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旧城综合类街道改造中的空间营造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2-11-30浏览:

  摘要: 城市空间设计是城市设计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城市的新旧更替,旧城街道改造是(动态的解决和协调城市各建筑之间的联系),(并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规划设计观点延续城市肌理和历史记忆、展望城市的未来的重要途径。如何建设和改造旧城街区,这无疑是城市规划研究工作者所面临的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通化市的地域特点,对该区域的街道空间设计方法进行探索。

  关键词:街道改造 空间融合 空间营造

  Abstract: Urban Space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Design. City replacement of the old and the new is droved by the City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 old city is the important way for city replacement。So constr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old city becomes a new challenge for the urban planners. In this article, a new design is offered for several streets for the city of Tong Hua, according to its ow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in this article.

  Keywords: Transformation of Street; Spatial integration; Spatial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翻译结果重试

  抱歉,系统响应超时,请稍后再试

  · 支持中英、中日在线互译

  · 支持网页翻译,在输入框输入网页地址即可

  · 提供一键清空、复制功能、支持双语对照查看,使您体验更加流畅

  旧街区改造是城市发展的必经之路,对于改变现状中不合理的城市结构,建设和完善城市功能,配置完整的公用基础设施,提高人们生活水平,速推城市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项目背景:

  通化市地处长白山腹地,属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年内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大气、水、土等植物生长环境质量优良。公路两侧植被生长良好,著名的玉皇山公园位于道路一侧,另一侧有浑河相伴,环境优美如画,据此该项目的概念定义为山水卷轴画。一年四季的这种季节性植被景观,加上道路一侧的浑水沿岸景观的点缀和衬托 ,展现了一种富有诗情画意的山水风光景色。 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该市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缺乏系统的城市设计,使得部分建筑的选址并不科学,随机选址较多,造成了城市的局部无序发展;旧城区原有的城市格局、经济模式和生活方式也暴露出与现代社会的不适应。例如新华大街、滨江西路、新胜北路沿街房屋破旧部分建筑位于陡峭的山脚下,严重侵占旅游景区,居住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市政和公共设施落后等问题都比较突出。

  2项目规划设计理念

  新华大街至新胜北路是连通白山市与通化市的交通要道,是外来宾客认识通化的第一站,承载起形象展示的第一窗口的示范作用。 该道路全长10多公里(包括周边的建筑与绿地系统在内)的旧城区改造工程。总的规划要求是:建设集艺术、生态、园林、环保、美学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走廊,吸引人们进一步深入认识通化的窗口和游览通化市的第一视觉场,从而为通化带来更多新的发展契机,并对整个通化市的建设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城市总体景观形象定位:凭借优良的山水条件,建设营造一种城在山中,山城相融、山水相依的富有魅力的“山水城交融”的格局。

  城市景观发展策略:一是优化山、水、城之间的空间关系;二是突出浑江景观主轴;三是增加公共活动空间,延续近城山体为大型公园的良好经验。“显山”是体现山水城市特色的重要内容,控制重要山景视线走廊。

  设计构思和理念:“山水卷轴画”——写意山水(古城、记忆);泼墨山水(智慧、传承);工笔山水(发展、和谐)。

  设计目标(以工笔山水段为例):

  山有水则灵,水因泉而远。玉皇山旅游景区的修复,势随玉皇山水;面碧江而悒夕佳,依翠林更映晨霞。轩敞亭阔,静候群贤毕至;碑静溪鸣,频邀今人寻往。

  通过增加市区绿化面积,显露出玉皇山公园的美丽景色,宜人环境。力求创造市民喜爱,体现时代感和山水城市特色的新型城市景观绿化空间,以浑江为线索,继续延伸玉皇山公园的人文景观,修缮玉皇山的原有风貌,以“森林进城,森林兴城”为突破口,拉近通化市人民与大自然的距离。打造有持久活力、有地方特色,展示本土精神、山水文化、低碳生态的城市街道。

  城市街道设计的主要元素:

