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质量管理论文(2篇)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商企业管理发布时间:2017-04-15浏览:

  对于生产型企业来说,量产是一方面,质产才是重中之重,因此精益质量管理尤为重要,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与提升企业产品质量,创造了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价值。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精益质量管理论文(2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质量技术监督研究

》》》期刊匹配《《《

  精益质量管理论文篇一

  谈精益化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质量效应与存在价值

  1.企业价值观对企业的生命力的影响

  企业价值观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方针、思维方式和行为取向。企业管理公司必须牢牢把握“服务社会,产业报国”的价值取向,这是企业管理公司生存、发展的土壤和环境,同时也奠定了企业精神的基础。企业精神是集体意识的集中反映,是企业的源动力,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企业精神的企业会长期、良好地发展下去,企业管理公司应该把“以人为本,关爱业主”和“追求卓越,创新发展”作为企业精神,始终贯穿在经营的全过程,最终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风大浪中经得起考验,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在明确奠定了企业基础的同时,市场的竞争便是一个战术竞争,应该时刻与时发表展相呼应,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商品的竞争,而商品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技术的竞争和人才得竞争。特别是当今世界已进入高科技时代,企业管理要创一流水平,体现一流质量,故此,精益化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作用。

  2. 企业竞争与精益化企业生产模式管理的市场关联

  精益化管理——说到底就是努力做到管理观念现代化、管理方式程序化、管理标准规范化、管理组织网络化、管理手段自动化,做到这些才能保证服务质量的提高。不断扩大市场占有份额,市场份额的大小代表了企业效益的高低,份额越大,效益源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企业公司要想保持一定发展规模,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管理权。一方面,企业成立管理公司以后,可以直接把产业链上所有单位的管理业务委托给管理公司,形成一个内部保护政策,同时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考核机制,保证企业管理公司能够按照合同约定很好地履行约定义务。另一方面,企业管理公司要通过正当竞争,从市场上取得企业委托管理权,这也是企业管理公司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中国特殊的背景使得企业发展落后于日本和西方企业,然而从另外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企业也得益于日本和西方企业的先进的管理方法与技术,避免了走太多弯路。在全面分析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并科学预测未来的基础上,就新世纪企业发展做出的科学论断。在21世纪的经济大战中,市场靠竞争,是质量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人际关系的竞争,诸此类都与精益化企业生产模式管理相共存。质量优劣将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高低,质量成为和平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和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产品质量即是产品满足顾客要求的固有特性,如产品的各种物理特性、产品可靠性、可维护性等,简言之,就是产品满足顾客及其他相关方的有用性和效用性。

  由此可见,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生存,必须采取精益化、全效型、立体试的管理方式,并不断进行创新,才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发展。精益型的生产管理可以缩短产品的研发周期,降低存货数量,降低资金投入和成本等,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利益,使其具有更强的竞争力。

  3. 精益化与质量管理在企业发展的“恒热”体现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来源于管理,最高管理者对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 对质量管理人员的职责的定位及工作支持程度也是决定产品质量的关键。

  作为质量改进的领导者,各级管理人员要负责传达质量改进的目标并保证全体员工真正理解;要培育一个交流沟通、互相环境,创造必要的质量改进的环境。只有建立高质量管理的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生存之地,优秀的企业质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决定着企业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企业质量文化的竞争。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培训,不断地提高全体员工的整体素质。

  企业员工“质量意识”的提升可从多个方面进行,如企业文化、管理的标准化、标准的执行及教育培训等。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要素是人,这就要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十分注意发挥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方面,在内部推行民主管理,积极采用员工的合理建议,制定“零缺陷”活动计划,增强员工的民主参选意识和质量观念;另一方面,应把全体员工的工资与质量挂钩,推行质量工资制。

  近些年来我国有关精益化生产管理问题的研究逐渐增多,它是当今管理学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如今企业面临的生存环境与往日已经大有不同,所以企业必须要及时转变传统观念、改善传统的生产模式,跟上客户需求,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在这一背景之下,企业的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应运而生。

  精益生产管理应以客户的需求作为拉动,以持续的改进和完善作为核心,是以科学合理体系给企业带来价值的管理模式与生产活动。对于提升企业的产品品质,降低制造的成本而言,精益化生产管理有着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精益化生产管理的模式基础在于进行持续不断的改善,其中包括三层意思,一是在生产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改善,要不断改善关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方式等多个方面;二是杜绝一切浪费行为,通过整体员工不断的努力来消除浪费行为;第三是持续性的改善,面对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一定要对其进行逐步改善与提高,最终获取胜利。

  精益化生产管理的理念和要求是管理工作的内在核心,是一种企业内部的精神凝聚力,缺乏内在的科学理念和要求支撑,企业管理只能流于表面而无法深入。良好的企业管理必须将企业管理的科学化理念深刻的传递给所有企业员工,让员工将这些理念内化为对于自身的本质要求。新时代的企业管理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导向,最大限度的促使企业更好的为客户服务,要让员工从内心树立起“客户至上”的思想,只有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具备了这种理念才能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督促周围人更好的遵循这一理念。让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不断的以客户实际需求作为改革与提升的依据,不断为企业创造直接价值,在客户心目中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积极维护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

