适应新的要求。这对文产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较大挑战。结合行业的需要,文产专业需要建设一支学科交叉、校企联合的教师队伍。高校要创造环境,培养出一批内生于文化产业管理学科的学科带头人,这对一个新学科的发展影响深远;善于利用文化产业相关企业的资源和文化园区的力量,通过把学校老师送出去和把企业高管引进来等途径,增强现有师资队伍的实力,这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打造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选拔优秀青年教师,到文化产业较为成熟的国家交流学习,吸收其优秀的人才培养经验。随着一支结构合理、实干高效、素质优良的复合型师资队伍的建立,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也会逐步释放自己的学科优势,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4 立足文化产业园区,培养跨学科应用型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学科主要培养三类人才:研究型人才、应用型 人才、研究型与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应用型的人才能对应文化市场的需求,为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资源的保证。当前,业界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主要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多数高校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为培养适应行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将直接进入文化产业企业、文化产业机构从业,这要求学生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高校可结合地方文化产业特色,联合文化产业园区和优秀文化产业企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湖南高校培养文化产业人才,就有天然的地域优势。湖南作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高地,已拥有文化产业法人单位近4万家,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2325家。根据《中国文化品牌报告》,截 至 2015 年,“湘 字号”文化品牌达42 个,占全部文化品牌的16.2% 。马栏山视频文创园等国家级园区已站在视频文创的领军梯队。这些都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湖南高校可与文化产业园区、企业进行紧密合作, 共同培养兼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具有显著的跨学科特性,其人才培养需在跨学科理念的关照下,注重建立协作型组织机构,打造跨学科复合型师资队伍,立足园区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行业输送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略相结合,充分发挥了人力资源的价值,实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绩效最大化。同时欧莱雅不拘泥于传统,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大胆创新管理模式,为企业招募留住优秀员工提供了保障,这都给中国企业提供了启示和借鉴。中国企业必须在结合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管理理念,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充分发挥人力资源所蕴藏的巨大价值,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道路。

  参考文献

  [1]颜士梅.战略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

  [2]赵曙 明.国 际企业:人 力资源管理 [M].南 京:南 京大学出版社,2005.

  [3]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4]董 克用.人 力资源管理概论 [M].北 京:中 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5]汪克夷,刘荣,齐丽云.管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6]周三多.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王 颖.人 资源培训与开发研究 [D].北 京: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大 学,2013.

  [8]徐康宁,陈万华.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跨国经营[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9]谭 力文, 吴先明.国 际 企 业 管 理 [M].武 汉:武 汉 大 学 出 版社,2013.

  [10]李怀斌,邱晓文.欧洲著名企业核心竞争力经典案例[M].海口:中国海南出版社,2008.

  [11]邵子浚,周江.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本土化研究及度中国企业的启示[J].生产力研究,2007,(12):80-81.

  [12]谭志豪,方炜.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进展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商场现代化,2008,(8):286.

  [13]袁杏.瑞典文化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及其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经管空间,2012,(7):72-73.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shangqiyeguanli/4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