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论文浅析我国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及改革思路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商企业管理发布时间:2016-12-22浏览: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行政管理论文:探究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摘要:我国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是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条件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二者也是相互适应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与之相适应的传统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却相对滞后,从而造成一系列的新、旧体制冲突,严重地阻碍着各项改革的整体推进和全面深化。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行政管理论文
 
  关键词: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
 
  一、关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定义及改革的重要性
 
  1.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定义。
 
  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本文的研究中既不同于事业单位也不同于事业单位管理制度,是处于两者中间地位的一个概念。我国现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主要根据财政资金供给状况界定,形成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差额拨款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
 
  2.强化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
 
  首先,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核心环节。事业单位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可以细分为产权制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财政制度改革、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和这些改革的每一项都息息相关。
 
  其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着力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是一个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事业单位是提供、创建精神文明的平台,社会领域的发展能反映精神文明的提高程度。而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潮流必然影响到精神文明的提供质量和效率。
 
  再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对完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积极探索。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社会领域中民间组织的发展壮大,客观上都要求创新公共品供给制度,改革原有的政府供给为主导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充分调动政府、公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1. 政事不分现象仍然存在。由于收到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当前事业单位还存在政事不分的问题。国家既包办一切事业,又包办一切企业,造成了政事不分、企事不分、政企不分的情况。详细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行政机关包揽的职权过多。由于行政系统的主导作用,它一方面包揽了多多的职权,另一方面承担了大量的行政执法权和监督权;其次,事业单位的法人制度还不够健全,通常要依靠政府各个部门;再次,政事人事管理不完善。行政事业人事一体化的问题,如套用行政级别对事业单位人员进行管理,事业单位领导基本由政府主管部门委任等现象仍十分突出。
 
  2.事业单位部门的行政化倾向严重。既然事业单位不是经济组织,就只能由国家来操办。国家要包办一切事业,就要建立一系列相应的事业机构。为了发展各项事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并由这些政府部门去分头统管各类事业单位。在这个庞大的事业组织体系中,政府充当着事业操办者或所有者、事业行政管理者、事业经营者或运行管理者等多种角色,扩大了政府的事业职能范围。国家包办并直接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营,使政府的事业行政管理机构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则要接受这些国家机关的领导,变成政府部门的附属物,从而造成事业单位与行政单位的一体化。
 
  3.事业单位经费的财政供给不完善。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既然国家要包办一切事业,财政就只能统包供给一切事业经费。由于作为国家实现其各种职能所需经费的惟一供给者,因而财政供给的范围当然要与国家职能的范围相适应。另外,由于事业活动功能的非产业化,人们认为事业单位没有生产功能,也没有生产收入,因此,事业单位没有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只能依靠国家财政来供养。国家不仅为事业单位提供一切事业经费的来源,而且还为事业单位制定了统一的事业财务制度,包括事业单位经费预算收支科目,事业单位预算级别,事业单位开展事业活动中有关事业经费的领拨、缴销、运用、管理、监督等具体规定,以及各种名目繁多的经费开支范围、开支标准等等。在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事业财务管理体制下,事业单位既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费来源,也没有自主支配事业经费的使用权,严重压抑了事业单位广开财源和自主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目标及改革思路
 
  1.当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应当是:第一,重新界定、调整、收缩和转换国家的事业职能范围,从根本上改变国家包办一切事业的局面;第二,实现政事分开,改革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增强其发展活力,提高事业管理效率,建立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各项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现代事业制度。
 
  为了达到上述两个主要改革目标,可以采取下述改革对策:第一,在重新界定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事业职能范围的基础上,将现有部分事业单位推向市场,使其向企业化、民营化、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发展,从而有效地收缩和调整国家的事业职能范围;第二,实行国家事业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相分离,重新划分、调整和规范政府与事业组织之间的权、责、利关系,切实转换国家的事业管理角色与职能,建立现代事业制度,实现事业管理制度的创新。
 
  2.新时期加强我国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首先,由于没有明确的改革目标和系统的配套条件,前期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也难以按照原有的改革模式继续推进下去。我们认为,所谓改革,就是要对原有的社会主体组织和社会成员的社会地位与角色及其相互间的权、责、利关系进行重新划分或调整。因此,我国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应该是:明确事业单位在我国各类社会主体组织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性质、特征、功能与目标等基本问题,重新划分和调整不同类型社会主体组织之间的界限,实现“政事分离”与“企事分离”,净化“事业”内容,收缩“事业”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改革事业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事业制度。
 
  其次,要实现上述总体改革思路,关键问题还在于如何实现社会主体组织分化及其社会活动分化。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政治化与行政化,导致了各类社会主体组织一体化,组织地位不明,组织性质混淆,组织功能错位,组织目标背离,组织行为扭曲,组织运行效率低下;而“一大二公”的所有制体系和超越社会承载能力的“泛福利”分配制度,又造成整个社会权、责、利关系不清。
 
  再次,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必须重构社会组织体系,分化社会活动,划分和规范各类社会主体组织及其相互间的权、责、利关系,使其各就各位,各行其权,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各担其险,各循其规,各守其法,各得其利。具体说来,我们应从全社会的整体利益出发,来划分公益、互益与私益组织,正确区分公有与私有、公立与私立、公营与私营等不同性质社会组织的社会地位及其权、责、利关系,正确识与私务、公财与私财之间的界限,如此等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明确改革的思路,找到改革的依据。
 
  总之,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事业单位是我国各类人才的重要集中地,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的主要领域,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赵立波.我国公共事业体制转型初论[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05(6).
 
  [2]符钢战.关于中国事业部门体制转型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2005(2).
 
  [3]陈振明.政府再造—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述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3.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行政管理论文浅析我国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及改革思路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shangqiyeguanli/40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