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刊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策划书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地质矿产发布时间:2014-11-28浏览:

  摘 要:地质工程学包括岩土工程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两个方面,但后者对其特征的反映更为深刻。岩土工程也就是指工程建设中有关岩土体的开挖与加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对自然或人为作用产生的有害地质现象进行防范与防治。后者包括了更全面地对地质生态环境合理开发与方面的管理的思想。本文选自:《国土资源信息化》(双月刊)创刊于2001年,由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主办。本刊物发布国土资源部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标准和政策、探讨信化建设的思路,交流信息化建设的经验,介绍信息化建设进展,报道国内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动态。由宏观导向、信息化论坛、建设进展,介绍信息化建设进展,报道国内外信息技术和信息化的发展动态。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0-8772(2013)29-0000-02

  保护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保护地质环境,减轻地质灾害,树立减灾意识就是增产的思想,灾情就是国情的组成部分的思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灾情严重、分布面积广。地质灾害严重危害到人民生命时产安全,破坏各种工程设施和社会时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从地质灾害危害出发,对岩土工程地质灾害的防治技术和实践经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一、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

  地质灾害是因为自然原因大概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全体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或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资源发生严重破坏的地质现象。《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地质灾害包括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灾害。

  在我国,大多数地质灾害现象全是人为原因引发的,据相关文献统计:这些年以来我国每年因地质灾害使得的经济损失约占各式各样自然灾害的1/4-1/5,所以,减少或制止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准时采取地质灾害预防和防治对策,是我国现在减少损失的首要方法。

  二、我国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

  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

  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一)滑坡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1.滑坡的诱因

  地震;降雨和融雪;地表水的冲刷、浸泡;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开挖坡脚;蓄水排水;堆填加载;劈山放炮,乱砍乱伐都会引起滑坡。

  2.滑坡发生的规律

  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二)崩塌

  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移滑,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采掘矿产资源;道路工程开挖边坡;水库蓄水与渠道渗漏;堆(弃)渣填土;强烈振动都会引起崩塌。

  (三)泥石流

  泥石流是由于降水(暴雨、冰川、积雪融化水)产生在沟谷或山坡上的一种挟带大量泥砂、石块和巨砾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是高浓度的固体和液体的混合颗粒流。

  不合理的弃土、弃渣、弃石;滥伐乱垦都会引起泥石流的发生。

  地面塌陷是指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动力地质现象。

  (四)地面变形

  地面变形包括地面沉降、地面塌陷与地裂缝。目前中国发生地面沉降活动的城镇有70多个,明显成灾的有30余个,最大沉降量已将近3m。这些城市有的孤立存在,有的密集成群相连形成广阔的地面沉降带(区)。造成中国城镇地面塌陷原因有三。一是不合理地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引起的塌陷;二是表面岩溶活动引起的塌陷;三是大量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

  (五)人为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1.诱发速度快

  在自然地质演化及气候变化过程中,岩体由相对稳定至不稳定的变化,经历长时间过程。而人工因素诱发下,就大大地缩短了自然演化时间,加速岩土体的岩性变化,而导致突变灾难的发生,并造成更大的损失。

  2.诱发灾害面广

  自然地质灾害的发生,除了特大灾害之外,一般其危害性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人工因素诱发下,其危害性就具有更大的影响面。

  3.灾害损失巨大

  除了地震之外,人工诱发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是严重的。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人工诱发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仍会不断增加,目前,估计地质灾害损失每年约500亿元,而受到威胁的就是这些数据的数倍至数百倍。1998年洪灾损失2000多亿元,死亡1400多人,其中不少损失是通过地质灾害而产生的。

  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

  (一)主要的施工技术标准总结

  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主要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现行施工技术标准和规范;各类工业与民用和市政工程建设项目的地基与基础、深基坑、高切坡、地基处理、基础病害工程防治等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如《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各类水利水电工程的土石方、地基与基础和岩土工程所涉及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均可参考使用;各类交通建设中所涉及的边坡、滑坡、危岩、塌陷和沉降等工程防治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如《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J042-94)。

  (二)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防治措施

  1.做好防治工程设计

  根据致灾的成因确定主要防治途径;根据灾害的易发程度、防治目标确定防治工程的强度和工程量。

  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工程措施

  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查设计现行行业规范,《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等技术标准及资料分析,国内防治地质灾害的主要工程类型有:排(截)水工程、支(拦)挡工程、加固工程、护坡工程、减载与压脚工程及搬迁和避让等。

  3.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工程防治措施

  工程防治措施是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防治措施的适用条件及方式:大多数房后切坡造成的小型土质滑坡,选用滑坡后缘地表排水、前缘支挡或削方减载护坡等工程措施较为适应;对于中型以上滑坡,应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选择工程防治措施。

  (2)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措施是指植树造林,种草护坡及合理耕牧。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投资省,能促进生态平衡,改善自然环境条件,防治作用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需较长时间才能发挥其效益。根据调查区地质灾害特点和自然经济条件,泥石流区,地面塌陷区及水土流失区应采取封山育林,退耕还林等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和经济损失。

  (3)避让措施

  ①雨天避让措施

  对灾害隐患点和变形斜坡,采取雨天临时避让措施,各镇在防灾预案的基础上编制安全转移预案,雨天对受威胁户一一作转移地点安排。应根据就近原则、转移地不受地质灾害或其它灾害威胁的原则进行操作。

  ②搬迁避让措施

  对一些危险性大、危害性严重的地质灾害,防治费用超过搬迁费用或再建房仍然受地质灾害威胁的,采用搬迁避让措施。

  四、结束语

  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重而道远。随着我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的应用也愈来愈广,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施工技术必将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地质工程手册.中国知识出版社,2006 .

  [2]李媛.中国岩土工程灾害类型及其特征,基于全国县市岩土工程灾害调查成果分析[J].中国岩土工程灾害与防治学报,2009(2).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论文刊发岩土工程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策划书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dizhikuangchan/14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