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2-12-06浏览:次
摘要:本文仅以日本大阪的道顿崛治理为例,说明河流更重要的功能——即联系自然与人类。至于如何实现该功能,通过案例分析得出以下几点建设经验:1、重新构筑河流和道路的关系;2、打造人性化的河流及防洪景观;3、确立河流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原则;4、以河流为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对都市建设的作用;5、自河流而来的都市重生计划的目标。以上这些仅供国内都市河流治理与流域文化的发掘和保护参考之用。
关键词:河流 都市 近自然思想
Abstract: Just having the Dotonbori of Osaka in Japan as examples, this paper expresses that connecting the nature with people is the most important function of river. As to how to achieve it, this paper includes the following construction experience from case analysis: 1、to rebuil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ver and roads ; 2、to create a human river and flood control landscape; 3、to establish the principles for protecting and developing river culture; 4、the effects of the river as the carrier of the non-material culture to urban construction; 5、the aims of the city reborn program starting from the river . All these can only be the reference for river improvement and culture protection in China.
Key words: River Urban The idea of getting closer to nature
中图分类号: P3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河流与都市
自古人们依偎着河流不断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流域文化。然而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城市发展愈加功能化,为了促进城市的发展,人们抛却感恩与敬畏自然的心态,或填河造路使其面积大大缩小,或将河流变为城市的排污管道,使其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工业化与城市化在摧毁城市河流自我生态机能与人类流域文化的同时加重了城市洪灾内涝问题。在都市发展侵占河道两岸空间从而导致无法拓宽河道的情况下,人类采取工程技术筑高堤高墙以实现防灾的目的,却自始至终忽略了河流更重要的功能——即联系自然与人类。传统的河道治理观念只会将都市与河流越推越远。严酷的事实,终于唤醒了公众的环保意识,也使大家重新认识到水域才是都市最美的景观。
都市回归滨水是自然选择的,也是文明发展的必然。它昭示着“修路让都市重生”的时代已近终结,重新构建河流与道路关系的时代已经到来,标志着功能城市向生态文明城市的转变。一场自河流而来的都市重生运动在全世界范围内拉开帷幕,如英国伦敦泰晤士河的“港口再建计划”、韩国首尔清溪川的复活工程,还有日本大阪的水都重生等都是城市回归水滨的成功案例。在我国的许多城市,河流的治理与流域文化保护和发掘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国外城市河流的近自然改造经验将带给我们些启迪——以下仅以大阪道顿崛川为例。
2、案例分析
2.1重新构筑河流和道路的关系——退路还河,沿水布路
大阪道顿崛川是一条位于日本大阪府大阪市的运河,全长约2.5公里,分别与西横堀川及东横堀川连接,以邻近的戏院、商业、美食文化及娱乐场所闻名。其中东横堀川以前曾是被称为“船场”的大阪市的经济中心,现在其上空被阪神高速公路占据着,而西横堀川则被填河造地、上空被阪神高速公路占据。现在的道顿崛川周边建筑林立,滨河大道时而下沉时而高起,起伏有度,为市民与游客们提供了良好的亲水设施。
2.2打造人性化的河流及防洪景观——净源清流,安全舒适
道顿崛川将净源清流与安全防洪结合在一起。其实除了安全防洪,实际工程也应讲究营造城市景观的需要同时联系城市与河流。这就是接下来要提的防洪景观的打造。道顿崛川没有采取设置高的堤坝通过分割城市与河流来预防涨潮灾害的方式,而是通过设置泄水渠(排水沟)将大川分流成大和川和淀川,同时在下游设置了防潮水闸(预防涨潮灾害的水闸)。大阪大川的防潮堤坝正因为该防洪措施才建得比较低,能较好地应对洪水等水灾的同时使得河流和城市的距离感靠近了。还有通过在道顿崛川上下游设置了水闸门,一方面来净化水质,另一方面适度地调节水位,使河道离水面较近。在此基础上再提倡生态河道,采用木质、卵石、自然石块等材质来构筑河道景观能有效的软化河两边建筑带给人们的冷硬感。
2.3河流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原则——继承历史、融入现实
以运河为载体而产生的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景观如如桥梁、河道、码头等,是运河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顿崛川治理一方面保护与修缮那意义丰富的“日本桥”,另一方面在传统河流景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改造与更新,以满足现代人需求,创造积极的现代河流景观。
2.4基于流域文化形成的富有特色的都市标志——流域文化,都市标志
首先流域文化的溯源。道顿崛川诞生之初就是为促进两岸的商业繁荣,自1662年被定义为娱乐区,历经数百年依旧不变。道顿崛川见证了日本传统娱乐的繁盛与衰落,串联了重要的历史地标,积淀了地域性的流域人文景观,迎来了以食为标志的地域文化景观,更创造了与都市商业环境相映成辉的绚丽的滨河夜景景观。
其次是都市河流文化的定位。道顿崛川两岸总是日夜忙碌。虽然它没有生态蜿蜒的驳岸,但是其周边伴运河而生的地域文化为其增添独特的魅力。道顿堀河流经大阪最繁忙的商业区,形成富有有吸引力的滨水商业休闲走廊促进了沿江开发,振兴了中区的商业企业。这是一处运河与现代商业文化生活相得益彰的成功的河流景观,一处继承历史文化又融入现代生活的河流景观,一处能反映道顿崛独特的景观、历史、文化,风俗的河流景观。
2.5自河流而来的都市重生计划的目标——与自然共存,富有愉悦感
道顿崛很好地规划并延伸了滨水愉悦区。通过提高水质,修建滨河散步道和提供水上旅游的航运路线,促进城市的重生。其中滨河散步道采用下沉式,沿途设有跌水、雕塑和斜坡使人们能接触到河流景观。各项设施采用木质、岩石等材料,从细节处营造景观的自然氛围。
3、总结与讨论
在近自然规划思想的指导下,河道由单一的抵御灾害向安全、生态、宜人的滨河空间发展,即今后的城市河流将更强调河流在自然生态环境中的纽带作用,这也是河流让都市重生的动力。道顿崛川考虑通过沿河人行道的配备和堤坝缓倾斜化、超级堤坝等进行再开发,同时进一步推进除了水上巴士之外的多种船只的引进,并使这些与沿河人行道的整顿等相辅相成发挥作用,进而推进从河流而来的城市再生。道顿崛川净化再生的成功案例推而广之,其周边东横堀川的再生,除了河流的净化还包含曾经是船场地区的高速、高架公路的拆除;而西横崛川的再生则是对已经被填河造地变成道路的堀川的再生,及覆盖大川的高架高速公路的拆除。
参考文献
【1】 朱国平, 王秀茹, 王敏等. 城市河流的近自然综合治理研究进展[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06,4(1):92-97.
【2】 金舒丽,袁兴中.城市河流近自然治理——概念构架与治理设计[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5, 21(3):190-191.
【3】 肖新文. 对深圳河流水环境治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有感于日本、韩国河流水环境考察[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5): 20-21.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河流让都市重生——以道顿崛川治理为例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5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