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地质矿产发布时间:2020-01-02浏览:次
摘要: 南昌市南部新建县广泛分布由古风沙和现代流沙组成的沙化土地。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选择新建县南部厚田沙地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观察法、描述法和系统调查分析法等定性评价方法对上伏风沙地貌的类型和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下覆古风沙的OSL年代、粒度组成及色度参数等定量分析方法,探讨亚热带湿润区风沙地貌遗产的美学特征。结果表明:厚田风沙地貌包括现代风沙沉积和晚第四纪古风沙沉积。
现代风沙沉积大致始于14 ka B.P.,以纵向沙垄、穹形沙堆、辫状沙堆、平沙地等微地貌形态为主;晚第四纪古风沙沉积时间约为77.0~14.9 ka B.P.,以板状交错层理为主,地层序列丰富,是蕴含古环境演变信息的特殊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风沙地貌具有色彩美、旷远美、形式美和生命美等美学特征,具有良好的地学旅游开发价值。定性评价与定量分析相结合,可丰富风沙地貌美学研究的内容,也可为中国南方亚热带湿润区风沙地貌的地质遗迹保护和地学旅游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厚田沙漠;风沙地貌;美学价值;旅游开发;江西南昌
《福建地质》本刊是福建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主管的综合性地质科学学术刊物,刊登内容主要为基础地质、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岩石矿物、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应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环境地质、遥感地质、地质实验与测试技术、测绘、矿业开发,以及国资源管理等方面内容,热忱欢迎广大作者、读者跟踪投稿,并提出定贵意见。
中国风沙地貌主要分布于华北北部和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是在风力作用下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具有特殊外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地貌实体和组合,是地貌遗产之一[1]。2000年以前,国内对风沙地貌的研究多集中在对旅游地风沙地貌特征的定性描述,尚处于研究的萌芽阶段。2005年,在西班牙举办的第6届国际地貌学大会上,与会代表们讨论了地貌遗产、遗迹评价和旅游地貌学等学术问题后,我国一些学者掀起了沙漠旅游研究的高潮[2]。
黄耀丽等[3]将中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分为3个自然大类,并分析了各类资源的特征。李翠林[4]将中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细分为沙漠风光、鸣沙山、雅丹景观、荒漠生物景观、沙漠遗址5个类型。近年来,随着以风沙地貌为主题的旅游地质公园的建立,北方风沙地貌遗产价值的研究成果丰硕[5-8]。吴月等[9]对腾格里风沙地貌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赵得成[10]提出在沙漠景区建立治沙和旅游互为共生的沙漠旅游系统,将风沙地貌遗产和旅游开发纳入风沙地貌学研究。
从地域上看,上述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西北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的鄱阳湖地区也存在规模较大的风沙地貌,与北方沙漠具有相似的景观单元,是中国南方亚热带最大的风沙化土地。然而,目前对亚热带湿润区风沙地貌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形成机制[11]、地质时代[12-14]和沙山治理[15-16]等方面,尚未研究其美学价值。因此,笔者选择南昌市新建县南部的厚田沙地,在实地考察与采样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法、描述法和系统调查分析法等定性方法,并与粒度组成及色度参数等定量研究方法相结合,探讨厚田沙地风沙地貌遗产的美学特征,为厚田风沙地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1 自然地理概况
厚田沙漠位于新建县厚田乡南部,地理坐标为28°25′~28°30′ N, 115°46′~115°48′ E (图1),东临赣江,西枕锦江,距南昌市28 km。厚田沙漠由现代流动沙丘砂和古沙丘砂组成。现代流动沙丘砂主要由灰色裸露沙地、灌丛沙堆和平沙地组成;古沙丘砂主要由黄红色-棕红色沙丘砂和砂质古土壤组成,分布于赣江二级阶地上,构成硬梁地或覆沙硬梁地[17]。该区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4℃,年降雨量1 547.5 mm[18],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偏北风强劲,风向单一,风速可达7.96 m/s,为厚田沙漠风沙地貌发育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植被主要有单叶蔓荆、球柱草、马鞭草、狗牙根、含羞草决明、麻黄草以及人工种植的美国湿地松等[18-19]。厚田沙漠景区被誉为“江南第一大沙漠”[20],主景区已开发了沙漠休闲、水上游乐、体育竞技和民族风情等旅游项目。
2 风沙地貌类型与特征
厚田沙漠位于鄱阳湖南部,是长江中下游亚热带季风湿润地区风沙化土地的典型代表。风沙地貌的类型与规模受制于沙源、起沙风和时间尺度3个要素[21],尤其受沙源不充足与后期人工防风固沙的影响,堆积后被风蚀的沙层厚度较小。虽然在形成机制和发育时间等方面,厚田沙漠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风沙化土地具有显著差异,但在景观类型上,二者具有相似性。该区风沙地貌发育历史短暂且地貌类型简单,以纵向沙垄、穹形沙堆、辫状沙堆和平沙地为主,其间展布风蚀沟和风蚀残丘等微地貌(表1)。縱向沙垄、穹形沙堆和风蚀沟构成风沙地貌的基本骨架,辫状沙堆、风蚀残丘等微地貌点缀其上,形成了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独特的风沙地貌组合。
2.1 穹形沙堆
穹形沙堆是厚田沙地风沙地貌规模最大的风积地貌[22]。该区穹形沙堆主要分布于风蚀沟的沟头部位。前人研究[22]表明,穹形沙堆的形成与风蚀沟的发育密切相关。当风向与风蚀沟的方向一致时,在“狭管效应”影响下风力猛增,携带风蚀沟底部沙砾至沟头空旷部位,后因风速减小堆积而成。穹形沙堆形态与西北干旱区的穹形沙堆相似,但尺度较小,与该区起沙风持续时间短(<20天),表层沙地含水量较高(0.355%~2.834%),平均粒径偏细(350 μm)、沙源匮乏有关。此外,人为植树固沙对穹形沙堆的发育具有一定限制作用。
2.2 辫状沙堆
辫状沙堆内部层理厚度与穹形沙堆差异较小,但外部沉积构造具有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1)辫状沙堆顶部呈弧度弯曲,其余部分较平直。(2)规模相对较小(<15 m),因顶部植被覆盖,其迎风处层理相交且形态较平直。因此,辫状沙堆顶部逐渐尖灭的尾端可指示起沙风的方向[22]。(3)分布广泛,其形成与植被生长和灌丛有关[22]。该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区,植被比干旱区沙漠更为丰富,低矮灌丛使沙地固化而不易受风力侵蚀。拦截后的风沙在灌丛四周慢慢堆积、隆升,形成典型的灌丛沙堆(图2(a))。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南昌市厚田乡风沙地貌形态特征与美学价值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dizhikuangchan/49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