  4.精益化思想在企业管理中的意识

  “管理”这个词在今天的中国企业当中出现频率可谓相当之高,但是什么是“管理”而什么又是“企业管理”却不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能够深刻理解的。现代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管理这个工作内容,但是却不是每一家企业都能够切实掌握企业管理的精髓。管理作为一个人为项目,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问题就是目标,对企业而言,经营方面要讲绩效,而作为非经营概念的管理层面就应该讲目标。现代企业管理都在讲如何做好员工的行为管理、如何做好科学有效管理,其实企业管理的本质应该是如何通过管理使员工在企业组织当中充分而有效的工作,从而最终达到管理目标和实现企业绩效提升。

  对于我国的诸多企业来说,精益化生产及管理模式是一种比较新的概念和方法,所以应该进行整体的规划,最初可在小的范围内试行,及时总结以往的经验,以便为企业的整体实施奠定坚实基础。精益化的生产管理方式会随着外界的环境变化而有所变化,并不是始终不变的。信息化水平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提高,二十世纪末期各种全新理论与方法逐渐出现,很多大企业都根据自身情况创造出具有特色的管理模式。精益化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模式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生存与发展会产生极大的作用。

  企业实施精益化生产的过程中应该认真考虑怎样规范企业的行为,切实从市场的需求出发来研发产品,以便提高企业产品模块化的生产质量水平,这样有利于企业产品更好的走向市场。

  企业如果想要很好地推行精益化生产管理,明确地制定各种目标对企业来说是很重要的。目标明确指的是既要明确最终目标,也要明确中间过程目标,包括改进效率的标准、状态标准以及作业标准等。

  需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机构,配备能满足产品质量和生产需要的质检人员与检测设备;要建立健全质量检验制度,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都要实行层层把关,做原始记录,责任分明,实行质量追踪。同时要把生产工人和检验员职能紧密结合起来,检验人员不但要负责质检,还有指导生产工人的职能。生产工人生产出来的产品自己要先进行检验,要实行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要树立质检机构的权威,质检机构必须在总经理的直接领导下,任何部门和人员都不能干预,经过质检部门确认的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进厂,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能流到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产品不许出厂。

  5.结语

  改变固有观念:每个员工都应当改变原有的看待问题和开展工作方法,才能够把工作真正的落到实处。精益化管理的思想作为一种管理哲学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个行业,所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现代企业中,精益思想有其广泛的应用,能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创造出更多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目前我国所实行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所以我国企业一定要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念,采取创新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的开展是其它创新性活动开展的基础及保障。

  参考文献:

  [1]郑红军.中国产品质量的综观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8:10-20

  [2]张世和,黄建华.精益生产管理探讨[J].经济师,2009年第10期.

  [3]许尔明.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J].当代经济,2011年第5期(下).

  [4]黄庆森.浅析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09(10):85

  [5]李济球.ERP的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分析与探讨[J].中国市场,2007年15期.

  精益质量管理论文篇二

  精益求精 打造一流工程质量

  前言:

  为了确保安全、优质、按期向顾客提供产品,同时为了实现效益目标,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公司项目经理部及其所属施工队的分级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存在管理人员冗余、机械设备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

  1施工组织计划管理

  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控制主要体现在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 施工组织计划就是全面考虑施工的组织管理计划, 是施工单位根据设计文件和实地考察施工现场后, 充分考虑施工优劣条件, 从总体上做到心中有数, 核实地况与设计文件是否相符后, 必要时做适当的变更设计, 然后组成精干的项目经理部并设立符合工程需要的质量保证体系。人员的配备尽量做到责任明确、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要防止人浮于事和责任盲区, 施工队伍要精干, 不要后勤多于一线。就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组织计划中应具体列出主要工程项目、主要参建工程技术人员、组织机构、设备力量, 但主要部分是施工进度计划。

  2施工进度控制管理

  只有在施工生产中牢牢抓住人的因素, 才能更好地实施生产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实施以人为中心的管理,重视人的因素, 发挥人的主动性, 从而达到进度目标的实现, 由此可见人的因素是进度管理的主要因素。其次还应考虑到各种自然条件、天气变化、风雨停工等因素的影响, 且要计入流水日程中, 通过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和工地天气情况记录表, 预测气候变化规律, 提前做出安排。避免在计划工期内过于紧张或在天气干扰下造成逾期完工。如基坑开挖、基础工程等要在雨季前抢出, 避免水毁干扰。

  3 施工质量控制

  每个工程要根据自身性质、特点和各方面条件, 提出先进的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总体质量目标, 达到这样的目标是国家和人民对工程项目质量标准的要求与希望, 也是我们工程建设者应该做到的。质量工作的重点就是对工程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工序、部位和工艺。难点就是最难做好最容易出问题的关键环节。抓住了重点和难点, 整体工程质量就有了保证。任何管理工作都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制约机制, 质量控制也不例外, 抓质量不心狠不行, 不动真的不行, 要时刻牢记“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3. 1 施工质量检验

