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9-11-18浏览:

  摘要:文章依据2014—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构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算了2003—2015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中国制造业集聚的空间交互效应,并在控制了对外出口、金融发展以及财政支出的情况下研究了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表现出明显的“集聚俱乐部”现象。制造业集聚显著地推动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其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同时还能有力地带动周边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地方财政支出的增加有助于显著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并且地区之间财政行为存在空间互动,邻近地区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也能刺激本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对外出口和金融发展也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力量,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却不明显,并未对周边地区产生明显的影响。对此,建议应该以产业集聚区作为城市功能外溢的核心地区,不断完善集聚区相关配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实现产城融合的良性发展态势。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制造业集聚;熵权法;空间杜宾模型;空间溢出效应

城镇化建设论文

  城镇化又称城市化,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人口、资本和土地等要素禀赋及经济社会活动不断向城镇聚集,引致城镇生产和生活空間逐步扩大并随之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变化过程,其表征为人口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空间结构的历史变迁。中国政府于2012年明确提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并将其确立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此后,中国政府又于2014年进一步强调了以促进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高质量为导向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并将其视为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举措以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有力支撑。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依靠在劳动力和资源禀赋上的比较优势取得了飞速发展,奠定了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的地位。制造业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社会发展与环境协调的基石。毫无疑问,新型城镇化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及活力主要取决于合理制度条件下的产业生长。没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的支撑,城镇化将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那么,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及其呈现的集聚态势是否显著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其效应究竟如何?对以上问题的回应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蕴含。

  一、文献回顾

  历史经验已经证实,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在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内在关联成为各国学者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Button基于成本效益的视角,剖析了集聚经济的基本表征和内在本质,研究发现了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存在互动共生关系[1]。Baldwin研究发现,企业集聚引致的相关制造业集聚以及伴生的人口向城镇产业集中,促进了城镇空间拓展、城镇规模的增长以及城市群的兴起[2]。

  仇保兴通过分析产业集聚、工业化与城市之间关系,认为制造业集聚是实现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3]。苏雪串在深入分析制造业集聚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内在机制基础上,认为制造业集聚在城镇化中期的加速阶段的作用更为显著[4]。胡伶俐、施祖麟揭示了制造业集聚促进城镇化的内在机制:制造业集聚促进了区域环境的改善,从而推动城镇人口流入,促进产业分工和市场形成,进而为城镇化的形成提供了内在基础[5]。

  王亚飞等通过构建动态面板协整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发现了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具有推动作用,而新型城镇化却不是制造业集聚的动力[6]。吴丰林等基于城市数据,探析了制造业集聚的形成机理,研究认为制造业集聚有助于促进优化城市的空间密度和功能形态[7]。李华从空间集聚的视角推演了城镇形成与发展的两阶段模型,认为多样化偏好是制造业集聚的内生动力,而集聚外部性则是制造业集聚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内在途径[8]。

  Mills和Hamilton构建了Mills-Hamilton城市模型,认为镇城化进程的核心动力在于产业的区位选择和集聚过程[9]。罗薇薇以中国广东为例,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发现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存在互为因果关系[10]。袁丹和雷宏振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不仅有助于推动本地城镇化的发展,还促进了相邻地区的城镇化进程[11]。杨仁发和李娜娜的研究表明,制造业集聚能够显著地促进城镇化发展,而服务业集聚则不是城镇化发展的动力[12]。

  过往的文献为研究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关系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和理论基础,但也存在着不足:(1)单一的人口城镇化率作为指标无法全面描述城镇化水平;(2)对于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传统计量方法,缺乏以空间的视角考察二者之间的影响和关系,也未测算出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主要贡献在于:(1)依据中国31个省份2003—2015年新型城镇化建设的24个指标,构建了评价城镇化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对中国省际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2)研究了制造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关系,并在省级层面上采用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空间溢出效应。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非农产业向城镇的聚集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的转移是城镇化渐进演变的本质。经济上具有相互关联的企业由于在地理位置上的邻近从而实现了在运输成本上的节约。集聚经济的存在使得聚集区域内的企业可以通过共享中间产品投入、劳动力储备与匹配以及技术、知识溢出效应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利润与工资水平,引致劳动力不断涌入,同时制造业企业的区位选择在利润最大化原则下也不断向集聚区聚集。在以规模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为假设前提的制造业部门中,劳动力集中的地方由于垄断竞争的特性,存在较高的要素报酬,这更加有利于吸引劳动力的进一步汇集,使之成为城镇发展的基础。

  在工业化初期,工业部门的快速扩张对劳动力具有巨大需求,在劳动力要素存在自由流动以及理性人假设前提下,劳动力将会从收益相对较低的农业部门转移至收益相对较高的工业部门,引致农村人口转移至城镇。由人口集聚形成的规模效应促进了各种成本的有效降低,这加快了各种要素资源向城镇聚集,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推荐阅读:《兵团建设》紧紧围绕兵团党委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弘扬主旋律,坚持政治家办刊,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刊物质量、发行创收一年一个台阶。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制造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4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