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期刊VIP网所属分类:城市规划发布时间:2012-07-17浏览:次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实现村容整洁是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是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农村发展的必由之路。实际工作中,天台县以加强“村容村貌整洁”为突破口,从农民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大力实施“以绿填空” 空心村改造和“小街巷治理”两项工程,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取得了初步成效。
认准一条理——要让农民得实惠
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但同时,也有的地方出现了脱离实际,盲目建设新农村的反面典型,给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敲响了警钟。新农村到底应该怎么建,应该建成什么样子?结合外地经验和教训,**县经过反复论证,深入调研,得出结论:“新农村建设不管怎样建,不管怎样抓,最终一个目的,那就是让农民得实惠”。近年来,**县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实效。但由于长期遗留原因和多种因素的交织,在“村容整洁”方面还不容乐观,已成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的重要思想因素。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由于长期遗留的生活陋习一时难以改变,老百姓思想和行动不能保持一致,往往只片面地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忽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环境的保护更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由于卫生习惯差,农村大部分家庭都是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直接采取“就近原则”往小河或路边倒,造成农村街道的脏乱差。二是村庄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大部分村没有进行规划建设,一些农民追求马路经济效益,舍弃自己的老宅基地,想法设法在公路两边建新房。在加上封建迷信思想的束缚,择地另建的现象依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农村旧宅的产生,产生了大量的“空心村”。三是干部示范带头作用不明显。部分农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缺乏工作责任心,认识上有偏差,错误地认为实现村容整洁是一项软性工作,可抓可不抓;有的认为难度大,无政绩,吃力不讨好,抑制了彻底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主观能动性。结合县情实际,天台县一方面从破除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空心村”这块“坚冰”入手,大力开展“以绿填空”空心村改造工程;一方面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开展“小街巷治理”工程,大力开展村容村貌治理活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选准一个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
我县现有250个村,村庄面广、点多,各个村的经济基础、发展状况、地理环境等各不相同,新农村建设不可能统一模式,必须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在村容整治上,该县创造性实施了“以绿填空” 空心村改造和“小街巷治理”两项工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扎实推进。
“以绿填空”空心村改造工程:空心村改造是我国许多地区普遍存在的难题。“空心村”现象,不仅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环境,而且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破除“空心村”这块“坚冰”。为此,2009年3月初,天台县广泛征求意见、分析形势、研究思路,提出了确定试点村,按照“产权不变、统一规划,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以“以绿填空”改造空心村为抓手,在总结试点村成功推进所得到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实施“以绿填空”空心村改造工程,对村内旧房、弃宅进行清理,栽植经济林进行绿化,优化人居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
“小街巷治理”工程:针对乡镇经济基础比较薄弱的乡镇,村无集体经济收入,新农村建设必然受到制约。街头镇因地制宜,从本镇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从农村道路建设、小街巷治理、环境美化入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具体工作中,结合乡镇实际,因村制宜,分类施策,即基础条件好的村,重点从主街道向小街巷延伸入手,狠抓小街巷治理;对基础条件较差的镇区村,重点从道路硬化由村外向村内延伸入手,狠抓村内主街道硬化。同时,各村还量力而行,对街道进行了美化、绿化、亮化,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收获一篮果——实现了农村和谐发展
从2009年3月底,该县从已开展该工程的48个空心村中清理弃宅腾出土地2600余亩,高标准植树10万余株,建成了后岸村、沸头村、严畈村等10多个“以绿填空”空心村改造示范村。对山头下等15个村进行了小街巷治理,在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的同时,也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1、美化了村庄,节约了土地。两项工程的实施后,拆除了有碍观瞻、破烂不堪的弃宅,清理了垃圾,绿化了村庄,并利用清理的废砖硬化了街巷,设置了垃圾处理点和公共厕所,解决了农村脏乱差和群众出行难等问题,打造出绿树荫荫、花果飘香的人居前景,群众对此倍感欢喜和骄傲。村民高兴地说:现在家家出门能骑车,村头村尾都通车,心里甭提多舒坦了!”
