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品行修养感恩教育强化教育措施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高等教育发布时间:2014-06-17浏览:

  摘要:感恩意识能升华出丰富的道德情感。人最基本的感恩意识是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羊羔有跪乳之恩”,这是在普通动物身上都能看到的报恩现象。人作为万物之灵,理应比一般动物更有情有义、更知恩图报。父母是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其恩德比山高比海深。

  关键词:感恩,感恩意识,感恩教育,道德教化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代礼文化的‘致和之道’及其当代价值研究”(07BZS034);上海市德育实践课题“中国古代礼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2010-D-05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社科重点项目“礼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建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重点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张自慧,女,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礼文化研究所所长,人文思政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国古代文化史、先秦哲学(上海 20141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我国传统的伦理观念中有许多知恩图报、礼尚往来的古训,“知恩不报非君子”,“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但不知从何时起,感恩意识和感恩行为成为了社会的稀缺资源,人情冷漠、世态炎凉变成了社会风气的苍凉注脚。基于感恩意识淡化与缺失的现状,开展感恩教育,重塑中华民族仁爱礼义、知恩图报的文明形象,已成当务之急。本文拟以当代大学生为个案,对感恩意识和感恩教育问题进行粗浅探析,以期抛砖引玉。

  一、“感恩意识”缺失的成因

  “感恩”一词,《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恩,惠也,从心,因声。”《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感恩就是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牛津字典》的解释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可见,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所给予的恩惠和帮助的由衷认可和真诚回报,感恩意识是对别人给予自己的好处心存感激并试图给予报答的思想和理念。

  在当今社会,我们常常能看到感恩意识淡漠与缺失的现象,即使是在“天之骄子”身上,这一现象也让人忧心忡忡。六旬老人张明星用自己的微薄收入资助了几十个贫困学生,但这些学生大学毕业后却没人回来看望过老人,甚至没人以任何方式对老人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歌手丛飞用义演所得的300多万元资助了178名贫困学生,自己却因胃癌欠下巨债,而他所资助的学生竟没有到医院看望他;2011年11月南京大学逸夫馆楼前的公告栏中,一封“辛酸父亲给大学生儿子”的公开信震撼了世人:父母下岗艰辛度日,儿子却在学校花天酒地,甚至偷改学校收费通知单,榨取父母血汗。面对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状,世人质疑: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此无义,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如此冷漠,怎能奢望他们学成之后能牢记祖国和人民的恩德,肩负起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

  造成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多数大学生作为独生子女获得了太多的关爱,形成了养尊处优的生活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将父母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视为天经地义、理所应当。这种单向的索取习惯使其丧失了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孝敬父母更是无从谈起。第二,部分大学生自我意识、权利意识强烈,但自立意识、责任观念淡薄。具体表现为缺乏自知之明,对自己扮演的社会角色及其社会期望缺乏认知抑或置若罔闻,他们只享受权利而拒绝承担义务。第三,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物欲膨胀的环境使得部分大学生越来越生活享乐化、交往功利化、情感冷漠化、道德虚无化。第四,学校日益升级的市场意识和有失偏颇的办学理念加剧了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滑坡和感恩意识的危机。例如,一些高校双眼紧盯市场需求,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他们的道德修养,使得一些学生在成为专业尖子的同时,也成了道德的侏儒。另外,高校道德教育在致力于“上层建筑”道德灌输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作为道德善端的感恩意识的培育,致使感恩教育成为了高校德育的软肋。

  二、感恩意识在道德教化中的作用

  道德教化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走向和谐的重要手段,其目的是通过对人性中善良因子的培育和扩充,树立起其人之为人的基本理念,升华出丰富的道德情感,拓展出高尚的做人美德,酿造出社会的良风美俗,从而提升全体民众的人格境界,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进步。感恩意识是人性中的善良因子,是道德品行的善端。对其进行培育和扩充,可以为道德教化找到强有力的支撑点。

  1.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是道德教育的生发点

  孟子曾将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作为仁、义、礼、智四种道德品行的善端。他认为:“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燃,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1]在他看来,凡是具有这四种萌芽的人,如果能够把它们扩充起来,那就会像刚点燃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像刚涌出的涓涓之流,终必汇成江河。如果这些萌芽能够扩充,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扩充,并让其自生自灭,就会连赡养父母都办不到。同样,感恩意识也像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一样,是人性中的善良因子,是很多美德的基础。感恩意识之所以能成为道德品行的善端,重要的原因是感恩意识能使人从自私走向无私。墨子曾说:“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2]人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体,是自私和无私兼有的生命存在。一般说来,当一个人与自私之人相处时,其自私的程度会增加;而当他与无私之人相处时,其无私程度会增加。因为当他人无私地给予我们恩惠和帮助时,就会对我们的心灵产生一种有力的触动,改变心中固化的“人各自私也”的看法,并推动我们一步步从自私走向无私。即墨子所说的“跟从爱人者学会爱人,跟从利人者学会利人”。感恩意识能使人在获得关爱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在接受给予的同时学会无私奉献,而无私是各种道德品行的源头。因此,感恩意识是道德品行的善端,是开展道德教育的生发点。

