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地质矿产发布时间:2020-12-21浏览:次
摘 要:在进行桩土共同作用的桩筏基础设计时,其核心之一是合理评估筏板的荷载分担特性。为了准确得到筏板的荷载分担比大小,基于桩土筏相互作用理论提出了竖向荷载作用下考虑土体非线性弹塑性的刚性板桩筏基础实用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土体参数、桩数、桩间距、桩长及桩径对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并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考虑基础整体安全系数影响的筏板荷载分担比归一化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基础整体安全系数对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大小有重要影响,安全系数越小,筏板荷载分担作用越大;桩数、桩长、桩间距直接影响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大小,但其影响程度存在差别,桩间距影响较显著,桩长次之,桩数影响程度较弱;采用归一化分析模型能较好地统一不同参数对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初步验证了归一化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桩筏基础;荷载分担比;桩土相互作用;安全系数;归一化模型
傳统桩基础设计方法通常假定上部荷载全部由桩来承担,不考虑桩间土对基础承载力的贡献。在过去几十年的工程实践中,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认识到传统桩基础设计方法在某些情况下过于保守,由于筏板与地基土客观存在的接触作用,筏板能分担相当一部分上部荷载[1-3]。因此,如果在桩筏基础设计中考虑筏板的荷载分担作用,除了能满足建筑物对基础安全性和变形的要求外,还能减少较为可观的桩数,降低基础工程造价。
早在20世纪30年代,工程设计人员根据简单的共同作用原理,采用地基土分担“老8吨”(即80 kPa)的规定对上海高层建筑进行桩基设计,相关建筑至今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这种设计方法虽然较为简单,未考虑基础形式对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影响,但其充分体现了桩筏共同作用的设计理念。基于桩筏共同作用设计方法的核心之一是合理确定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大小。相关学者基于工程经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等手段对桩筏基础筏板荷载分担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计算方法[4-11]。但需要指出的是,总体来看,这些计算方法计算参数的确定较为困难,经验性较强,不便于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广泛应用。
鉴于此,笔者基于刚性板桩筏基础共同作用计算模型,通过分析一系列不同土体参数及基础几何参数下的桩筏荷载分担比变化规律,提出了考虑基础整体安全系数影响的归一化筏板荷载分担比分析模型,并通过10个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归一化模型的准确性。
1 既有计算方法分析
表1为相关文献中给出的桩筏荷载分担比计算方法。从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桩、筏荷载分担比计算方法都需要较多参数,如方法1、2、4,而这些参数的确定又较为复杂,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诸多不便。
此外,目前的桩、筏荷载分担比计算方法多为“确定性”计算方法,无法考虑荷载分担比在加载全过程中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1、4考虑了桩基荷载分担比随沉降的变化过程,但由于桩筏基础的沉降预测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设计阶段往往难以准确预测出基础沉降值的大小。因此,在实际设计中难以准确计算在工作荷载作用下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大小。
考虑到基础整体安全系数Fs较基础变形更容易在设计阶段确定,因此,以工程设计中常用的安全系数Fs作为变量,建立起筏板归一化荷载分担比分析模型,更便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应用。
2 桩筏基础分析模型及验证
2.1 刚性板桩筏基础分析模型
