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城市用地的需要,城市不断的向周边的村庄扩张,位于城市边缘的农村土地大量被征用,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土地制度一直没有改变, “城中村”现象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非常突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中村问题变得日益突出。城中村呈现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建筑品质不高、安全隐患严重、治安问题突出、公共配套设施不足等诸多严重问题。而且它还涉及到政府、开发商、村民以及城市居民之间的利益平衡。对其的更新改造除了有形的物质形态硬改造,还有村民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和职业技能等无形的软改造,是一项十分复杂而艰巨的任务。目前,我国多数城市采取用整齐划一、拆除重建的模式对城中村进行改造,这种做法显然对城中村现状特点及其矛盾根源多样性的缺乏考虑,严重影响了更新改造的实际效果。因此,十分有必要客观地剖析目前我国城中村的现状及其采取的更新改造模式,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探讨切实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整合思路。
《城乡规划法》于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新的城乡规划法最大的变化与特点是从城市走向城乡,突出了城乡统筹发展的指导思想;将原来的城乡二元法律体系转变为城乡统筹的法律体系;首次明确把村庄纳入规划体系,标志着中国将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制度,进入城乡统筹的新时期。在新的城乡规划法的指导下,城中村改造模式,特别是位于城市核心区的城中村改造模式,是值得我们去探讨的。
2 菜园村旧村改造实例
淄川区为淄博市辖区之一,位于淄博市域中部,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蒲松龄先生的故乡,是远近闻名的般阳古城,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自然旅游资源。
2.1核心区位
菜园村地块位于淄川城区中部中心地段,北侧是张博铁路(淄博市综合交通规划定位的淄博未来的轻轨专用线),南侧至松岭路(松岭路为淄川区东西向主要道路),东面到张博路(张博路为贯穿淄博中心城区的南北向的主要道路),西面到孝妇河(孝妇河为淄博主要河流水系之一,流经博山区、淄川区、张店区、周村区和桓台县,是淄博的主要景观走廊之一)。菜园村地块周边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善,东北侧为区医院、南侧为柳泉正承广场,东南为淄博第四中学、东侧新建的金天地高档生活区和配套齐全的北关居住小区。
规划地段具有非常核心的区位条件。
2.2村庄情况介绍
菜园村为淄川城区的城中村,菜园村现状人口约2550人,总户数约850户。菜园村已建成18栋多层住宅,住宅层数为5-6层,已安置住户400户左右。旧村住宅为1-2层,质量较差,约有500户。
菜园村现状配套设施非常不完善,村庄内部道路路面宽3-7米,除南入口和东入口有少部分水泥路面外,其余皆为土路,路面质量较差;村庄现状没有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除一个现状的村变电站外没有其他市政基础设施。
另外,旧村内有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路大荒故居”。路大荒故居,始建于清咸丰年间,为典型清代北方四合院建筑,主体建筑结构保存尚好,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规划定位
创建一个城市核心地段城中村改造和房地产开发和谐共存的标志性社区之一,打造一个交通便利、环境宜人、富有特色的城市高档居住社区。
2.4设施配套
整个规划地块内,旧村安置用地与房地产开发用地设施统一按城市标准配套。规划中小学按《淄川区中小学布点规划》布局,地块内设9班托幼、卫生所、文化活动站、便民店、中西药店、综合副食店、综合百货店、理发店、服务站、会所、村委等公共服务设施,设变配电室、给水泵房、中水处理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公厕、垃圾收集点等市政基础设施,规划配套要跟规划定位相一致。
2.5旧村安置布局
2.5.1影响布局的内在因素
(1)安置标准:村庄按住宅底层建筑面积1:1进行安置。
(2)安置住宅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多层(方案二),另一种是多层跟高层结合(方案一)。
(3)安置面积:现状旧村面积约8万m2,规划也须安置 8万m2左右。
(4)旧村安置与社区开发的关系: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独立,自成体系(方案二),另一种是与社区开发融为一体,共享绿化、共享中心、共享公建、共享基础设施,努力做到整体和谐(方案一)。
