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海绵城市建设初探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20-06-07浏览:

  作者:杨磊

  摘要:海绵城市是为解决城市内涝与缺水问题提出的建设思路,尤其强调城市海绵体的建设。城市海绵体根据体量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地下水,二是水库、湖泊、河流等大体量地表水体,三是城区蓄水池、池塘等小体量地表水体。针对这三类海绵体,借鉴其它城市防洪、雨水收集利用经验,对济南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了三类方案:一是大面积推行透水铺装建设,制定城市透水铺装总控制指标;二是水库增设扩容与地下排水沟渠建设,提高雨水收集比例;三是提倡小体量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制定工商业用水大户雨水收集利用强制性指标。

  关键词:市政;海绵城市;防洪;雨水

城市建设论文

  1 前言

  伴随城市化的急速发展,求高求快的城市化建设目标暴露出了各类问题:一方面是市政工程建设滞后,暴雨导致城市被淹在各地屡次发生;另一方面城市化带来了各类资源的剧烈消耗,尤其在北方旱季缺水问题持续困扰着城市的健康发展;旱涝两重天的局面成为了“城市病”的具体体现。为应对这一问题,住建部于2014年推出了海绵城市试点,本文就济南实际情况,结合各个城市的经验,就海绵城市建设可借鉴的经验进行初步探究。

  2 济南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2.1 地形与季节特点[1]

  济南位于北纬36度40分,东经117度00分,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地势南高北低。济南境内河流较多,主要有黄河、小清河两大水系。湖泊有大明湖、白云湖等。济南水库包括卧虎山水库、高而水库、黄巢水库、锦绣川水库等。济南泉水分布广泛,同时伴随泉群而生的是分布有24个渗漏区。济南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春冬季干燥少雨,夏秋季炎热多雨。

  2.2 自然环境对济南城市的约束作用

  首先是济南城市位于黄河与泰山之间,黄河为地上悬河,导致济南城市雨水顺地势自然排泄;其次由于济南地势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导致市区内大量建筑物按照垂直于自然排水方向分布,影响了山区雨水宣泄;再次济南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夏天炎热多雨,雨水集中,极易造成短时间城市大面积内涝。

  3 济南市城市雨水泄洪与利用经验教训

  3.1 北水门经验

  老济南城面积分内外城,分别建有城墙城门。济南市每年暴雨多出现在6至9月份,7、8两月是暴雨集中期,由于暴雨强度大,往往造成洪涝灾害。老济南城地势南高北低,过去南部山区和城内泉群的水毫无节制地排到城北,致使北城门外十雨九涝。为解决这一问题,北宋曾巩疏通北向沟渠、建设北水门以控制城中水量。同时将大明湖成封闭成一个天然水库,干旱时期提水灌溉,暴雨时节拦水护城。

  3.2 小清河经验

  济南城市南高北低,北面又有黄河高坝阻挡,致洪水难以排泄,暴雨时常淹没城市,所有才导致各朝代极力推动小清河疏浚。近年小清河复航工程、干流综合治理工程极大提升了小清河行洪能力;同时结合南部山区蓄水排水工程,黄河、小清河骨干蓄滞洪区建设终于成现状。目前建成了济南地区以小清河为主体,腊山河、韩仓河等河流为辅助的防洪泄洪通道。

  3.3 突发暴雨灾害教训

  3.3.1 暴雨灾害概况

  3.3.1.1 1987年暴雨灾害

  1987年8月26日,济南平均降雨291毫米,街区最大水深达9米。大明湖水溢出岸,护城河、工商河、小清河溢出河道,市区洪水汹涌。全市被淹农作物653万亩。此次暴雨灾害造成47人死亡,16万人被水围困,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51亿元。

  3.3.1.2 2007年暴雨灾害

  2007年7月18日,濟南平均降雨118毫米,暴雨造成了济南市区低洼地区严重积水,部分地区受灾,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造成人员财产严重损失。据统计,这次特大暴雨造成30多人死亡,170多人受伤,约33万群众受灾。

  3.3.2 暴雨灾害特点:

  3.3.2.1 降水强度超常,1987年暴雨灾害平均降雨291毫米,2007年暴雨灾害平均降雨146毫米,降雨猛烈并且十分突然,水势迅猛排水沟渠难以迅速排泄雨水。

  3.3.2.2 地形环境特殊,济南高北低,南部山区进水顺街道而下,汇集城市中心低洼地段,城中干渠堵塞难以排泄雨水。

  3.3.2.3 城市市政设施建设滞后,城中排水管道口径小,小区排水管道不畅,同时城中硬化路面过多,园林公园面积小,土壤渗流作用减弱,城中雨水径流过大,致使有限沟渠更加难以负荷过量雨水。

  4 国内城市防洪与雨水利用经验

  4.1 城市雨水利用经验

  4.1.1 大连市雨水利用经验

  大连城市地处沿海,由于城市人口的扩大,抽取地下水过多,海水倒灌严重;同时雨季降雨量虽然大,年内降雨与年季降雨极不均匀,且时间短促,难以有效存储利用雨水,城市旱涝并有,城市缺水严重[1]。大连市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道路渗水,选在中心城区选择了解放路、太原街、胜利路局部路段实施7公里雨水渗透沟生态利用试点工程。雨污分流,同时大对中心城区排水旧管网改造力度,使之成为独立的污水管道,逐步实现雨污分流。强化污水处理能力,5年内规划建设11座污水处理厂,提高城区雨水利用率。试行小区集水渗水,小区道路两侧绿化带下安装雨水回收和渗透设施,将雨水收集到蓄水池,水满则用四壁渗透;同时设立雨水渗井将雨水存在小区的土壤结构内。

  4.1.2 苏州市建设海绵城市经验:居民小区四周建设下凹式绿地,利用原有自然条件,解决雨水排放和问题。建设蓄水池,收集的雨水经过过滤系统的净化后,可用于道路两侧的绿化带浇洒以及道路冲洗。大力推行透水铺装,使城市透水地面率将达45%以上。

  4.1.3 南京建设海绵城市经验:南京市提出直接利用与间接利用两个方式。(1)直接方式大致采用以下几类:居住区、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的雨水收集利用;湿地、水塘等地面水面雨水收集利用;公园、山体绿地的雨水收集利用;城市周边绿色隔离带雨水收集利用。(2)间接方式采用大致分以下几类:建设生态河道,主要是采用非硬化河道换,从而提升河道排水渗水能力,建设会呼吸的河道,同时注重河道疏浚,减少沉重城中洪灾压力;建设生态道路与广场,推行道路广场透水铺装,强化道路与广场雨水自渗能力;建设生态屋面,在大型公共建筑、商业区屋顶建设雨水集蓄系统,将雨水导流渗入地下,起到涵养地下水的作用。

  推荐阅读: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对城市绿地的要求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济南海绵城市建设初探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5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