  2.感恩意识能拓展道德理念,升华道德情感

  感恩意识能拓展出良心、爱心、诚心、责任感等道德理念。良心、爱心、诚心、责任感等是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道德理念,也是一个有德之人必须具备的素养。“感恩”二字皆以“心”为底,蕴涵着从内心深处感知他人善意并报答其善行的意思。

  当我们对父母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恩、朋友的相助之恩、上司的提携之恩、大自然的赐予之恩等心存感激时,我们的内心就会产生了一种积极的情感、肯定的道德评价,就会记住了他人给予自己的情分和爱意。这种感激之情的产生和涌动,会促使我们产生一种用语言或行动向对方表达情感和爱意的冲动,此时感恩意识就演化、拓展出良心、爱心、诚心和责任感。譬如,对他人的感激会使我们产生善待他人的良心,由于“良心之声发自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只要你听到它,就能感到它的约束力。听到它又能顺从它去做,你就会心安,觉得轻松愉快,否则就会感到懊恼、悔恨”[3]。这样,感恩意识就转化成了具有道德约束力的良心。感恩是以爱心回报爱心、诚心对待诚心的意识和行为,《小爱大德》一书的作者斯蓬维尔说:“感激就是对他人恩情的承认……感激是赠与,感激是爱。”[4]因此感恩意识产生爱心和诚心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对有恩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知恩图报,是有责任感的表现。因此,“康德和卢梭认为感激是一种责任,是一种美德,这已被没有能力感激的人的明显的卑劣所证实,也证实了我们所有不知感激的人的平庸。”[5]需要说明的是,感恩与其他道德品行之善端的区别在于,它能产生强烈的互动效果,使这种美好的道德情感成倍增值。

  爱父母是感恩教育的始点。一个不能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人,不可能对其他人感恩戴德;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的人,也不可能去爱别人。我们的道德教育要求青少年爱党、爱人民、爱祖国是非常必要的,但只有从爱父母讲起,这种爱的教育才能拥有坚实的基础,才能避免空泛无力。因此,将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作为切入点进行感恩意识培养,“三热爱”的道德教育才会更加有效、更具操作性。尤其重要的是,尊重和孝敬父母的感恩意识经过进一步引导,可使青少年由对父母的孝养推及对所有老人的尊重,从而达到尊老敬老、和谐社会的目的。《孝经》云:“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6]这表明,孝敬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或轻侮他人的父母,就能做到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古代帝王推崇孝道,甚至“以孝治天下”,其重要原因就是孝道背后的感恩意识有助于社会的道德教化。因为,由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与报答可以拓展出对所有帮助自己、有恩于自己的人的感激与报答,进而形成对他人和社会心存感激的仁爱情怀和乐观心态。

  3.感恩意识能融洽人际关系,实现社会和谐

  感恩意识的培育和扩充能使人学会感谢他人、感谢社会、感谢自然,可以培养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能力和态度。感恩意识好比是人性深处的一根琴弦,一旦被拨动,就会产生共振,引起共鸣和衍射,促发更多更美好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因此,感恩教育是一种发掘善端并扩展善端的教育方式,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感恩以人性为基点,以互敬互爱为载体,行为主体之间的无私与真诚弱化了被动、强迫、命令,强化了主动、自觉、情义,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伪诈、刻薄、势利,突出了彼此之间的善良、宽容、尊重,使得友善交往与和谐共存成为美好的现实。在相互感谢、相互尊重的情感互动之中,实现感恩意识的同构守恒和互养循环。斯蓬维尔认为:“感激几乎总是孕育着慷慨,而慷慨则孕育着感激。感激能产生一种相互的爱和一种爱的热情。”[7]在受恩与报恩的循环中,我们会拥有更加和谐美好的人际关系。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颗和平仁爱的种子。如果人人对他人和社会心存感激、知恩图报,那么家庭就会温馨和睦、幸福快乐,社会就会和谐稳定、文明有序。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道德品行修养感恩教育强化教育措施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13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