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地质矿产发布时间:2012-07-02浏览:次
1前言
裂隙岩体是一种非均质、不连续、各向异性的材料,与其他人工材料存在巨大的差异。裂隙系统为地下水的储存与流动提供了场所,构成了岩体复杂的力学性质和渗透性质。岩体的渗透特性和水力耦合作用是近年研究的热点问题,经统计,90%以上的岩体破坏与30%以上的大坝失稳等都与地下水的渗透力密切相关,故对裂隙岩体进行渗流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
2渗流耦合模型
2.1渗流场-应力场耦合模型
1925年太沙基提出了饱和土体的一维固结理论,提出土的力学性质取决于其有效应力;Biot[1]将孔隙流体压力与水容量建立关系,初次考虑了渗流过程中的流固耦合效应,其建立的三维固结理论只能考虑介质的变形对流体质量的影响,但不能考虑对固体渗透系数的影响,固只能反映流固之间的线性耦合;Brace[2]首先研究了在高围压和孔压下花岗岩的渗透率的变化。
对岩体的裂隙而言,应力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裂隙的开度变化上,相同条件下,应力场应力越大,裂隙开度越小甚至闭合,反之亦然。岩体的渗流与应力场存在着十分密切的作用,称之为应力场-渗流场耦合。
Louis[3]首先提出了单裂隙的渗流场与应力场之间的耦合关系公式中:Kf为缝隙的渗透系数;K0为初始渗透系数;a为待定参数;σ为法向应力
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下,裂隙的渗流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裂隙的宽度,故很多学者建立了力学隙宽与法向应力之间的公式,再根据力学隙宽与等效水力隙宽之间的关系,求导出渗透性与应力之间的关系。以Barton[4]提出的公式为例,公式利用了Bandis提出的双曲线型曲线模型,考虑了bh与bm不等的实际情况,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提出的。式中:bh为力学隙宽,bm为等效水力宽度;bm0为初始等效水力宽度;kn0为初始法向渗透系数。
2.2 渗流场-温度场耦合模型
温度场一方面受地壳浅层温度分布和热状态的控制,另一方面受裂隙中的裂隙渗流场的影响。目前关于裂隙渗流场与温度场的耦合问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热力场的传导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岩体作为一种固体,流体与固体之间的传导为其主要热传递方式,裂隙水流的流动,可以使岩体的温度相互传导,达到一个稳定的结果。岩体温度场分布模型公式中: Ca—岩石材料的热容量;T—渗流液体的温度;T/---源汇项的温度;t—时间; cρ—渗流液体的热容量; vi—渗透速度;xi, xj—裂隙位置的笛卡尔坐标;λija—岩体热动力弥散系数张量。
裂隙岩体中的温度场与渗流场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5]:
1) 当岩体内存在渗流时,岩体内的渗透运动可以使岩体的温度发生热交换,使岩体内的温度场重新分布。
2) 岩体内的温度变化,会直接导致渗流水体的渗流特性及岩体的渗透性能的变化,发生渗流场的改变。
这两个方面互相影响,相辅相成,从而使岩体内的温度场与渗流场达达相对稳定。
2.3 渗流场-损伤耦合模型
岩体由岩桥及不连续面组成,在工程施工的扰动下,相邻的不连续面扩展进而相互贯通是工程岩体存坏的主要方式。人们逐渐认识到损伤、裂隙的扩展对岩体的渗流影响显著。Zhang[6]在大理石与方解石等试样上做渗透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应变的增加,渗透率增加得更加明显。Mordecai和Morris[7]在砂岩的断裂实验中,渗得岩体的渗透率会增加20%。
建立起渗透系数与损伤模型之间的关系,即为渗流场-损伤耦合模型,由于实验的结果是基于单轴拉伸和压缩状态下的,根据计算,结果与实内实验结果相差较少,模型假设应力与渗透率的关系满足负指数方程,并延伸到拉伸坐标轴。
3 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岩体渗流进行了总结与研究。全面总结了裂隙渗流的基础理论,并对裂隙渗流的模型资料进行了一定深度的钻研,列举出渗流场-应力场、渗流场-温度场、渗流-损伤耦合模型的研究现状及计算过程。渗流作为岩体破坏的主要原理和机制,是值得重点分析与研究的,在实际工程中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Biot, M. A.. General theory of three-dimensional consolidation[J]. J. Appl. Phys., 1941, 12: 155- 164
2. Brace, W. F., Walsh, J. B., Frangos, W. T., Permeability of granite under high pressure[J]. J. Geophys. Res., 1978, 73(6): 2225-2236
3. Louis C.Rock hydrolics[A].In:Muller L ed.Rock Mechanics[M].New York:Elsevier Science,1974
4. Barton, N,Bandis, S,Bakhtar K.Strength,deformation and conductivity coupling of rock joints[J]. Int. J. Rock Mech. Min.Sci. and Geomech.Abstr. , 1985, 22(3): 121-140
5. Wheeler, S. J., Sivakumar, V.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 critical state model for unsaturated soil[C]. Predictive Soil Mechanics,Proceedings of the Wroth Memorial Symposium. London:Thomas Telford, 1993: 709-728.
6. Zhang, S., Cox, S. F. Paterson, M. S. The influence of room temperature deformation o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in calcite aggregates[J]. J. Geophys. Res. , 1994, 99(15):15761-15775
7. Mordecai, M., Morris L. H.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nges of permeability occurring in a sandstone when failed under triaxial stress conditions[J]. Pro. U. S. Rock Mech. Symp., 1971,12:221-239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岩体渗流耦合模型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dizhikuangchan/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