  街道与市民——人们生活空间的延续与补充城市文明的良性互动。

  街道与建筑——建筑外立面的延续与融合,每一条街道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空间布局。

  街道与城市机理——街道成为构建组织街区景观的重要手段。

  3. 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

  3.1 强调生态环境、生态观念影响下的城市空间设计,充分整合利用周边景观资源。

  规划设计运用城市建设的自然生态特点和规律,贯穿整体优先和生态优先的原则,形成一个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的城市环境。规划在结合优势资源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区段的特征坚持分期开发的步骤。

  3.2提供多样化的都市活动及场所,创造特色鲜明的北方山水城市。

  利用城市空间设计手段,为区域创造各种丰富而多彩的开放空间。结合本区旅游胜地与地段特色,让人的活动可以在此自由的展开,成就最有魅力的公共区域及商业环境。结合区段的山水特色,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旅游景区及沿街小广场的规划设计,以凸显山水地域特色。合理的布局功能,提高土地的开发利用价值。

  3.3寻求可持续发展模式与健康有效的开发模式

  坚持遵循以人为本,以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指导思想。结合规划的功能与结构,制定有利于通化市较快形成的土地开发模式和开发顺序,为片区土地出让和开发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3.3.1 尊重历史现状,先“保护”再“开发”

  旧城的开发和更新改造,都应首先考虑城市的历史文脉和场所类型,以满足人类的适居性需求。对于该项目来说,“工笔山水段”的玉皇山公园的修复性规划就是坚持开发与保护的统一,是可持续发展观在城市建设中的体现。

  3.3.2重塑城市街道视觉景观,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要创造景观特色鲜明的城市,就应该追求整个城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新”与“旧”的相互交融,一方面着力于提高旧城整体环境品质及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另一方面,要将典型的地方性风格特征,运用于新建筑当中,对玉皇山周边的建筑群体充分利用玉皇山景区的历史文化渊源使城市新建的建筑群和建筑环境与传统建筑和风貌相融合,在满足人们物质要求的同时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精神食粮的需要,提高城市景观的形象美学价值,延续土地历史的记忆,增强通化人们强烈的归属感。

  3.4 “循序渐进”式开发

  3.4.1提前摸清底数,实施合理的分期拆迁安置计划。旧城街道改造的目的在于提高城市生活的综合效益,城市生活的多种功能同样构成了一个整体的系统;道路交通、人口规模、经济增长、人文景观、空间形态、园林绿化等等,都是系统中不可缺乏的因素。由于该地段居住区、行政办公区(公安局),学校教育区(高中),商务商业区、旅游观光区并存。旧城街区改造涉及面广,相关因素较多,在追求最大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必须分清轻重缓急,条件较为成熟的片区先改造,先开发,条件不成熟的片区要进行严格控制,以避免增加后续改造的难度和成本,在实际操作中要实施合理的分期拆迁安置计划,对开发的启动区进行科学的选择,确保该项目改造的顺利实施。

  3.4.2从大规模开发建设转变为从较小规模开发入手的“循序渐进”模式。一期开发只保留公安局与高级中学地块,当务之急是先解决居住区建设;二期开发主要是搬迁公安局和高级中学,修复玉皇山旅游区的景观,给老百姓提供一个公共交流的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突显这一难得的山水城市的特色。这种从较小规模开发入手的“循序渐进”模式可以实现一期开发为二期开发储蓄资金,维持社会空间结构及居民生活的逐渐发展变化要求,使开发地段保持灵活性,一旦发生问题可及时解决,并可随时调整开发力度,更适合于公众对开发建设的全过程参与,在整体上使城市空间的开发建设具有人性化尺度。

  3.4.3妥善解决历史文化遗存与生态环境的保护问题,使城市更新变为一个有机的新陈代谢过程,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利益共生。

