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S开发区A东西块2001年5月开始注聚,目前已进入含水回升期,由于层间矛盾突出,聚合物利用率低,井组间受效不均衡。为了更好的改善驱油效果,均衡受效,在分层井上进行层间交替周期注聚,探索周期注聚与分层调整、分质注入相结合提高聚驱开发效果可行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探索不同类型中小河系储层合理聚驱开发模式提供了技术借鉴。
关键词: 分层井,周期注聚, 注入参数, 效果分析
Abstract: S development zone of A thing beginning May 2001 polymer injection, at present has entered the water cut back up period, due to serious conflict between the layers, polymer utilization rate is low, between production by effect is unbalanced. In order to better improve oil displacement effect, balanced by the effect, in layered on alternate between the layers inoue polymer injection cycle, explore the polymer injection and stratified periodic adjustment, high quality combined polymer flooding into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results feasibility, test obtained a better effect, to explore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he river reservoir reasonable polymer flooding development model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technology.
Keywords: layered Wells, polymer injection cycle, injection parameters, the effect analysis
中图分类号: {S1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国内外聚合物驱开发油田在分层井周期注聚开发模式方面的专项研究还没有先例,没有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可以遵循和借鉴,所以本技术的思路主要在深入研究聚合物驱油机理基础上,依据聚合物的粘、弹特性,结合聚驱区块笼统井周期注聚的成功经验,探索分层井周期注聚的合理注入方式、停注周期及注入参数,以寻求一种充分有效的改善聚合物驱开发过程中区块注聚状况,提高聚合物利用率及降低聚驱开发成本的新的聚驱开发模式。聚合物调剖作用在中后期逐渐变差,剖面出现反转,一方面是由于油层条件的层间差异引起,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注入聚合物参数与油层匹配性变差,目前的工艺只能满足不同油层同质分强度注入,不能实现对不同类型油层进行更精细参数优化的要求,A东西块分层井上进行层间交替周期注聚,探索周期注聚与分层调整、分质注入相结合的技术在这一点上取得了较大进步,实现了不同类型油层在分强度注入同时,实现了分浓度注入,很大程度上调整了分层聚合物用量,提高聚合物利用率,探索一种新的聚驱开发模式,进一步改善聚合物驱开发效果的可行性。
1 分层井周期注聚现场实施情况
1.1试验区选择原则
(1)油层层间矛盾突出,分注层段间夹层厚度大于1.0m,稳定性连续1-2个井组范围;
(2)注入井注入压力较低,注入强度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3)周围油井含水、采聚浓度高,油层存聚率低;层间聚合物用量差异大于30%以上。
1.2试验区选择结果
根据上述原则,选取A东西块206队4注8口采油井组于 6月份进行分层周期注聚调整。井组油层平均有效厚度11.46m,平均渗透率762×10-3μm2,分别比区块高1.45m和128×10-3μm2,层间和层内矛盾突出,油井采聚浓度达到466mg/L,是全区平均水平1.35倍,油层存聚率低,综合含水92.67%,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19个百分点。试验前4口注入井日配注清水468m3,母液152 m3,总量620m3,日实注620 m3,注入压力10.13MPa,比全区低2.27MPa,注入浓度913mg/L,注入粘度43.9mPa.s,采用1800万高分子聚合物注入。周围8口油井日产液1433t,日产油105t,综合含水92.67%,流压5.5MPa,采聚浓度480mg/L。聚合物用量628mg/L,比全区高18.9个百分点。
1.3试验区储层发育特征及夹层稳定性
试验区开采葡一组油层6个沉积单元,其中PI1-4砂岩组以泛滥平原项曲流河道砂体沉积为主,主要发育P1沉积单元;P2砂岩组以分流平原先驱流河道砂体沉积为主,主要发育P3沉积单元。井组范围内夹层分布稳定,夹层厚度在3.0m左右,垂向上两个大厚夹层能满足将P4砂岩组分成2-3段开采。