  3. 1. 1 施工质量检验的主要方式

  (1) 自我检验。简称“自检”, 即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的自我质量检验。这种检验包括随做随检和一批作业任务完成后提交验收前的全面自检。随做随检可以使质量偏差得到及时纠正、持续改进和调整作业方法, 保证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面自检可以保证验收施工质量的一次交验合格。

  (2) 相互检验。简称“互检”, 即相同工种、相同施工条件的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 在实施同一施工任务时相互间的质量检验, 对于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3) 专业检验。简称“专检”, 即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例行专业查验, 也是一种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方式。

  (4) 交接检验。即前后工序或施工过程进行施工交接时的质量检查, 如桩基工程完工后, 地下和上部结构施工前必须进行桩基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 墙体砌筑完成后抹灰前必须进行墙体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等等。通过施工质量交接检验, 可以控制上道工序的质量隐患, 也有利于树立“后道工序是顾客”的质量管理思想,形成层层设防的质量保证链。

  4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

  4.1 现代安全科学理论的表征

  对于工业复杂系统, 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消除事故; 直接影响安全技术系统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的组织管理因素, 事实上已成为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原因。建筑施工作为一个复杂大系统, 人、设备、环境三类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管理缺陷是事故发生的间接原因。根据布尔代数原理, 描述这四类因素的逻辑关系, 可用如下公式:

  T =X1( X2+X3+X4) =X1X2+X1X3+X1X4 (1)

  公式(1)中, T 代表事故; X1 代表导致事故的管理因素; X2代表导致事故的人的因素; X3 代表导致事故的设备因素;X4代表导致事故的环境因素。

  公式(1) 表明, 导致事故发生的四类因素中, 管理因素的结构重要度最大, 制约着其他三类因素。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必然引起人的不安全行为、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缺陷, 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4.2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安全定置管理

  根据所设计的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方案和定置图, 对施工现场系统实施定置调整与整改, 同时加强实施过程与效果的检查和考核。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实施程序步骤。

  现场调查 人机联系、物流、工人操作、作业面、空间利用、工位器具、物品摆放、质量保证、安全生产、设备运转、原料等

  分析研究 人物结合、物流、搬运、信息流、工艺路线、工艺方法、危险源点分布、现场利用等情况

  定置管理设计 搬运路线、作空间、运输距离、装卸次数、安全卫生防护保障、信息媒介物等设计

  定置管理实施 按设计要求清理整顿、物、区、牌对应、安全卫生防护标志到位、与图屋定置相符

  定置管理实施 建立检查、考核办法与制度、按标准进行奖罚、实现定置的长期化、制度化和标准化

  建筑施工安全定置管理实施程序步骤

  4.3 建筑施工安全技术对策与措施

  一是耐失误设计。这种方法是通过精心设计使得员工不发生失误或者即使发生失误也不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例如用不同的形状、尺寸或颜色防止安装、连接操作失误, 采用连锁装置强制性地防止误操作, 采用误动自锁装置使人失误无害化等等。

  二是冗余技术。IEEE可靠性协会对“冗余”的定义是“在需要时运行并完成指定功能的备用措施”。它的特征是只有一个或几个而不是所有措施( 装置) 发生故障, 系统仍能正常运行。它的目的是提高系统可靠性。例如在危险岗位由双人操作, 或人机并行, 采用备用系统等。当然, 防止人失误的措施还有很多, 在此不再详细论述。

  4.4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和方法

  一是消除危险源, 尽量减少和降低危险程度。通过采用原材料的替代、工艺的替代, 用无毒材料代替有毒材料、用生物技术代替工程技术等等, 都能够达到消除和减少危险源的目的。

  二是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通过采用限制的技术措施将能量和危险物质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如限位、限压、控温等。

  三是隔离。在时间和空间上采取分隔措施, 或利用物理的屏蔽措施局限和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施工生产中, 必须坚持“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方针, 按照定置管理的要求, 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安全技术, 做到标准化生产、高效生产、安全生产, 以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云龙. 监理工程师如何正确对待工程变更[J]. China's Foreign Trade, 2010,(12)

  [2] 申月红. 工程项目管理改革任重道远[J]. 建筑经济, 2005,(02)

  [3] 尹刚. 论工程项目管理的应用[J]. 金融经济, 2008,(18)

  [4] 金莉. 浅谈成本压力下的项目管理[J]. 山西建筑, 2010,(31)

  [5] 贺晓荣. 抓好项目管理五个环节 提升铁路综合施工能力[J]. 铁道工程企业管理, 2006, (03)

  [6] 陈意. 大型综合性项目施工招标管理研究[J]. 工程质量, 2007,(1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精益质量管理论文(2篇)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shangqiyeguanli/415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