  3.5 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在设计过程中要坚持尽可能地利用旧城区内的各种有利与特殊的条件,先解决安置房建设,然后进行三角地区的商业综合开发,同时做好分期开发过程当中景观园林建设的衔接,开发各种集中型的环状、线状、片状的园林绿地。考虑到新华大街贯穿其中,要充分利用玉皇山的西南角与三角地带景观的互补关系,增加它的向心力,从而为旧城街区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与优势,提升通化门户的整体形象,给市民提供更多亲近大自然的机会。

  在开发与建设层面上,应根据时代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以往的开发模式进行有机的改革。当前,旧街区改造的各个方面都处于探索之中,很难说已形成较成熟较系统的、且有普遍性的开发新模式或新机制,但有些方面的探索却是很有启示作用;在规划设计层面上,更应该根据每一个旧街区改造项目特定的场所、环境及开发性质,研究不同力度和不同内容的园林绿化方案而切忌指标上的一刀切和单一模式的绿化类型。由于玉皇山公园建筑属于道教建筑,有玉皇阁等中式建筑群往往位于一些山体的制高点,在玉皇山脚周边的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者有意将景观设计的方式、方法、设计风格与玉皇山公园的风格一脉相承,保持富有传统特质的景区结构肌理和空间形态。营造一种场所精神,同时又强调了该部分与新华大街对面综合商业区的景观呼应。既有联系又有不同。

  3.6 建设原则

  ⑴由重点到一般:优先抓好新胜北路与滨水西路的路旁景观以及互通式跨江大桥的景点建设,强化美化通化市第一视觉景观,发挥窗口示范作用。

  ⑵充分考虑背景条件:结合玉皇山与浑江的景观互动的优势,强化其对景的作用,做好玉皇山景区与浑江沿岸景观的绿化,、美化的和谐统一、互为兼容。

  ⑶增加生物多样性:在栽植乡土树种的同时,适度引种具有美化、经济、高效、适用等多用途、多目标、多功能的树种;

  ⑷保证安全视距:绿化模式充分考虑行车安全,注意生产功能、防护功能以及观赏性相结合,以立交桥出入口为主景点,服务区、路旁厂矿企业、村落为次景点,实行普遍绿化。

  特别是沿江沿河大道及环境设计成为空间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充分挖掘旧城区的优势资源,让它成为新城规划的动力因子,提高综合效益。

  旧街区改造的景观规划中还应重视和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园林景观向高层次的艺术设计转变,提高城市景观形式美的价值。

  (2)“见缝插针”式的绿化模式应向整体,有序的系统组织转变,把自然景色组织到城市结构中,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应由平面的绿化向立体的、空间的综合绿化转变,重视绿地的小气候效应。

  (4)应由过去绿化与历史人文景观的分离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转变。

  (5)重视景观资源的价值:环境方面的生态价值、精神文化方面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方面的产业价值。

  4、空间营造中若干手法的运用

  在设计和改造城市空间时,秩序原理作为一种视觉手段,可以组织其散乱的建筑单体和景观节点,使之构成一种有序的、统一的城市空间。

  4.1街道广场空间的构成要素及处理

  地面图案和材质是底界设计的重点,城市空间是人们活动和休息的空间,需要提供一种能够长时间欣赏的图案和实体。地面的竖向标高变化是丰富空间的又一手段,常见的手法是创造下沉式空间,用划分台地的方法处理斜坡地等;围合界面是相互影响的,在这里主要是突显玉皇山的山势与部分建筑形体形成半围合空间;城市广场、街道的雕塑、灯柱既是城市空间的装饰也是形成空间的视觉中心,在“碧山吟杜”“涟漪广场”“清溪茶会”等节点通过布置花坛,花池、灯柱等小品,使广场、街道具有合适的尺度感,这些小品往往具有划分空间又不切断空间的作用。

  4.2 街道广场的几何形态与开口

  在城市空间,由于四周界面距离较远,很难感觉出空间的具体形状。广场与道路的交点往往形成广场的开口,开口位置及处理对广场空间氛围有很大影响。对于街道公共空间的开口在这里隐蔽性开口与渗透性界面相结合,主要是考虑到靠近山体的空间类型比较丰富,靠近商业综合体的公共空间处理既要保证围合界面的连续性,又保证空间的通透性。