2、增加了收入,减少了贫困。空心村改造后,对村内老宅、弃宅进行清理,统一规划,政府出资种上了白杨、银杏、女真、青桐等树苗,实行分户管理,收益归群众所有。按照目前市场行情,一棵树每年可增值10元以上,为群众开办了一个无形的“绿色存折”。村民高兴地说:党的政策好,县乡村都积极为群众办好事。种上了树就是种下了希望,再过三五年,俺村就是一座“绿色银行”了。
3、淳化了民风,促进了和谐。两项工程实施之前,村内老宅规划不一,街道狭窄,影响群众出行,给生活在其中的群众带来诸多不便,群众反映强烈。同时,不少农户因老宅、弃宅垃圾或附属物与邻里纠纷不断,农村因宅基地引发的各种纠纷矛盾越来越多,形成邻里反目、上访告状,干群关系紧张。空心村和小街巷治理后,由于清除了垃圾和附属物,栽植了树木,畅通了街道,原有的矛盾随之销匿,干群关系、邻里关系呈现出融洽、和谐的新气象。
4、激发了热情,增添了活力。“以绿填空” 空心村改造和“小街巷治理”两项工程实施后,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好的更想好,差的想争气,许多人无形中变得比过去更加勤劳,群众盼发展、想发展、竞相发展的意识空前高涨,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被激发出来。
留下一道辙——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越走越畅
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充分体现农民的意愿和利益。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最大受益者。我县尊重群众意愿,坚持从群众利益出发,顺利推进“以绿填空”空心村改造和小街巷治理工程的实践证明:农民是愿意改变农村环境的,关键是各级要从群众意愿、群众利益出发,做好组织、引导工作。因此,在新农村建设中,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从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入手,从能够做得到的事情抓起,循序渐进,扎实推进,把农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标准,确保新农村建设成为造福农民的德政工程。
建设新农村,要有迎难而上、敢于突破的决心和勇气。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必然会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去破解。工作中,有的干部存在畏难怵头情绪,总认为“没钱难办事”,动作小、效果差。后岸等村“以绿填空”和山头下等村小街巷治理的成功表明,不管条件有多差、工作有多难,只要积极想办法,勇于闯、大胆试,一定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空心村”改造是这样,小街巷治理是这样,新农村建设的其它工作更是如此,只要敢想敢干、敢于突破,一定会闯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农村建设局面。
建设新农村,必须发挥村代会作用,依靠群众。新农村建设农民是主体,发挥农民作用是关键。后岸等村“以绿填空”空心村和山头下等村小街巷治理工程之所以顺利开展,根本原因在于依靠村代会、依靠群众,民主决策、民主推动。从工程的决策、各项政策的制定,到具体工作的开展,村民代表全程参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发挥村代会作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将群众引领到参与新农村建设上来,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
建设新农村,要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我县“以绿填空”空心村和小街巷治理工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不急于求成、不搞一刀切、不强迫命令,不大拆大建、不搞形式主义,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形式灵活。用废砖铺巷道,实现农村户户通硬化路面,解决了农民在下雨出门一脚泥的问题。在农村工作中,多是农村广场,广场内废砖砌成了小道蔓延林中,林下有石磙成座、石碾成面的石桌石凳,树下都是废砖砌成的树坑。这些小广场到农村处处可见,几户就拥有一个,极大方便了农民群众的休闲需要。关键是这些农村广场建设成本很低,多是废砖废瓦、闲置不用的石磙石碾建成的,有钱的办有钱的事,没钱的办没钱的事,既利用了废弃物,又给群众办了好事。当前,我国农村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差别较大,多数农村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没有财力搞大建设。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不能追求整齐划一的漂亮楼房,而是应突出地方特色,根据山形地势,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闲土地、废砖、旧瓦等资源,建广场、修花池,硬化街巷,打造或绿树成荫,或曲径通幽,或小桥流水,或小道相连,建设风格各异、整洁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农村。
期刊VIP网,您身边的高端学术顾问
文章名称: 把新农村建在农民的心坎上
文章地址: http://www.qikanvip.com/chengshiguihua/3301.html