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速测试技术是地震勘探方法之一,也是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水利水电工程、石油工程、铁路工程、冶金工程、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众多岩土工程地质勘察领域,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一般来说,波速测试可原位测定压缩波(P波)、剪切波(S波)和瑞雷面波(R波)在岩土体中的传播速度,从而避免了室内测试所带来的误差,它能有效地解决许多地质问题,诸如确定场地土类型、建筑场地类别;提供断层破碎带、地层厚度、固结特性和软硬程度、评价岩(土)体质量等;并可计算工程动力学参数,如动剪切模量、动弹性模量等。
当固体介质受到外力冲击时,介质受到应力作用而产生应变,在作用于介质的应力消失后,应变和应力失去平衡,应变就在介质中以弹性波的形式由介质中的质点依次向周围传播,这种弹性波成分比较复杂,既有面波又有体波,体波又分为压缩波(P波)和剪切波(S波),剪切波的垂直分量叫SV波,其水平分量称Sh波。在地层表面传播的面波可分为瑞雷波(Ray lcigh)和拉夫波(Love),各种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征和速度各不相同。
弹性波速测试方法有:面波勘探法检测地层的瑞雷波速度后,推算出地层的剪切波速度;单孔法或跨孔法可测定地层的压缩波的速度Vp和剪切波的速度Vs。在岩土工程勘察中,通常只需测试地层的剪切波速度Vs,采用的测试方法以单孔检层法最为简单方便。
二、几种波速测试方法
1、面波勘探,也称弹性波频率测深,是国内外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面波在自由表面附近传播时,质点在波传播方向的垂直平面内振动,振幅随深度呈指数函数急剧衰减,质点的振动轨迹以波传播的方向或反方向的椭圆轨道运动。
面波分为瑞利波(R波)和拉夫波(L波),而R波在振动波组中能量最强、振幅最大、频率最低,容易识别也易于测量,所以面波勘探一般是指瑞利面波勘探。人们根据激振震源的不同,又把面波勘探分为:稳态法、瞬态法、无源法。它们的测试原理是相同的,只是产生面波的震源不同罢了。目前常使用瞬态面波法进行勘探。
面波与地震勘探中常用的P波和S波不同,它是一种地滚波。弹性波理论分析表明,在层状介质中,拉夫波是由SH波(水平方向S波)与P波干涉而形成,而瑞利波是由SV波(垂直方向S波)与P波干涉而形成,且R波的能量主要集中在介质自由表面附近,其能量的衰减与r-1/2成正比,因此比体波(P、S波∝r-1)的衰减要慢得多。在传播过程中,介质的质点运动轨迹呈现一椭圆极化,长轴垂直于地面,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传播时以波前面约为一个高度为λR(R波长)的圆柱体向外扩散。
在各向均匀半无限空间弹性介质表面上,当一个圆形基础上下运动时,由它产生的弹性波入射能量的分配率已由Miller(1955年)计算出来,即P波占7%、S波占26%、R波占67%,亦就是说,R波的能量占全部激振能量的2/3,因此利用R波作为勘探方法,其信噪比会大大提高。
-
单孔检层法,也称弹性波速度测井,是在一个垂直钻孔中进行波速测试的一种方法。按照震源和检波器在钻孔中所处的位置,可分为:地表激发孔中接收法、孔中激发地表接收法、孔中激发孔中接收法、孔底法等四种测试方法,常用地表激发孔中接收法。
以岩(土)体的弹性特征为基础,通过测定不同岩(土)层的S波、P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岩(土)体的动弹性参数,据此判定岩(土)体的工程性质,为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实测一般采用单孔检层的地表激发孔中接收法,即地面激发以产生弹性波,孔内由检波器接收弹性波。当地面震源采用叩板时可正反向激发,并产生S波,利用剪切波震相差1800的特性来识别S波的初至时间。
实测通常由震源和记录仪器组成,叩板震源设置一般距孔口2~7m,平放一块压重物的木板,测试孔应位于木板长轴的中垂线上,使木板与地面紧密接触。木板长2.5~3.0m,宽0.3~0.4m,厚0.06~0.10m,上压约500~1000kg的重物。当分别水平敲击木板两端时,产生弹性波(此时以S波为主)。记录仪器由井中三分量检波器和工程地震仪构成,三分量检波器放置井中某一深度,接收由震源产生的弹性波信号,并通过连接电缆输送给地震仪,再由地震仪记录并存储以备后期数据处理之用。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波速测试在勘察工程中的应用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dizhikuangchan/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