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舆情研究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12-07-03浏览:

  前言

  社会舆情是和谐社会的晴雨表,社会舆情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公众对我们党建设和谐社会的态度和意见。舆情研究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时代背景下开展起来的。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舆情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中不断发展,并日益引起重视。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这种社会政治态度是包含情、知、意三种要素在内的结构体。认知因素是人的心理活动中比较稳定和深刻的方面,一般是指价值观、人生观等对社会和人的判断等,它是人们在社会学习和社会化过程中习得的。在习得过程中,虽然每个人的认知过程有差异,会形成不同的个人认知结构,但社会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共有的社会心理会对个人认知结构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在价值观念和社会心理上表现出与社会趋同的趋势。情、知、意三要素中的意是指行为意向或行为反应倾向,因为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人们不仅有情绪和认知的反应,还可能有行为方面的表现,因此舆情实际上是政治态度、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的综合表现。舆情研究就是要及时了解民众对中介性社会事项在情绪、认知、行为反应倾向等方面的状况,及时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的稳定运行。

  大学生舆情是大学生对社会存在的印象和评价,是一种社会意识,这种社会意识与大学生的主观意志、心理情感、价值观念等个性化因素密切相关。在大学生舆情形成过程中,大学生以其特有的个性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情感认同等主观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各种信息进行接收、选择和分析,进而形成特定个性化印象和评价,因此,大学生舆情带有个性化主观色彩。

  一、加强舆情研究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新疆是祖国西部边陲重要的安全屏障,是中国21世纪发展重要的能源接替区。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疆总体经济社会发展比较落后,区域和城乡不平衡矛盾突出。目前,新疆的发展和稳定仍然面对许多特殊困难和严峻挑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关键是建立社会良性运行机制。高校是社会多元文化和各种思潮的集中地,大学生群体与其他社会群体相比,更加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科学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政治素质也较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较其他群体要高。同时,大学生价值取向不稳定,处于矛盾和多变状态,再加上心理发育还不成熟,极易对一些社会问题和自身挫折产生极端情绪,因此,加强高校舆情研究,建立舆情状况的汇集与分析机制,畅通学生思想、学习、生活及情绪等问题的反映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对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稳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把建立和完善舆情信息汇集和分析机制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体现了党中央对舆情研究的重视。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指出,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新疆发展和稳定,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疆高校大学生,作为比较活跃和易发生较大波动的民族青年群体构成,其舆情的发生和发展直接影响着新疆高校稳定和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大学生舆情研究,对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校园稳定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新疆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加强舆情研究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是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必然要求。

  新疆是祖国西北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省区,并且是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前沿阵地。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与我们争夺高层次、高学历人才的斗争日趋复杂、激烈;民族分裂势力不断渗透、干扰学校教育,拉拢、引诱青年人,形势十分严峻。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是争夺人心、争夺群众、争夺阵地、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政治斗争,直接关系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直接关系到新疆的长治久安。高校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上的各种思潮不可避免地要反映到高校里来,各种意识形态的较量都会在高校里有所表现,高校非但不是一片净土,而且往往是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漩涡。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自然成为民族分裂主义与我争夺青年一代,与我争夺教育阵地的重要目标。在新疆高校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是意识形态领域各种矛盾最集中的表现。在新疆高校深入持久地开展反分裂斗争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的重要举措,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新疆稳定的治本之策。

  回顾我们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历程,我们应该看到在反分裂斗争中工作有时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很多时候都是问题出现了,有时是已经产生危害了,才去抓某一方面的工作。因此新疆高校要建立舆情分析机制, 加强情报信息的收集,定期分析师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尽早发现和掌握带有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属于思想认识方面的问题,要及时加以引导和教育,提高对敌斗争的预见性,力争做到敌动我知、未动先知,提高反分裂斗争的前瞻性。

  三、加强舆情研究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是高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

  《礼记》曰:“师也者,教之以事喻诸德也。”育人是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宗旨。高校是一个从事教学及科研的场所,高校中有学生群体、教师群体和管理者群体,构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社会空间内,学生群体、教师群体、管理者群体都是舆情主体,特别是大学生,他们接受新思想快,创新意识强,有强烈的独立和自我意识,但心理发育不成熟,对社会问题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容易产生偏激情绪,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和引导,极易产生不理智行为,引发群体舆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大学生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等同于政治理念的灌输,忽视学生个性发展和主体需求,造成学生抵触;二是就事论事,出了问题才会动用各种预案,缺乏防患于未然机制的建立与分析,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总是处于被动状态。

  高校大学生舆情是广大学生主观意志的产物,当大学生无法获取与中介性事物的充分、权威信息时,大学生舆情可能就由一个议论开始,沿着若干级差扩散。因此,高校在进行舆情干预时,除做到快速及时、科学精准、务实有效外,要注意在有关干预的决策及其实施过程中,注意对事关大学生切身利益有关重大事项的知情权的切实维护。只有当学生对舆情事项真实情况的了解越充分,学生对学校的相关干预举措也就愈能理解,也就更利于全校上下形成一致的舆情。舆情研究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虽然分属不同的研究领域,但就形成社会认同的政治态度和思想行为而言,前者为了解社会成员思想状况进而有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基础,也为将舆情研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提供了可行性。将舆情研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范畴,就是要及时了解研究大学生群体舆情的特点及形成与表达方式,抓住苗头,防患于未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结合起来,根据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意识形态要求以及倾向性“思潮”从整体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并根据微观对象的情绪、言行来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立体化格局。

  结束语

  加强舆情研究奠定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就是要探寻大学生群体舆情发生及表达方式,建立大学生群体舆情汇集及分析机制,使思想政治教育究走向科学化。掌握大学生舆情,加强大学生舆情管理,有助于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预见性;合理利用、科学处置大学生舆情信息,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陈月生《群体性突发事件与舆情》[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5.

  2、张克生《国家决策:机制与舆情》 [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4.

  3、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3.

  4、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

  (教社政〔2005〕5号)及其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9号)

  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督查指标体系》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加强舆情研究奠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