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3-01-17浏览:次
【摘要】 加快丹东新区人口集聚,使新区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增长规模相匹配,对丹东新区的快速形成和健康发展有举足轻重的重大意义。本文从丹东新区人口集聚的有利条件出发、探讨制约新区人口集聚的诸多要素,并对丹东新区加快人口集聚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丹东新区,人口集聚,建议
开发建设一座新城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求规划建设具有新的理念及较快的建设速度和较高的建设质量,同时也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集聚人口,形成旺盛的人气,使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增长规模相匹配。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我国一些中等城市尝试了建新城区的做法,他们遇到的一个共同的难题就是新城区建成后大约10年内城市人气不旺。如山东省东营市、江苏省宿迁市、辽宁省葫芦岛市、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等等。如何摆脱人气不旺的阴霾,尽快推动丹东新区的人口积聚,提高新区人气,提升新区的商业氛围,是丹东新城区发展面临的迫切问题。
一、丹东新区人口集聚的比较优势
相对丹东老城区来说,丹东新城区有其独特的优势:
1、居住环境优美
新区规划、建设立足高起点、高品位、高标准,新城区宽敞的马路,星罗棋布的街头绿带,特别是建筑造型别致、间距合理、日照充沛、绿地充足的楼盘,与老城区住宅间距严重不足,交通拥堵、绿地匮乏的居住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
2、第二产业支撑力较强
在新区发展的历程中,随着土地资源效益的发挥,新区逐渐从以农业占主导地位向以工业为主导地位转变,工业化将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动力,新区积极致力于发展高加工度、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形成新的比较优势。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引导工业企业向新区集中,随之而至的大量产业工人将在新区找到就业机会,从而为他们在新区的安家落房创造先决条件。
3、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广阔,前景无限
丹东新区的城市框架已经拉开,浪头、文安一带的公共设施服务带,工业产业带、居住空间带及中部的绿化核心带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新的行政中心片区的建设已经展开,丹东城市发展以新区发展为重心的态势已然形成。规划的中朝新陆路口岸——新鸭绿江大桥,将从丹东新区东南部穿过,丹东新区将成为中朝、乃至东北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口岸节点,成为中国的形象门户地区。新区将建设成为具有山水城市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化城区。
二、制约新区人口集聚的主要原因
虽然新区人口集聚的有利条件较多,但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就业、教育、人口流动等相关因素影响,制约新区人口的集聚程度及集聚速度,原因为以下几点:
1、交通心理障碍明显
新区中心与与老城区中心相距20多公里,有鸭绿江大道、201国道、黄海大道相连。对于一些大中城市来说,丹东新区与老城区的这点空间距离已经微不足道,但对于已经习惯于丹东老城区东西不过三五公里,南北不超二十公里的出行活动范围的人来说,如果白天在老区工作,夜晚回新区居住,其交通不便是显而易见的。况且丹东的私家车保有量低,交通出行不便的影响足以占居重要位置。
2、购而不住的“空巢”现象凸现
新区的现代制造业正处于发育阶段,以产业为链条的经济辐射和对工业人口的吸纳并不太强,走以产业工人为主的工人新村型的新区人口集聚这路还有待时日。在新区的房产销售中,一方面受丹东新区良好的发展前景及丹东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引得很多外地人趋之若骛,争相加入新区房产的生力军。而在浩浩荡荡的“抢购大军”之中,受各种原因影响,这部分大军在短时间内很难成为驻军。另一方面,本市在新区购房主力以公务员以主的白领居多,新区最初推进的房产开发就是以公务员住宅为突破口,而以公务人员为主的本地才俊大多已有舒适居所,如果政府不在近期迁往新区,这部分人自然不愿迁居新区,自找舟车劳顿之苦。
3、综合配套设施滞后
以房地产、旅游、教育和为现代工业提供配套服务的金融、物流、研发、信息、商务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文化和娱乐业建设滞后,新区目前还没有形成相对繁荣区块,实际房价与居民的心理预期存在较大差距,致使出现了人气等商气、商气等人气的不景气现象。
三、对新城区集聚人口问题的几点建议
虽然,我市在建设新城区时充分考虑了多种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因素,科学规划、合理整合利用了各种资源,满足了形成一个城市所必备的条件,同时,通过党政机关迁入新城区,能形成一定的人气。尽管如此,也必须未雨绸缪,高度重视新城区集聚人口问题,使新城区从建成初期就形成旺盛的人气和商气,避免集聚人口缓慢的问题发生。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1、要继续加大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新区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重点完善和建设新区道路、水、电、燃气、供热等相关配套设施,为加快房地产的有序开发奠定基础。
2、要充分依托商业、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以体育赛事、学术交流,会议展览、商贸洽谈等大型活动为载体,聚集新区人气。新区内要适时开辟特色商业步行街、启动建设美食一条街,加快培育特色旅游产品购物一条街,尽快建设安民山公园、完善新区鸭绿江滨江景观带,增强新区旅游文化内涵、尽早开通联接老城区与新城区的水上巴士,增加联接老城区与新城区的城市公共交通线路,扩大新区人口流动量。在加快推进建设丹东新区九年制学校一流的硬件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
3、调控新区房价,拉近新区房价与市民对新区房价的心理预期,充分挖掘潜力,科学合理地做好土地出让,抓好房地产业的有序开发。加强建设过程中的管理,节约原材料和资金,使房屋造价压缩到最低程度,使普通市民能够具备在新区购房的承受能力。要注重住房供应结构的调整,鼓励各开发商多开发一些中低价位的楼盘,适应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满足各阶层购房者的愿望。要加强对商业房的宏观调控,控制总量供给,加强规模积聚,改变老区沿街建筑都要造商业用房的传统习惯,努力营造城市特色商业圈,使新区的商业地产市场进入健康良性发展阶段。
4、完善政策,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新区人口集聚速度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口集聚地的政策宽松程度。根据目前新区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建议适时出台相关的政策、措施:如免收在新区就业的外来人口子女在城区读书的“借读费”或“赞助费”,使他们的子女与城区人口子女享有同等的待遇。出台一些针对性的扶持政策措施,对在新区经商、务工的,要在税收、工商(或市场)管理费、技能培训、交通出行等方面给予减免、优惠措施,创造一个宽松的经商和发展的环境,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到新区投资经商。
5、加大管理、宣传力度,树立新区良好形象。注重丹东新区城市管理与提高市民素质的有机结合,不断增强市民的家园意识、文明意识,实现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塑造整洁、文明的城市形象为目标,着力整治交通秩序混乱、乱摆乱卖、乱搭乱建等“脏乱差”问题,塑造整洁靓丽、文明有序的城市新形象。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向社会推介丹东新区的发展定位与产业导向,宣传新区开发建设的工作思路、最新动态和工作成效,使“居住在新区”、“生活在新区”、“创业在新区”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人们投资新区、入住新区增强信心,为提升新区人气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人口集聚与丹东新区发展的思考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6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