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稳定的心理品质构成了人的个性,并决定着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研究创新型人才,应该研究他们具有的独特的心理品质,因而,我们将以大学生为研究群体,从心理品质方面分析创新人才,把握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品质,这样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心理品质结构是由功能上相互联系的心理品质因素构成的统一体。心理品质结构是由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组成的。创新型人才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品质就是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品质,不同的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品质相互作用形成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结构,这种心理品质结构对创新型人才具有很大的作用。
进行创新型人才培养,首先需要构建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主要由基础理论知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意志等要素组成。其中,创新思维表现为做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创新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必备条件。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更是人的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创新能力中,实践是最重要的部分。创新意志是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调节和维持系统,是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创新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创造目的并支配其创造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了解他们头脑中已经形成的对创造型人才的认知,来确定其对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认知结构。
1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和封闭式问卷,调查大学生对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钩的认知。开放式问卷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上海大学不同专业抽取大一至大四共300人,回收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1.33%,其中男生132人,女生144人。对收回的开放式问卷依据与心理品质相关的词汇的出现频率进行排序、筛选、整理,最后,选出频率最高,且最有代表性的78项与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相关的短语或词汇。这78个词语涵盖了创新心理品质中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这五个品质。对这78个词语的重要性做出5个等级的评定(5为非常重要l为非常不重要),编制成封闭式问卷。随机抽取150名本科生进行封闭式问卷的作答。
2调查结果
通过研究对大学生对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认知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综观结果,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具备创新理念和创新思维、善于把握机遇、富有创造潜力、表现自信、目标明确、有坚韧的毅力、较强的求知欲、较强的实践能力、能积极进取是比较重要的;而思想开放、记忆力超常、具有领导才能、好奇心强、耐得住寂寞、幽默、谦虚、较好的审美能力、献身精神、科学幻想等品质相对而言更不重要。
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结构研究总体涵盖了认知品质、情感品质、意志品质、个性心理倾向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
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对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的理解也主要涉及这些方面,说明大学生和专家们的理解相近,但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如Csikszentmihalyi(1996)!娓出了lO对辩证存在的常见的创新者具有的人格特征,即:他们拥有充沛的体能,但是通常都是安静的休息者;聪明又天真;贪玩又遵守纪律,或者说既有责任感又无责任感;有时想象、幻想,有时又有根深蒂固的现实感;既外向又内向;有时谦逊有时自傲;某种程度上回避刻板的性别角色,同时对工作又极端地拒绝:他们的开放性和敏感性使得他们经受苦难和痛苦,同时也带给他们无穷的快乐。
3发展大学生的创新观
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发现大学生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心理测试及结果解释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等途径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实践活动,有关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很少,效果往往不够理想,所以很多学生能建议能多开讲座以及心理健康方面的必修课程,从而加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的力度;并建议可以设置心理素质锻炼的专门机构,多进行社团活动,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些说明我们要从多渠道加强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的培养。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对对创新型人才的认识已由一种单一的创新观发展成为综合的创新观。大学生对创新型人才的心理品质的认知水平比较高,因此需要我们在创新教育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强化训练这些心理品质。而针对大学生对某些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心理品质的认知水平还不高的情况,则需要学校采取更多措施塑造大学生的这些心理品质。
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起点和关键。在本次调查中,创新思维在大学生描述创新型人才应具各的心理特征中排在第一位,所以我们需要非常注重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对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首先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的问题意识薄弱,急需塑造。创设问题情境是塑造大学生问题意识的可行性策略之一。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设置各种问题,重视诱导,鼓励学生大胆设想,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激化学生探索问题的热情,并保护其独创的观点。二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既要重视分析、演绎能力的培养,更要重视归纳、综合能力的培养,培养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三是进行创造技法训练。通过创造技法的训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为今后的创新活动奠定基础。在大学生认为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中,“坚强的意志”排名也很靠前。创造要求具备不断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作为前提,但是目前大学生创造心理在意志品质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容易在创造失败后产生挫折感,并缺乏锲而不舍的精神,所以,他们的意志品质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既需要外力拉动又需要内因驱动。通过营造宽松的有助于创造思维的氛围,并列举生动的事例进行教育,来使他们认识到,很多创造者的成功都在于比常人多坚持了一下。创新意志主要靠大学生有意识地自觉磨练,引导自己借助心理暗示等因人而异的方法,从而逐步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养成持久坚韧的毅力。个体的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是主客观因素在实践活动的联结下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与结果。“较强的实践能力”位子创新型人才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前十名之内。人的实践活动在能够对现实世界进行批判和改造的同时,也能对自身进行改造与发展。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可以不断提出新课题,然后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的再深入过程推动人的认识发展。同时,因为每个人具备的实践客观要求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与人原有的知识、素质及能力通常会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人从事实践活动时,容易产生主客体矛盾。而创新能力的提高的过程就是主体解决矛盾中出现的主体性效应也即客体主体化的过程。由此可知,学生从事的各种实践活动是其创新能力发展的载体和关键性环节,与此同时,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也离不开实践活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大学生对创新型人才心理品质结构的认知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gaodengjiaoyu/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