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理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商企业管理发布时间:2018-03-13浏览:

  这篇战略管理论文发表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理,近几年来很多国家都制定了创新战略,将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论文对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但关键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作用机理分析还不够深入,因此本文研究具有新颖性。

  关键词:战略管理论文,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实证分析,解释结构模型法

  近年来,世界各国相继制定其创新战略,如美国《创新战略》、欧洲《欧洲2020战略》、日本《数字日本创新计划》、韩国《2025年构想》等,以期提升其国家经济发展持续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国内创新驱动战略先行省份的江苏,一直坚持把科技进步与创新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把创新驱动战略确定为“十二五”核心战略,推动了全省创新发展水平。2015年江苏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活动经费1788亿元,占全省GDP的255%;R&D人员71.14万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1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4.5万亿元,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0%。根据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2015》,江苏区域创新能力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但在江苏经济、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一方面仍存在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还不够足、创新仍然是发展“软肋”的状况;另一方面存在新兴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业分布南北不均衡、产业链前端的新产品少、产业集聚度弱等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江苏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为此,就需要研究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理,找出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技术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对策建议。

  1文献综述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刘峰(2010)认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以及竞争力受到牵制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缺少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创新能力水平较低[1];于晓曦、孙英隽(2011)认为技术创新可以推动新兴产业部门的出现和成长,改变各支柱产业的地位,从而引发主导产业的更替,产生新的增长极[2];蔡乌赶(2012)研究了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产业系统发展的协同度及螺旋演化关系,构建了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3];李东华(2012)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产业发展又使得技术不断进行跨领域、多角度的交叉融合与革新[4];吕月英、邸泽(2013)认为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机制的关键推动力,其水平表现能够反映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成长状况与竞争实力[5];曾繁华、王飞(2014)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了技术创新驱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跃迁的机理[6];王宏起、李力、王珊珊(2014)根据设计与技术双重驱动的创新模式要求,提出了新兴产业创新链重构的定位与策略。

  王斌义(2010)基于改进的AU模型,从物联网产业演变的全过程考察了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系,探讨了如何通过技术创新来实现物联网产业的跨越式发展[8];王欢(2012)选择日本、欧盟以及美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实情作为研究背景,在总结分析其产业发展规律后,认为技术创新是产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推动力量[9];卢文光、关晓琳、黄鲁成(2013)分析了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互动耦合发展关系,构建了两者间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统计数据,计算了技术创新与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耦合协调度[10];李煜华、王月明、胡瑶瑛(2015)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问卷调查结果验证了政府干预、企业协同创新、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参与、产业内组织单元的互搏意愿、关键资源、运营管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影响作用[11];胡永平(2015)以重庆大中型工业企业2000—2011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差分GMM和系统GMM方法研究了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及其交互关系对生产率的影响[12]。

  2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模型的构建

  综合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将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归类为区域资本投入、区域研发人员投入和区域金融与环境三大部分。

  2.1区域资本投入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投入。区域资本投入方面包括区域R&D投入强度、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和技术引进费用等。R&D投入强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世界主要国家全社会R&D投入强度大多在3%左右,日本、韩国、美国和德国2013年全社会R&D投入强度已分别达到3.47%、4.15%、2.73%、2.85%。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不仅能优化投资结构,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有效地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规模的大小,不仅反映出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程度,也体现了企业开发新产品的主动程度;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保持竞争优势,只有不断创新,开发新产品和发明专利。2013年美国制造业企业R&D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已高达3.8%,而江苏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足1%。技术引进费用体现了企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虽然技术引进费用越高,对企业技术进步和新产品生产有利,但随着区域创新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增强,企业技术引进费用将不断降低。

