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18-10-09浏览:次
摘 要:电路综合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 又是难点。所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 并且通过高效教学方法的应用来提升课堂的效率, 使学生能够掌握初中物理的电路知识。在进行例题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计划选择时, 教师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展开, 从而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解决电路问题的基本方法。这些电路问题相对抽象, 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要求很高, 所以在进行教学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基础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电路; 综合题; 思维能力
作为初中物理的重点部分, 电路知识在初中教材中占有了很大的比重, 而作为电路知识的难点, 电路分析及计算应该受到教师的重视。据统计, 电路题目是学生最烦恼的问题之一, 在解决过程中他们受到的重重阻碍, 解决问题方法较难获得。而且各类电路题目各不相同, 题型多变, 学生不能通过记忆来解决电路问题, 只能通过电路基本知识来举一反三, 从而真正获得电路知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提升他们解决初中电路问题的综合能力。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务必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基础, 并拒绝让学生背题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采取让学生大量做题, 通过让他们做题提升他们的感悟能力, 让他们能够在题海战术中获得经验, 从而为学习更多的电路知识奠定基础。
一、利用等效法解答初中物理电路题
电路过程中较难的题目有很多种类, 在进行该类题目的解答时, 务必要巧用各种解题方法, 从而能够将题目与电路知识联系起来, 并能正确快速进行解决。例如, 等效方法的使用, 对于该类解题方法, 常用的等效有;在电路中, 把电流表等效导线, 因为它的电阻很小;把电压表等效成开路, 因为它的电阻很大;而导线又可以等效成一个点。经过简化之后的电路简单明了, 学生分析起来也很容易, 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便能够真正提升效率和正确率。所以, 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不妨多多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解题, 从而让学生能在听讲过程中, 从多题目的经验积累过程中获得经验, 这也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目标的完成。例1.如图1, 电源电压6V不变, R1=10Ω, R2=20Ω, R3=30Ω, 则电流表A1电流表A2示数分别为多少?
在此题目中, 教师便可以利用简化法为学生解答, 从而使得解决题目过程更加简便。首先, 电流表可以简化为导线, 那么根据该简化原理, 我们便可以将图1等效为图2, 通过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图2中的1、2点与电源正极直接用导线相连, 3、4点与电源负极直接用导线相连, 这也就代表着那么1、2点可以看成电源正极, 3、4点可以看成电源负极, 那么, 这样R1、R2、R3都相当于接在电源正负极之间, 所以, 整体来看, R1、R2、R3是并联的, 为进一步简化, 我们将各种数据标注在题中, 从而在使用时能够更方便。标注之后, 得到能看出具体串并联的图3, 电流从电源正极经过电阻到负极, 通过观察, 我们不难发现, A1的电流为R2、R3电流之和, A2的电流为R1、R2的电流之和。分析完之后就是简单的计算了, 得出计算结果为:电流A1=0.5A, 电流A2=0.9A。等效法可以应用到物理解题过程的各个步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去引导学生, 让学生能在解题过程中去发现简便算法, 从而提升他们的做题效率和正确率。巧用等效法, 能使运算简单化, 这种解题技巧, 教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多多使用。
如图, 已知在电路当中U=6V保持不变, R1=6Ω, R2=3Ω, 滑动变阻器的为最大值是9Ω, 当滑片由a滑动到b的过程中, 电流表的示数变化范围是 ()A.3A~1.5A B.1.5A~3AC.3A~lA D.0~1.5A此题目比较复杂, 解决的关键是等效法的使用。首先是电流表等效为导线的使用, 这样, 一来, 电路被简化, 我们将很容易将电路的连接关系搞明白, 接着是将滑动变阻器等效为任一时刻的固定电阻, 这样一来, 电阻的值就被确定, 之后在进行简单的计算就可以求出范围。而且此题中进一步强化了电阻的串、并联和欧姆定律的知识, 学生通过简单的理论知识便可以进行计算。且通常来讲, 对于填空或者选择题来说, 不需要写出具体的过程, 等效法带来的做题时间的节省, 就尤为突出。电阻越大, 电流越小, 故我们在将滑动变阻器电阻值代入的时候, 应该取最大和最小的值, 当为0时, 总电阻为2欧姆, 计算电流为3A, 取最大值时, 总电阻为为4欧姆, 则计算电流为1.5A。
二、利用基本知识解答初中物理电路图
1. 对电学基本规律和特点进行总结
电路的基本知识是学生进行解决电路问题的关键,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授过程中, 可以对电路的基本知识进行总结, 从而让学生将基础打好, 为他们之后理解电路题做准备。其中, 电路知识包含多个方面, 若总结所有知识便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教师在教授时可以进行主要知识的总结。首先, 电路所有知识的最根本,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而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总结为欧姆定律。其次, 电阻阻碍的一种表现形式为发热, 这种现象称为电流的热效应, 而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 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时间的关系:电流流过某段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的平方成正比, 跟这段导的电阻成正比, 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产生热量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电功, 物理学中用电路两端的电压U, 电路中的电流I, 通过的时间t, 则公式为W=UIt。最后, 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和性质。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总电压等于分电压之和, 总电阻等于各导体的电阻之和。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并联电路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倒数之和。
2. 用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利用电路知识解决电路问题的时候, 需要学生将所有知识联系起来, 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进行题目解题方法的选择, 从而最终找出最适合解决的方法。解决题目的过程中, 可以先把已知条件中的物理量用公式表示出来, 再找待求物理量与已知物理量之问的关系, 逐步跟所求量联系起来, 即我们通过物理知识的应用, 将毫无关联的已知条件进行组合, 从而逐渐向问题靠拢, 最终通过物理电路系统的知识进行题目的解答。例如, ab和bc是两根电热丝, 若把ab端接入电压恒定的电路中, 其功率为60瓦, 若把ac端接入同一电路中, 其功率为15瓦, 则把bc端接入电路时其功率为多少?解析:此题若直接开展bc端的电功率计算会比较困难, 所以, 我们可以利用公式进行推算。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为两根电阻丝ab和bc及它们的已知电功率, 但其中电源电压及ab和bc电阻值是多少, 题目并未告知, 因缺少数据, 直接利用公式要直接求出bc端的电功率很困难, 那实际计算时就要进行推理了。用公式对已知条件进行表示, 有;Pab=U*U/R=60W, Pac=U*U/R=15W, 而电阻之间是有联系的, ab端的电阻加上bc端的电阻为ac端的电阻, 根据数学计算, 可以求得Rab/Rac=1︰3, Rbc=3Rab, 再利用倒数进行计算, 可以求得最终bc端的电功率为20W。电路教学是需要教师重视的, 而电路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将电路知识掌握, 对于基本的电路问题能自行进行解决, 并且尽量能做一些深度较大的电路题目, 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电路知识包括很多, 而且相应的定义与公式也有很多, 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 一定要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而且要让学生多多训练相关的计算题, 学生在计算过程中便可以对电路知识有更深一步的掌握。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初中物理电路题的解题思路探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45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