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机制分析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18-07-18浏览:

  这篇价值观论文发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机制分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 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 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性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在社会的广泛关注之下, 逐步进入学校教育领域并成为一个“德育问题”。

  关键词:价值观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同志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并提出明确要求。政府、各种媒体和学校对此进行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但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效度不尽人意。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核心价值观在内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只是从“宣传教育者”的角度去分析研究,使接受者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导致核心价值观难以真正内化。本文从接受理论视域下研究接受者如何愉悦主动接受核心价值观,提高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速度、效度。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受活动的接受理论机制分析

  接受理论是从“接收美学理论“转化过来的,是研究外界信息对接受者影响效果的观点和方法的理论体系。所以,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的接受活动,是接受者出于自身需要,在环境作用影响下,通过某些中介对接受者进行反映、选择、整合、内化、外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接的、完整的过程,通过愉悦有效的接受,使接受主体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核心价值观并外化为行为。

  笔者根据接受理论原理,核心价值观被真正接受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感知获取。姚斯认为信息获取过程不是无条件地全面获取,还是根据接受者之前学习生活中已经形成的各种观念,使得他们在接受中对核心价值观有了潜在的心理期待,当宣传的内容与接受者的期待取向一致时,接受者就会感兴趣,就会把外来的意识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这就是期待视野。所以,笔者认为核心价值观内化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做好丰富的宣传工作,使接受者的对核心价值观心理有所期待,那么接受者就能对传送的核心价值观主动愉悦选取,从而[]达到核心价值观的内化。所以,核心价值观的初步获取阶段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愉悦内化工作的前提条件。

  第二、获知融入。接受者接受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后,经过思维加工、梳理之后就要融入自身的思想体系中。核心价值观被接受者愉悦内化,接受者信息的融入都会引起其核心价值观的优化,促进其接受者对核心价值观感性认识的提高到理性认识。所以,核心价值观的信息获知融入阶段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愉悦内化工作的重要条件。

  第三、固化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接受主体头脑后,接受者将其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此时形成的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十分浅显,还不能成为个人稳固的核心价值观价值,这种价值观必须经过一定反复的磨合认识过程和一定的外化的过程,即经过个体主动愉悦学习与主动客观实践反复验证,逐渐固化内化,随后取向成为自己意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过程。从而由“社会要我这么做”变?椤拔乙?这么做” 。这时,初步内化形成。所以,核心价值观的信息内化阶段是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工作的关键。

  第四、外化行为。初步内化形成后,个体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立的、稳固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将个体思想观念转换为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由“我要这么做”为“我正在(已经)这么做”。初期,外化为行为虽然形成,但受外界影响还是较大。需要优化外界环境进一步强化此行为的正确性,逐步形成行为习惯。所以,在核心价值观接受活动中,通过理论灌输、理论教育固然可以提高接受者的思想认识,但要真正使之形成接受者的价值观念,必须引领接受者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活动、实践检验,才能真正使接受者领悟、认知和验证已有思想观念,最后形成自己独立的、稳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所以,核心价值观的外化阶段是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得以最终形成。

  所以,核心价值观内化,是接受者对信息感知获取、获知融入、固化内化和外化行为的过程,形成接受者的积极主动愉悦接受,提高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速度、效度和持久力。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愉悦内化障碍分析

  在掌握了接受理论原理后,核心价值观怎样愉悦接受。随后分析愉悦接受障碍因素有哪些,笔者认为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依据。

  第一、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的内在因素分析。接受理论认为驱动调节系统由接受者不同层次的需要、动机和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情感、情绪、意志、信念、兴趣、直觉等心态要素构成,可以激活或关闭脑神经的觉醒结构,引起接受活动的发生与终止,提高或降低接受效率满足接受者的需要的驱动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愉悦内化的首要条件。如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合、满足接受者的心理需求,则接受者就会激活神经中的觉醒的脑结构,产生巨大的兴趣,引起接受活动开始运行,然后积极、愉悦、主动地接受。但当前,如何进行核心价值观内化是从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来考虑,忽略了接受者的个体需要。如教育就业问题、医疗保险问题、住房养老问题等。这些问题因素导致核心价值观的需求动力不足,接受效果不理想。接受者不能激活神经中的觉醒部分的脑结构,导致接受者学习索然寡味。

  第二、核心价值观内化障碍外在因素分析。笔者认为影响接受的外在因素:宣传者的教育工作不到位。宣传者把宣传核心价值观当作自己的一份工作或任务,完成即可。宣传和教育者的方式方法不到位。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后提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但是怎么融入,缺少方法,从而导致接受者的期待视野与实际不相符,影响接受主体对核心价值观内容的期待,降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愉悦内化。接受者的接受环境比较消极。一些媒体和文艺作品受市场经济影响宣传金钱观,还有以公谋私的党员干部也屡见不鲜。这种消极的接受环境,严重影响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速度、效度。

  三、从接受理论视域下培育接受者愉悦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根据以上接受理论机制、障碍因素分析。如何使接受者愉悦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以为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第一、宣传教育者要把重点转向接受者。充分尊重接受者学习的主动地位,满足接受者不同层次的合理需求,提高接受者对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速度、效度。

  张耀灿指出,“受教育者(接受者)虽然是教育客体,但受教育者(接受者)并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影响,他们在教育过程中进行自我教育;并且这种教育活动,只有通过教育对象积极主动地接受并内化,才能真正起作用。”所以,只有把宣传教育和研究的重点转向接受者,接受者对核心价值观内化的速度、效度才能提高。

  第二、多途径多方法。习近平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 不能仅依赖于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的途径宣传,各个领域都应发动起来,在各个社区、居委会等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把核心价值观内容内化与各项社会活动联系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抽象的内容寓于具体实践活动中,如寓于学雷锋活动等,但不要把学习雷锋活动等同突击性活动,像民间戏称“雷锋叔叔没户口,三月来了四月走。”而是应该把学习雷锋作为国家的道德文化,持续坚持下去,这样久而久之,成为人们一种自我约束的道德习惯,达到核心价值观内化到思想,外化到行为的效度。

  第三、净化接受环境。核心价值观内化需要固化内化,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后,才能外化行动,没有一个好的接受坏境,核心价值观很难被接受者内化,就会前功尽弃。习近平指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做到真正为人民服务,这是培育接受者愉悦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外在环境。

  总之,接受理论能把核心价值观内化的方向从以前的以宣传教育者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转向了以接受者为主体的主动愉悦学习模式,接受者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接受效果大为增强。因此,在核心价值观内化过程中,提倡接收理论,对当前核心价值观观的主流意识的培育和?`行,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推荐阅读:高职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对策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机制分析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44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