图1为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模型,为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计算效率,筏板假定为刚性筏板。在刚性筏板假定的基础上,筏板下各桩头具有相同的沉降值。对于实际工程而言,由于筏板自身、群桩和上部结构对基础体系刚度的贡献很大,采用刚性筏板基础也能较好地反映桩筏基础的荷载分担特性[12-14]。
需要指出的是,计算过程中土体弹性模量E需要根据节点相应荷载值进行不断调整修正。计算得到各节点应力后,按照式(9)对土体实际弹性模量进行修正,然后按照修正后的弹性模量E计算地基刚度矩阵Ks,并代入整体荷载位移方程(7)进行求解。
6)采用增量法对式(7)进行求解。由于假定为刚性筏板,为了保证筏板的各节点的位移相同,需通过乘(或加)大数法对式(7)两侧元素修改后进行求解来实现,其具体处理方法可参考文献[12-14]。对于筏板荷载分担比的计算,根据式(7)可得到不同筏板沉降下桩身、筏板节点的位移wp;考虑桩土界面位移协调条件wp=ws,基于方程(1)可得到各节点的土反力Ps,通过对各节点土反力进行求和计算,即可分别得到桩基、筏板各自所承擔的荷载值,从而得到筏板的荷载分担比大小αr。
2.2 模型验证
以Basile等[15]给出的经典计算案例为例,其桩筏基础布置及相应材料参数如图2所示。筏板尺寸为6 m×10 m,筏板厚度为1 m,筏下布置9根桩径为0.5 m、桩长为20 m的桩基,单桩基础竖向抗压承载力为873 kN。
3 筏板荷载分担比归一化分析
3.1 计算工况
采用上述介绍的刚性桩筏基础共同作用分析模型进行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参数分析,其计算模型如图4所示。
3.2 筏板荷载分担比影响因素分析
3.2.1 土体参数影响
从图5可以看出,随着基础整体安全系数Fs的减小,筏板荷载分担能力逐渐发挥,其相应的荷载分担比αr逐渐增大。总体来看,当基础整体安全系数Fs>4时,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变化速率显著降低,筏板荷载分担比基本维持不变。这可能是因为上部总荷载Q相对较小,大部分桩侧与筏板节点应力仍处于弹性受荷状态,没有进入屈服阶段,桩基础与筏板同步承担上部荷载。此外,从图5中还可以看出,土体参数对筏板荷载分担比基本没有影响,这主要与模型假定的均质土体条件有关,桩基及筏板的承载性能同步、成比例发挥。
3.2.2 桩数影响
图6所示为在不同桩数条件下筏板荷载分担比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Fs的变化规律。与直观理解不同的是,在初始加载阶段,随着桩数的不断增加,筏板荷载分担比也逐渐增大。其原因是桩间距保持恒定,因此,单桩所分摊的筏板面积一致,而由于群桩效应的存在,桩数越多,筏板中间部位的桩基荷载发挥能力越弱,导致在基础整体安全系数较大时,筏板荷载分担比随着桩数的增加而不断增大。
3.2.3 桩间距影响
图7所示为在不同桩间距条件下筏板荷载分担比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Fs的变化规律。在此只介绍桩数为100时的变化规律,其他工况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与之完全相同。筏板的荷载分担比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显著提高,因此,在桩筏基础设计中采用大桩距桩基布置方案不仅能有效发挥筏板荷载的承载潜力,还能减少桩基数量,节约建设成本。
3.2.4 桩长影响
不同桩长条件下筏板荷载分担比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Fs的变化规律如图8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桩长的增加,桩基荷载承载力提高,筏板所承担的荷载比例逐渐降低,但降低的幅度明显减小。
3.2.5 桩径影响
桩径对桩筏荷载分担比的影响如图9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桩径的增大,筏板荷载分担比也逐渐增大。这是因为在保持桩间距比S/d恒定情况下,桩径d越大,相应的桩间距离S也越大,单桩分摊的筏板面积也更大,单桩承载力的增长水平(基本与桩径d的一次方呈比例)要低于筏板承载力(与桩径d的二次方呈比例)的提高幅度。
3.3 筏板荷载分担比归一化模型
经过大量拟合分析,提出了归一化筏板荷载分担比αr′概念。图10所示为归一化筏板荷载分担比随基础整体安全系数变化曲线,其中归一化筏板荷载分担比αr′定义为
从上述归一化筏板荷载分担比αr′定义来看,桩间距S对筏板归一化荷载分担比的影响较为显著,桩长lp次之,桩数N的影响程度较弱。
推荐阅读:大柱山隧道地质分析类论文发表期刊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均质地层中桩筏基础筏板荷载分担比的归一化分析方法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dizhikuangchan/54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