注:方案一旧村安置地块为E-05、G-04、G-05、H-02、H-04;方案二旧村安置地块为C-04、C-05、F-01、F-03、G-02。
2.5.2影响布局的外在因素
(1)区位:具有核心区位,具有极高的土地利用价值。
(2)景观:规划地段紧邻孝妇河,规划地段与孝妇河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规划地段在借景看景的同时要成为孝妇河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规划地段对景观的要求非常高,规划不仅要处理好绿化开放空间的景观,更要处理好沿河建筑的造型、外观、色彩、屋顶形式等建筑景观。
(3)交通:因为规划地段北和西都不能开口,只能向南松龄路、向东张博路开口,因规划地段位于淄川中心区,两条城市道路双向交通流量都很大,规划要处理好规划地段出入口对城市交通的影响。
(4)淄川城区风貌对规划地段的影响:沿张博路、柳泉正承广场周边地区是淄川城区的高层分布区。已批已建规划金天地商住建筑为6-15层,建筑高度在50米左右,现状的柳泉正承广场建筑高度在75 米左右。规划考虑沿河地段设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在50米左右。
2.5.3两种布局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的特点:
(1)中心突出,文物古迹很好的融入社区中心;
(2)村居安置与社区开发融为一体,设施共享;
(3)沿河建筑的错层设计,滨河绿化与社区中心绿地的渗透结合,更加突出了孝妇河景观。
(4)高层住宅占77%,建筑密度较低,绿化率相对较高。
方案二的特点:
(1)城中村安置与房地产开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2)道路网比较规整,可操作性强;
(3)多层住宅占50%以上,建筑密度较大,绿化率相对较低。
3 较小地块控规的思考
3.1较小地块控规的基本思路
通过探索研究,确定较小地块控规大体思路如下:
(1)现状概况介绍:介绍区位、土地利用现状、现状建筑质量评价、用地权属、道路交通、地形地貌、公共设施市政基础设施现状情况等。
(2)规划设计要求:首先要明确规划局下达的规划设计条件,特别是关于周边河流、道路、铁路、文物古迹等相关情况;其次要参照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规定,最重要的是用地性质的确定;再次要根据相关规划(如人口与建筑容量规划)确定规划地块的开发强度、人口容量规模等。
(3)规划的基本思路:首先要根据上一步的人口规模,确定配套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具体如下:
其次,要明确规划布局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地块本身的因素—内因和城市或周边对地块的影响因素—外因。
(4)确定最终的规划方案。
4 结语
在新的规划背景下,城乡统筹规划是必然趋势,如何正确引导历史遗留的城中村改造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新的城乡规划法的施行使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得到了新一步提高,山东省政府提出了三年内全部完成控规全覆盖的要求,目前,全省都在编制城市控规、乡镇控规,在控规的编制过程中必然牵扯到城中村改造,特别是在城市核心区,为保护城中村村民的利益和保证城市景观,牵扯到城中村改造的控规在编制的过程中必然要求我们进行冷静、理智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黄扬飞. “城中村”问题的根源与出路[J]城乡建设, 2004,(12) .
2、朱传轩. 关于“城中村”改造的思考[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 2005 .
3、高婉炯.
集中安置方式的“城中村”改造现状及问题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4、王宇平. 青岛市“城中村”改革与发展的思考[D]. 中国海洋大学, 2004
5、李娟. 城中村改造模式探索——以武汉市城中村改造为例[A]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问题研究[C], 2006
6、王永华. 我国大中城市城中村改造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7、刘华平,唐祥云,李笑娜. 积极推进“城中村”改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 2005 .
8、张军民,冀晶娟. 新时期村庄规划控制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08年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城市核心区城中村改造模式浅探——以淄川区菜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