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工商企业管理发布时间:2014-09-27浏览:次
摘要:由于西斯蒙第把收入同生产看作是一样的,也就把实现个人消费看作是同生产一样的,自然他就会得出资本家不能实现超过收入的额外价值的学说,也就是得出消费不足经济危机学说。最后,西斯蒙第认为商品是以收入购买的,而收人却随着生产的扩大而缩减。
(一)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危机理论遗产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西斯蒙第是资产阶级经济思想史上第一个承认普遍生产过剩经济危机的经济学家。西斯蒙第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目的是为了利润;在自由竞争作用的驱使下,掌握生产资料的人追求生产的无限扩张,而社会不公平的分配制度,又使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广大的劳动者收入不足,从而使市场越来越狭窄。這样,生产和收入之间的比例遭到破坏,产品的实现遇到严重障碍,最后必然导致以生产过剩为特征的经济危机。西斯蒙第已经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所存在的一种尖锐矛盾,即一方面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引起社会财富的无限扩大,另一方面生产者的消费却在生活必需品的范围内,相对于生产的无限扩大而言,消费需求表现为严重不足。
西斯蒙第通过对资本主义财富占有形式的分析,深切地感受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自相矛盾的。他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的无限扩大和劳动群众生活必需品范围相对萎缩之间的矛盾。但是,西斯蒙第并不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巨大发展的社会化大生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在他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严厉谴责时,往往把资本主义的弊端归结为社会生产巨大发展的结果。
从理论本身来说,西斯蒙第的危机理论是错误的。首先,他把生产和消费的矛盾说成危机的原因,而且把這一矛盾说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他不了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只是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间矛盾的一个表现形式,其实后一个矛盾才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西斯蒙第没有进一步透过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和消费失衡的现象去追究危机的根源和实质,他虽然也知道危机是资本主义的现象,但他的分析却把危机的原因放在生产领域之外,并在实际上把资本主义這一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抽象掉了,這就堵塞了对经济危机进行科学分析的道路。其次,西斯蒙第所强调的群众消费不足,是一切阶级社会所共有的现象,其本身不足以说明危机。再次,西斯蒙第的商品以收入购买的论点只是“斯密教条”即商品价值分解为三种收入的翻版。這就意味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扩大再生产是根本不可能的,生产过剩危机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持续不断的。然而這两点显然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的现实不相符。西斯蒙第的错误在于他把商品实现等同于个人消费品的实现,而忽视生产消费。他不知道资本主义市场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不是靠个人消费的增长而更多地是靠生产消费的增长。
马尔萨斯是一个消费不足经济危机论者。在说明需求不足导致经济危机时,他和西斯蒙第基本是一致的。他的消费不足经济危机论的特殊性在于,他用一个不生产而只消费的土地贵族阶级来弥补或消除消费不足。由于马尔萨斯站在土地贵族阶级的反动立场上为土地贵族阶级辩护,而当时土地贵族阶级又是一个没落的阶级。因而,他的经济危机学说也就没有多大的影响。
(二)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抛弃了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经济危机论
1830年英法资产阶级夺取了政权,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便被庸俗经济学所取代。早期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抛弃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一切科学成就,当然也就丢掉了西斯蒙第消费不足的经济危机理论,信奉国家不干预经济生活的经济自由主义。经历了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发展到近代庸俗经济学阶段,以马歇尔和瓦尔拉斯的均衡价格理论为核心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也一直否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存在。新古典经济学,是一种充分就业经济学。他们认为现行工资水平上,凡是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可做。换言之,新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由放任资本主义总是能够保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均衡,因而无需政府对经济进行政策干预。然而,1930年代爆发的大危机,惊醒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和谐美梦。如果说1930年代以前,经济危机持续的时间还比较短、程度也没有那么严重,新古典经济学还能够依靠他的诡辩性质将经济危机解释成是偏离充分就业的偶然情况,是一种例外的话,那么面对1930年代的大危机,這种经济学说就没有任何解释力了。它既不能在理论上说明大规模失业产生的原因,更无法在政策上为资产阶级政府提出任何切实可行的建议。
(三)1930年代经济危机和凯恩斯主义的产生
在1930年代大危机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一种为垄断资产阶级干预经济生活提供理论依据的新的经济理论,于是凯恩斯主义便应运而生了。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人们通常都把它简称为《通论》)。《通论》中,凯恩斯在批判传统经济学就业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危机理论。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通常状态,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有效需求不足是造成小于充分就业国民收入均衡的根本原因。而造成有效需求不足的是三大心理规律:“心理上的消费倾向”、“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和“心理上的灵活性偏好”。尤其是“对资产未来收益的预期”造成了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则造成了供给相对过剩,形成普遍的危机。因此,为了解决失业问题,政府必须实施以刺激需求为主的干预政策。
(四)凯恩斯经济危机学说的演变和影响
虽然凯恩斯《通论》的核心思想是明确的,但是在文字的表述上却晦涩难懂。1937年希克斯在《经济计量学杂志》4月号上发表了《凯恩斯先生和“古典学派”:一种解释》一文,该文将凯恩斯《通论》中的就业思想概括为IS-LN模型。此后,希克斯、汉森、萨缪尔森等一大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在IS-LM模型的框架内,通过深化对IS曲线和LN曲线的精细化分析,为宣传、普及和发展凯恩斯主义做出了贡献。在這一过程中,以萨缪尔森为首的经济学家将凯恩斯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综合在一个体系中,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美国经济在1970年代以后出现了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滞涨”局面,使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人形容:1970年代中期,美国35岁以下的凯恩斯主义者成了快要绝迹的物种。然而,1980年代后期,随着美国经济长期衰退的到来,凯恩斯主义又重新被呼唤到前台,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虽然新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尽最大可能地吸收了凯恩斯主义反对派的许多理论成分,但是在对经济危机根源的判断和应对经济危机的国家干预主义政策上,他们还是基本一致的。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探析现代资产经济管理现状及改革新制度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ongshangqiyeguanli/16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