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19-06-27浏览:次
摘 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是新时期下高等院校面临的首要任务,而课堂教学改革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文章论述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通过拓展授课内容,丰富授课形式,转变考核方式等措施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以提高地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改革;地方应用型人才;考核方式;课程
随着人们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食品工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食品安全控制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招生规模不断扩大[1]。习近平同志在2018年5月2号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指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强调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部随后出台了相关的指导性文件,2018年8月22日发布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2018年9月17日发布的《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
淮南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我校生物工程学院2012年开设的工科专业。学校以“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为办学定位,办学层次定位在“以高质量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体,积极争取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学校自2018年6月以来,全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系列讲话和指导文件。学校要求重点围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统一认识、转型发展、提升质量”这二十个字贯彻落实下一步工作。因此,新时代下如何进行改革和发展、提高人才培养成为每一位食品专业教师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依据文件要求并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和我校的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修订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质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精神,专业基础扎实,能在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食品标准研究、食品检测和安全管理领域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和产品研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围绕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部需要不断深化改革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作为专任教师,探索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3]。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其主干学科包括食品科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分析化学、微生物学、公共管理等[4]。而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科学主干学科中的必修课程,涉及知识面广、应用性强,且很多食品安全问题都牵扯到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5]。因此,需要以食品添加剂课程为试点,探索围绕新时期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教学改革,以期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鉴于此,本文总结了食品添加剂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等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并对所遇问题进行总结,提出对该课程改革的思考和建议,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一、食品添加剂课程概述
食品添加剂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程共36课时(2学分),开设在大三上学期,参考教材是孙宝国院士主编的国家级规划教材《食品添加剂》(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讲授内容主要有:食品添加剂的定义、分类、编码和选用原则;着色剂、护色剂、漂白剂作用机理,性质和应用;食品香料、香精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食品甜味剂、酸味剂、增味剂的定义、特性和应用;食品增稠剂、乳化剂、凝固剂等定义、作用和应用;食品防腐剂定义、作用机理和应用;食品抗氧化剂的作用机理、分类和应用。授课的方式主要教师灌输式教学。平时主要从考勤、作业(主要是课后习题)和课堂表现方面考核,期末采取闭卷考试形式考核。
二、授课中遇到的问题
(一)授课内容与就业方向结合不够紧密
我校办学服务面向定位是立足安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学生主要在省会合肥及周边就业,主要从事食品生产管理和食品分析检测,食品生产型企业如合肥统一,第三方食品检测企业如安徽公众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典型的实习就业单位。不同就业方向的学生对食品添加剂课程内容的需求不同,从事生产管理的同学需要熟悉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从事食品检测同学,除了基本知识外,需要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标准和技术。此外,法律法规在不断完善,国家标准在不断修订,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动态掌握食品添加剂相关标准的能力。
(二)授课方式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采用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很多学生不能真正理解知识,不利于食品添加剂知识的灵活应用,没有理解和思考就不易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吡咯類天然着色剂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仅停留在了解叶绿素和叶绿素铜钠盐,且叶绿素铜钠盐更稳定,然而,提出如何保持中式快餐绿叶蔬菜的色泽这一问题时,学生没有想到上述知识点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授课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的好不好,学生学的能不能用,不能停留在叶绿素铜钠“是什么”的层面上。
(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足
由于食品添加剂是多学科较差的知识领域[6],36个课时的学习只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简化精炼后教授给学生。学生需要带有求知欲望主动学习才能全面地掌握食品添加剂课程知识。例如食品着色剂发色机理中涉及有关有机化学中电子跃迁和分子轨道知识,知识难度大,被动学习过程中较难掌握,主动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四)平时考核对学习过程监督、促进作用不大
教学过程关于平时考核也遇到一些问题。平时考核主要是有考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组成,在考勤方面,由于学校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参加度很高,基本不缺席,但是有效参与度较低;作业方面,基本是课后习题,学生提交纸质版作业,基本都能够提交作业,但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把相关知识复制了一遍,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课堂表现方面,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交流和讨论等方面,绝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不积极、不乐于参与的态度,无法真正了解学生学的好不好。因此,平时考核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
推荐阅读:《新课程评论》(月刊)2016年创刊,由湖南人民出版社,湖南省新教材有限责任公司主办。作为一本教育类综合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食品添加剂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4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