  2.2区域研发人员投入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员投入。区域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包括区域R&D人员总量、区域R&D人员全时当量和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等。区域R&D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其总量不仅是区域和企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而且影响区域和企业科技质量、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而R&D人员总量是区域发展的一项战略性资源。区域R&D人员全时当量和人均R&D人员全时当量等体现了R&D人员科研活跃度,其值越大越能体现R&D人员技术和科研创新的积极性越高,其值越高不仅促使发明专利数越多,而且增加企业新产品的数量。区域发明专利数的规模,体现了区域技术创新水平,对创新驱动发展起“龙头”作用;企业新产品的数量体现了企业产品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3区域金融与环境方面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金融支撑与环境。区域金融与环境包括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减免税政策等。科技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各种科技资源和科技力量,为创新活动提供技术、知识、信息、管理和投融资等服务,对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创新资源合理流动、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产生深远影响。技术交易市场额的规模大小,不仅反映出企业获取新技术和新产品的途径宽窄和高校科研成果转化水平,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服务体系对创新的支撑能力。科技减免税是我国支持企业新产品研发与生产的一项优惠政策,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越高,所获得的科技减免税越多。综上所述,区域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机理见图1。

  3江苏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

  3.1数据收集

  为了进一步验证区域技术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互动关系及图1所示的模型合理性,我们依据《江苏统计年鉴》《江苏科技发展公报》等收集了2010—2015年江苏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数据(见表1)。

  3.2指标之间相关性分析

  根据2010—2015年江苏区域经济与科技发展数据,基于图1所示的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SPSS软件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根据表2相关分析结果,我们发现,江苏技术引进费用占R&D经费比重指标变量对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作用程度不大,这一状况反映出企业新产品多为国内R&D人员研发,江苏区域创新能力增强;其次,江苏R&D人员人均全时当量、科技减免税占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之间呈正相关,但与其他指标之间负相关,反映出R&D人员活跃度不够高,科技减免税政策作用有限。

  4江苏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释结构模型

  矩阵的建立依据图1所示的因果关系有向连接图和指标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江苏技术创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解释结构模型根据解释结构模型(ISM)建立的步骤,对上述可达性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和级间划分后,形成的递阶解释结构模型如图2所示。从图2可以发现,影响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因素分别为区域R&D人员数、区域全社会R&D经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和企业R&D经费,因此,要发展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需从上述关键因素入手。

  5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

  5.1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从政府产业主管部门角度,要进一步研究江苏区域产业发展趋势及互补性,选择具有较强技术关联性的产业,促使江苏区域创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各产业创新链的不断完善;其次,要进一步改善江苏人才发展环境,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建立与产业相关的人才跟踪与评价体系,为后续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指导,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作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全省人才引智平台和人才库,统一协调全省人才跟踪、资金配套、绩效评价等工作;再者,引导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加强与大学、科研机构的联系,深入进行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工作,并开展科研成果引进、筛选、评价、孵化、落地等服务,并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形成创新产业链、协同链和价值链,提升江苏科技资源利用水平、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此外,要进一步调研和分析各类高新技术产业及其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规模与产值的比例关系及发展态势,制定江苏产业链完善和创新要素布局匹配等江苏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大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力度和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

  5.2企业主动强化自身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深度融入区域产业创新集群

  从江苏区域企业角度,要及时把握市场需求态势和新技术发展状况,一方面显著增加企业R&D经费,提高企业研发经费所占的比重,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和新装备,开展与国家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沟通,形成以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和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另一方面整合企业技术创新资源和创新要素,构建以本企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集群,或者融入其他优势产业创新集群中,形成产品互补,进一步拉长企业新产品产业链,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持续创新能力。此外,江苏区域内企业要继续推进各类企业人才优惠政策,倡导技术创新的意识,让企业真正所需的高层次人才能够留下来,形成持久的、紧密的科研团队,并完善企业R&D人员激励机制,提升企业R&D人员研发的活跃度,为企业快速创新和发展提供好的环境。

  作者:沈舒南 卢子芳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管理学

  推荐阅读: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法学理论刊物,是目前福建省首家公开发行的法学学术研究专业性期刊。反映法学研究的新成果,是法学理论工作者、政法教育工作者和政法实务工作者进行科学研究和业务交流的园地,适宜广大机关、事业、企业单位领导干部,各类大专院校师生、科研人员阅读、参考。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机理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shangqiyeguanli/4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