  4.3 竖向设计手法

  在外部空间的组织中,局部底界面的竖向变化可以造成空间的变化感。下沉或上升的竖向高差往往可以给人不同的空间感受。在项目设计中工笔山水段的空间设计通过两个半圆的错位分布和创造下沉式空间的方法丰富了玉皇山脚下景观空间,两个相连的广场地面高差的变化,不仅能提高人们对主要建筑物的兴趣,而且可以形成戏剧化的空间效果。

  4.4 街道空间主要建筑物的设置

  在城市空间设计时,主要建筑物往往与广场相伴而生,在这里是先考虑一个弧形的商业综合体,然后在其前面形成内向性广场,这时广场空间充当了主要建筑物的舞台,建筑物支配着广场空间的形状和性质。在讨论确定广场的具体形态时,往往将广场的空间形态放在首位,要求广场周围的围合界面呈连续的平面化处理,实际上这个空间界面中,商业综合体建筑是主要的建筑承担者,它的平面形态、体量和立面处理对这个呈现三角形状的地形空间中的广场空间的具体形态至关重要,这里强化了商业综合体在界面中的位置。将原本枯燥无趣的街道空间迅速变成了城市空间的景观视觉焦点,与街道两侧的景观空间连为一个整体,相辅相成。

  4.5 城市轮廓线与高层建筑

  在《城市的印象》一书中,凯文.林奇将标志列为构成城市印象的五个要素之一。标志物依据社区或城区规模的大小而有所不同。建筑体量主要由两个因素决定:外墙表面积和它高出周围环境的程度,在规划设计时考虑商业综合体的体量与现有地形形态对基地内景观的影响。为了使城市空间或街道具有人体尺度,在高层建筑下部设计了2-3层的群房,使之于广场周围的医院建筑群相呼应,从而形成具有统一尺度的环绕界面,形成周边景观空间与高层建筑有一个自然地过度。对于玉皇山顶保留原有楼阁,加强山体的形态,重视保护这种优美的自然轮廓线。在设计高层建筑时,首先考虑它与邻近医院建筑群的尺度关系,其次它与玉皇山体的视觉特征和空间尺度关系,让它统领在城市的自然轮廓线下,形成完美的现代城市轮廓线。由于玉皇山旅游景区是中式传统的寺庙园林景观,在其附近的建筑风格完全受道教建筑的制约是不可取的,但在设计过程中运用对比、协调、尺度陪衬等手法可以在体量、色彩上相互协调。同时考虑行人在周围街道或开敞性空间比如山顶、山脚、浑江对岸等对它们的观赏性,留出足够尺度的“视线走廊”是一项较好的规划控制措施。

  6结语

  旧街区改造中的空间营造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今天,在新《城乡规划法》正式实施的2008年,旧街区改造还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创新的地方,该区域的城市改造要坚持生态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通化市的地形地貌特点,吸取以往城市改造在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经验和教训,依据国际先进的规划方法,进行科学的规划布局,采用规范的绿地分类和合理的服务半径,规定先进的绿地指标以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但是“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应用在旧城改造当中是一条不变的原则,一个有特色鲜明、丰富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才是有生命力的,根据自身的条件探索自己的旧街区改造道路,才是旧街区改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梁雪、 肖连望. 城市空间设计 .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2] 来福裕. 旧城改造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J]. 特区经济,2008

  [3] 陈林,王轶. “以人为本”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中的应用[J].华中科技大学(城市科学版),2008

  [4] 郑伟亚.旧城改造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8

  [5] 陈宁,周炳中. 城市化进程下的旧城改造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J]. 经济论坛, 2007

  [6] 张伊娜,王桂新. 旧城改造的社会性思考[J].城市问题,2007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浅析旧城综合类街道改造中的空间营造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54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