1.4试验区分层注入工艺选择及层段划分
从研究目的出发,在夹层满足条件下能细分尽量细分,最好能实现两级三段注入,目前现场试验过的主要是偏心分层配注工艺,其技术还不成熟,配套测试技术适应性较差,而比较成熟的聚驱分层配注工艺是环形降压槽分管注,但其最佳分注层段为一级两段,配套测试技术比较成熟,考虑到该项调整技术的探索性目的,保证试验正常顺利实施,综合评价采用环形降压槽分注工艺实现一级两段分层注聚。根据夹层发育情况及分注入工艺技术条件,试验区油层开采层段垂向上划分两个,A4砂岩组为层段一:射开砂岩厚度7.88m,有效厚度5.78m,平均渗透率945×10-3μm2;A7砂岩组为层段二:射开砂岩厚度7.70m,有效厚度5.68m,平均渗透率570×10-3μm2,见表1。
表1 分层周期注聚井基本情况表
井号 |
A4 |
A7 |
砂岩(m) |
有效(m) |
渗透率(μm2) |
砂岩(m) |
有效(m) |
渗透率(μm2) |
A53 |
2.8 |
2.6 |
1.200 |
8.7 |
7.3 |
0.734 |
A53 |
10 |
8.3 |
0.800 |
8.3 |
6.4 |
0.520 |
A55 |
9.6 |
6.4 |
0.824 |
8.4 |
7.0 |
0.717 |
A54 |
9.1 |
5.8 |
0.958 |
5.4 |
2 |
0.309 |
平均值 |
7.88 |
5.78 |
0.945 |
7.70 |
5.68 |
0.570 |
1.5项目现场实施
注入工艺采用环形降压槽分注管柱,通过调换配注芯,实现分层段交替停注聚,层段周期注聚半周期初步定为15天,已进行了8个周期。前三个周期对注入强度进行优化,试验前注入强度为13.5m3/d.m,试验后PI1-4层段注入强度下降到12.8 m3/d.m,PI5-7 配注强度提高到14.3m3/d.m;第四个周期开始对注入浓度进行调整,调前浓度度为913 mg/L,注入粘度43.9mPa.s,调后PI1-4 层段注入浓度调到1834mg/L,注入粘度上调到86.7mPa.s,上调了2倍;A7层段注入浓度调到1421mg/L,注入粘度上调到64.2mPa.s,上调了1.5倍;第五个周期对分层停注周期进行调整,PI1-4 层段停注周期由15天上调到20天;PI5-7层段停注周期由15天下调到10天。
2 分层井周期注聚试验效果
2.1通过优化注入参数,试验后注入压力相对稳定
试验先根据油水井动态变化对注入强度、注入浓度、停注周期分步调整,通过优化注入强度-注入浓度-停注周期等,试验后注入压力稳定,没有因周期注聚压力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产液量调整过程中没有出现大幅度变化,含水出现下降趋势。2.2注入剖面得到调整,低渗透层动用状况得到较好改善。
试验区注入速度由0.18PV/a降到0.09PV/a,并实现了不同层段分质注入。从A53井连续注入剖面资料显示,开展分层周期注聚后,不但实现了层段分质注入,解决了层间矛盾,同时有效减缓了层内矛盾,改善了PI5+6-PI7层段油层动用状况。A53井分层周期注聚后PI5-7层段吸水量由分注前7.5 m3提高到83 m3,注水强度由4.69 m3/d.m提高度到12.97 m3/d.m,而且吸入剖面均匀;A 4层段吸水量由142.5 m3降到58 m3, 注水强度由17.1 m3/d.m降到7.94 m3/d.m。
2.3周围油井见到了初步效果
调整后周围8口采油井日产液1532t,日产油114t,综合含水92.56%,流压5.0MPa,采聚浓度450mg/L,与试验前相比日产油增加9t,综合含水下降0.11个百分点,流压下降0.5MPa,采聚浓度下降30mg/L。而全区其它油井相同阶段含水上升1.5个百分点,采聚浓度上升了21mg/L,分层井周期注聚见到初步效果。
2.4油层存聚率提高
调整后试验区油层存聚率由84.56%上升到86.41%,上升1.85个白分点,而全区相同阶段存聚率由87.23%下降到86.73%,下降了0.5个百分点。
2.5经济效益分析
从节省干粉、清水、增油角度计算,截至2005年12月,4口分注井通过周期注聚,共累积节省清水19524m3,累积节省干粉 23.3t。同时4口分注井周围8口油井累积增油1650t。每吨原油价格1722元,吨油操作成本495.82元,每立方米清水价格3.45元,高分子聚合物价格为1.4万元/吨,获纯利润241.68万元,取得了较为理想经济效益。
3 结论及认识
(1)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实现了不同类型油层分质注入,并通过周期注聚调整了层间的聚合物用量。
(2)分层井周期注聚参数调整方法是合理的。
(3)分层井周期注聚调整技术更加精细化,低渗透油层动用状况得到改善,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得到有效控制。
(4)该项技术优点操作简单,只需调整配注芯,投捞堵塞器,没有增加测试难度,配注量调整与笼注井相同,不受气候影响。
(5)随着聚合物驱开发规模不断扩大,纯油区东部中小河系储层和二类油层发育条件变差,开发层数增多,层间差异增大,该项技术在目前工艺条件下,可以实现不同类型油层的合理有效开发,应用前景广阔。
参考文献:
[1] 王常斌.机械采油工艺原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S开发区A东西块分层周期注聚实践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dizhikuangchan/5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